為何有人接案會愈接愈窮?案量多還不夠,兩個方法幫你維持穩定現金流

2024-02-03 09:10

? 人氣

為何有人接案會愈接愈窮?(示意圖/取自pixabay)

為何有人接案會愈接愈窮?(示意圖/取自pixabay)

講完了令人稱羨的案例,當然也要談談人人想知道,但又害怕受傷害的狀況:明明很努力接案,卻愈接愈窮,連基本生計都無法維持,到底為什麼呢?如果已陷入這樣的窘境,該怎麼脫離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不會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分享方法,因為也曾經愈接愈拮据,我會分享如何擺脫困境的真實經歷。

和上一個章節提到的工程師一樣,我兩度嘗試自由工作,第一次是在2015年,當時基於身體狀況很差而離開職場,雖然那時有一筆積蓄,半年不工作也不會怎樣,但實在無法眼睜睜看著辛苦攢下來的錢,一點一滴消失。於是我決定以自由接案的方式維持生計,不過那時的相關資訊不多,我完全不懂行銷、經營、財務和會計,根本不知道去哪裡找案子,也不會報價,不知道應該要賺多少才夠,不知道如何評估何時該買設備器材。我在每月只賺一萬元、嚴重虧本的狀態下,還添購當時一臺二萬五千元的單眼相機,和一臺四萬多元的Apple MacBook。想當然爾,以這種憑感覺的經營方式,怎麼可能長久,因此半年後,我就(被迫)重返職場。

還好那時買的器材很耐用,這兩項設備到現在都還能用,也算是物盡其用,完美地發揮它們的價值。

過去的我,顯然錯得令人搖頭。現在的我又做對了什麼,才能繼續以此維生呢?

老實說,2019年第二次挑戰自由工作時,我的財務和會計知識仍然稀缺得很可憐,但比起2015年,我不僅處在資訊更發達的時代,也多了行銷概念,以及更多工作經驗、更多人脈,使我能有一定數量的客源,也懂得設計不同的服務,縮短專案的空窗期,為自由工作續命。

延伸閱讀:沒有專業技能,該如何接案賺外快?過來人:可以從這種案子開始做

專案周期都多長?

記得某次和一個喜歡的團隊線上交流,他們是一群自由工作者組成的團隊,一同做一個自發性專案。因為很喜歡他們的作品,我主動寫信給他們表達仰慕之情,也希望能有機會和他們交流。

交流過程中,他們問我經手的專案周期大概都多久,本來他們預期我會回答「半年」,當我回答一年時,他們每個人都倒抽一口氣,因為通常只有規模很大的案子才會這麼久。

他們的預期和理解沒有錯,「通常」是這樣,但我不是每次都接到大案子,而是透過前面章節說的套裝服務設計,刻意讓案子變成這種型態,因此,我才能創造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所謂的「專案周期」,可以想成電商平臺的「商品周轉率」,或是餐廳的「翻桌率」,只要服務時間愈短、成交收錢的速度愈快,現金就會源源不絕地流入。不過,自由工作者賣的是服務,不可能和人家拚「翻桌率」,只能透過以下方法,為自己爭取穩定的資金。

案源多還不夠,重點是穩定的現金流

生活中時常會聽到「現金流」這個名詞,有些人可能很熟悉,但對於財務小白來說,可能不太了解,不懂何謂「一段時間內,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所以,讓我以自身的慘痛經驗解釋吧!

我的第一個案子是採訪並寫完半本書,接到案子時是2019年夏天,那時雖然有一點存款,但基本上還是一窮二白,繳完帳單、房租和生活費後就所剩無幾。寫書的稿費還算豐厚,但要等到出版後才會撥款,而那本書的表定出版時間是2019年12月,也就是說,接到案子當下,我還必須有其他收入來源,才能支付接下來半年的一切開銷,否則我的現金流就斷了,要找人借錢周轉才行。

很不幸的,當時剛起步的我雖有案源,但還不穩定,且每個專案都有一定的請款流程,無法馬上獲得報酬,眼看自由工作「生活實驗」要失敗了,才鼓起勇氣向主編提出預支的可能,感謝主編當時的傾力協助,沒有他,現在也不會有這本書出現,真的是我這一路上最重要的貴人。

解決了燃眉之急,我沒有浪費主編的好心,開始思考自己該如何在「快收慢付」的商業江湖中存活下來,讓自己遠離斷炊危機。

透過套裝服務設計,穩定現金流

所謂的「快收慢付」,白話文就是「盡快和客戶收錢,盡量放慢速度付錢給供應商」,如此一來,企業才有足夠資金運用,儘管可以理解這種生態和潛規則的存在,但問題是,如果每個案子都這樣,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了?

而且,剛開始接案還會遇到另一個狀況,就是往往都要等到快結案,才驚覺下個月的案量不夠,然後又要匆匆忙忙找案子、招攬業務,不斷循環、輪迴,忙到懷疑人生。

「有沒有更高效的流程?」當時的我想著。

我腦袋雖然沒有很靈光,卻還是想到一些方法。

1. 延長服務周期

我是文字工作者,專長是採訪和內容行銷,假如不刻意設計服務,能接到的案子大多都是單篇文稿,這種案子大概一到兩週內就會結案,除非我能接很多,不然專案空窗期很快就會到來,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延長和客戶接觸的時間?如何讓雙方的緣分延續?

答案就是推出包月、維護,或需要長期穩定更新的套裝服務。

以文字工作來說,除了單篇文稿外,後來還協助企業製作社群內容、SEO文章,每個月固定提供一定數量和篇幅的內容,簽年約,但每月結算一次,約定在客戶的發薪日或供應商請款日支付價金,而且設計最低承接案量(類似餐廳的低消),例如社群包月服務至少要四篇,且至少簽約半年,因為社群只做單篇,賭注太大、變因太多,難以評估成效,也無法持續滾動調整、修正內容策略。

而對我來說,每接一個社群經營的客戶都必須做大量功課研究產業、競品和受眾,只做一篇真的划不來,鼓勵客戶綁約半年,每月固定交付、產出,不僅能陪著客戶在過程中發現問題、一起討論解決之道,若真的合不來,也不用被合約綁太久,而我也確保自己半年的現金流狀況,不用每個月都為錢煩惱。

如果你不是文字工作者,而是工程師、設計師,也可以思考你的客群是否有長期、穩定的需求,例如網站維護、設備檢修、每年的行銷活動視覺設計、宣傳品設計等,並提供「簽年約就有些許優惠」的方案,主動製造長期合作比較划算的情境,鼓勵客戶簽長約。

相信我,其實客戶也很討厭不斷適應新的合作對象,想辦法在初次合作時,讓客戶安心到離不開你、有任何新的專案都會馬上想到你,就能打造穩定的自由工作生活!

2. 為自己的商品和服務分級

儘管推出長期服務,對自己的生計很有保障,可是有些客戶較為謹慎,期待先嘗鮮,再長期配合,要他們在陌生的情況下,和你「互許終生」,這種承諾過於沉重,此時就要將服務分級,分為「前端」和「後端」商品,就是前面提到的槓鈴策略。

前端商品的特性是輕薄短小又便宜,能讓人在不用付出太多的情況下,體驗服務的使用過程,像許多業者會大方讓人試吃、試用,為的就是用前端商品建立品牌印象和好感,以增加購買後端商品的機會。

而這和我所從事的內容行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我也採用自己的專長集客,有著相似的銷售路徑:藉由免費的資訊和知識集客、取得信任,再讓客戶進一步走向品牌諮詢、下單。

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分享專業見解、提供三十分鐘免費諮詢,或是免費白皮書,再附上後端商品的限時折扣,吸引客戶購買,借助科技之力,鞏固自己的現金流,無需每一個步驟都自己親力親為。

作者介紹:邱鈺玲

輔大織品系服裝設計組畢業。出社會時完全找不到設計助理的工作,只好「不務正業」轉換跑道,改以筆耕為生。曾任數位編輯、行銷企劃。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LaVie、EZ Talk、大誌The Big Issue等媒體之特約編輯,護眼科技領導品牌BenQ為長期客戶之一。擁有個人品牌「內容配研所」。

十年內換了五份工作,並曾於二○一五年嘗試挑戰自由工作,但因缺乏經驗未能挑戰成功。二○一九年求職不順,因而賭氣發起半年「不找工作只接案」的人生實驗,藉此測試自己的極限和能耐。

雖然過程可說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但沒想到轉眼已過近五年,跟最久的老闆竟是自己,至今連本人都很吃驚。

不上班初期為了打發時間,每月都在個人部落格「Murmuring主婦的碎念日常」發表自由工作生活中途觀察,描寫接案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慘痛教訓與深刻體悟。透過寫實記錄、量化生活,思考工作的意義,探索個人發展的無限可能。

期待藉由個人的經驗分享,幫助大家在自由奔放的時代,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型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