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帝愛將到92罪賜死!雍正為何狠心處死年羹堯?3個問題讓他把自己逼上絕路

2024-04-07 11:40

? 人氣

雍正皇帝為何將才子年羹堯以92條大罪賜死?3個問題讓他把自己逼上絕路(示意圖/ 取自imdb)

雍正皇帝為何將才子年羹堯以92條大罪賜死?3個問題讓他把自己逼上絕路(示意圖/ 取自imdb)

雍正當皇子時,雖然一直以孤臣形象示人,但他在朝中同樣有自己的政治親信,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年羹堯。雍正帝繼位之初,便靠年羹堯成功穩住遠在西北的「大將軍王」皇十四子允禵;之後,雍正帝同樣靠他平定青海叛亂,穩住西北。做為得力助手,雍正帝一度感慨要與年羹堯「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只可惜,雍正帝與年羹堯之間「千古君臣」的新榜樣,非但沒能成形,反倒讓皇帝「鳥盡弓藏」、臣子「恃寵而驕」這萬世不變的戲碼再度上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羹堯是我們最熟悉的雍正朝武將之一,一方面是因為二十世紀末的電視劇《雍正王朝》熱播;另一方面是因為年羹堯的人生經歷的確很傳奇―四十六歲平定青海,達到人生頂峰,可是不到兩年,他就被雍正帝以九十二條大罪賜死。

年羹堯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一、世代為官的開局

年羹堯生於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年家是書香門第,世代為官。他的祖父年仲隆是進士出身,官至和州知州;父親年遐齡是筆帖式*1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廣巡撫。父、祖兩代人都是透過讀書、科舉考試步入仕途,不僅學問好,官場經驗也豐富。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年羹堯開啟自己的讀書、科考之路。

電視劇《雍正王朝》把年羹堯設定為皇四子胤禛府裡的包衣奴才,其實是虛構。年羹堯早年在康熙朝的崛起,完全是靠他在學業上的卓越天分與勤勉。

年羹堯自幼開始讀書,二十一歲中舉人,二十二歲中進士。如此的科舉成績,放在康熙朝而言,絕對稱得上讀書天才。當時,哪怕是以博聞強記著稱的張廷玉,也直到二十九歲才考中進士,獲得功名時的年紀比年羹堯獲得功名時大了整整七歲。

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年),二十二歲便中進士的年羹堯,可以說是當時官場中相當閃耀的一位青年才俊。而年羹堯的優秀也很快吸引當時朝中一位重臣的關注,這個人就是前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時任內大臣的納蘭明珠。

明珠當時一眼就相中年羹堯,還把他招為孫女婿,就這樣成為年羹堯的太岳丈。這裡多說一句,年羹堯娶了明珠的孫女,她的父親也很有名,就是康熙朝的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沒錯,那位寫出金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的納蘭性德,正是年羹堯的岳父。

如此來看,初入官場的年羹堯,拿到了夢幻般的開局:父親年遐齡官居湖廣巡撫,是一方封疆大吏,姻親家庭又是赫赫有名的明珠家族;更關鍵的是,他不但科舉成績優秀,而且做事勤勉扎實,深得康熙喜愛,屢屢受到破格提拔,升官就和坐火箭一樣,在年羹堯的履歷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看一看年羹堯的履歷:二十二歲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五歲通過考試,升任翰林院檢討;三十歲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一歲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剛過而立之年的年羹堯,儼然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政治新星。而就在年羹堯就任禮部侍郎的同一年,他還代表中央出使朝鮮,在外交事務中展示出不俗的能力,回京後不久,就被康熙外派到四川任巡撫,負責整頓當地民政,成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然而直到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他與皇四子胤禛(未來的雍正帝),仍然沒能建立任何政治關聯。但很快,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這兩個人迅速走到了一起。

二、命運轉折的巔峰

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就在三十一歲的年羹堯就任四川巡撫的這一年,康熙大封皇子,皇四子胤禛就此被晉升為親王。

康熙四十八年第二次大封皇子*2

冊封皇三子多羅貝勒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禛為和碩雍親王。皇五子多羅貝勒允(胤)祺為和碩恆親王。皇七子多羅貝勒允(胤)祐為多羅淳郡王。皇十子允(胤)䄉為多羅敦郡王。皇九子允(胤)禟、皇十二子允(胤)祹、皇十四子允(胤)禵俱為固山貝子。(《清聖祖實錄》卷二三九,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此次晉升後,年羹堯所在的漢軍鑲白旗被劃歸到胤禛的屬部,就此和皇四子胤禛形成一種主屬關係,這也是「年羹堯是胤禛門人」這一坊間傳聞的由來。

實際上,年羹堯此時已經是封疆大吏,起初他沒有太在意和雍親王胤禛之間的主屬關係,甚至壓根沒把胤禛當回事。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胤禛曾寫信訓斥年羹堯,其中有兩句話相當值得玩味,

一是:妃母千秋大慶、阿哥完婚之喜,而汝從無一字前來稱賀。*3 

我媽過壽,我兒子結婚,年羹堯不說隨禮,居然連封祝賀信都沒寫!

二是:汝父稱奴才,汝兄稱奴才……而汝獨不然者……又何必稱我為主!*4 

年羹堯,你爸、你哥見到我都要自稱「奴才」,你居然從來都只是以職位自稱,眼裡到底有沒有我這個主子?

年羹堯對胤禛這麼不在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他屬於業務骨幹,向來都是靠本事吃飯,為人很驕傲,不想在這方面動腦筋;二、年羹堯真正的大靠山一直都不是胤禛,而是康熙。

舉個例子,年羹堯就任四川巡撫後,本來是主管民政,具體軍務應該歸四川提督管轄。但當時的新提督康泰*5水準不濟,年羹堯就直接插手四川軍務。這是絕對的越權,康熙卻表示支持。這還沒完,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老十四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深入西藏作戰。年羹堯當時屬實露了一把臉,既打前哨偵察敵情,又搞後勤押運糧草,為戰爭早期的勝利立下大功。而後,年羹堯居然敢直接挾功要官,上奏給康熙:仗是打勝了,但四川軍務問題還很多,我身為四川巡撫,名不正、言不順,整頓起來很不方便,您能不能給我總督的虛銜?我整頓一年之後,退下來便是。(伏祈聖主暫加臣以總督虛銜……令臣節制各鎮。一年以後,營伍必當改觀。俟兵馬事竣,臣即奏繳虛銜,不敢久於忝竊。*6)

這還得了?地方官員敢這麼和皇帝聊天,年羹堯算是相當出格了。結果康熙當即就升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待一年之後,還退什麼退啊?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年羹堯升任川陝總督,全權負責「大將軍王」老十四的軍事後勤問題。於是,年羹堯四十三歲時,就成為清朝當時頗有權勢的封疆大吏之一。

一方面,年羹堯能力很強,辦事可靠;另一方面,他深受時任皇帝康熙的賞識和信任。實在沒有必要在奪嫡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貿然和皇四子胤禛產生過分緊密的聯繫。

可是此後事態的發展,讓年羹堯在康熙朝晚年的奪嫡政局中顯得愈發重要。

一是在康熙的安排下,雍親王胤禛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做側福晉,年羹堯搖身一變成為皇四子胤禛的大舅哥。

二是年羹堯的太岳丈明珠其孫子永福娶了皇九子胤禟的女兒,相當於胤禟成為年羹堯老婆的兄弟的老婆的爸爸。這個親戚關係簡單來說就是,胤禟是年羹堯的姻伯父,年羹堯是胤禟的姻侄。雖然親戚關係有些遠,但兩個人畢竟產生了聯繫。

三是除了與老四、老九有姻親關係外,此時的年羹堯還是皇十四子胤禵在西北軍事上的後勤助手。

此外,很多人不曾了解,年羹堯其實也和老三胤祉有過聯繫。

問題來了,如此多的關係中,年羹堯為什麼最終會倒向老四呢?原因有二:一,康熙五十八年,胤禛以八旗主僕關係的名義,藉口年羹堯父親年遐齡年事已高,讓遠在四川的年羹堯把十歲以上的年家子侄全部送回京城照顧年遐齡,等於扣留一票人質。(自今以後凡汝子十歲以上者,俱著令來京侍奉汝父!*7)

二,康熙突然駕崩後,雍正借隆科多的力量,兵圍暢春園,順利登基,成為合法皇帝。年羹堯自此順水推舟,也更輕鬆。至於雍正到底是怎麼登基的,待後文詳述。

話說回來,就在雍正登基的同一年,年羹堯在西北完美地搞定時為「大將軍王」的皇十四子允禵,讓他把大將軍印交出來,也成為年羹堯對雍正新皇登基的投名狀。雍正自然是投桃報李,替年羹堯封爵。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二月,年羹堯被封為二等輕車都尉,三月提升為三等公,十月又升為二等公。

年羹堯一時間化身炙手可熱的大貴族,背後其實體現新皇帝在軍事上的重要考量。

當時,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叛亂,要選派一位大將去鎮壓。按滿洲慣例,逢大戰必由皇室宗親掛帥出征。但雍正剛即位,根基不穩,皇室宗親包括老十四在內,多是奪嫡時的政敵。因此,在雍正看來,還是大舅哥年羹堯,從軍事能力到政治手腕都更為可靠。於是,一番包裝下,年羹堯就以外戚貴族的身分,拜大將軍領兵出征。

年羹堯的業務能力絕對沒問題,打仗完全不是電視劇中演的那樣一拖再拖。年羹堯十月拜將,當月便孤軍進駐西寧,以自身為誘餌,指揮各地軍隊合圍叛軍。十二月,反包圍完成,開始猛攻。隔年二月,大軍殺到青海湖。三月,追擊到柴達木盆地,徹底打爆羅卜藏丹津。只用了不到六個月,年羹堯就蕩平青海,連當時清朝的官方頌文都說:「成功之速,為史冊所未有。」*8

軍事上的巨大成功,徹底穩住雍正的皇位,四十六歲的年羹堯被加封為一等公,爵位這一塊算是封到頂了。這段時間,也是雍正和年羹堯的絕對蜜月期。雍正和年羹堯說的話,肉麻得無以復加。例如年羹堯孤守西寧時,雍正給奏章的朱批是:「好心疼!」(原話)年羹堯勝利後,雍正寫的是:「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9 我們君臣二人是千古的榜樣,讓後世人流著口水羨慕吧。另外還有「朕之恩人」之類的吹捧,暫不一一列舉了。

三、恃功膨脹的毀滅

年羹堯剛平叛成功時,想過功高震主的問題。例如青海剛平定之際,年羹堯就在善後事務的奏摺中特別和雍正強調:今軍務已竣,臣無兼領大將軍印信,久駐西寧之理。*10

可見年羹堯平定青海、立下大功後,心裡有功成身退的念頭。既然有這份心,為什麼還是沒能善終呢?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雍正過於熱情,他不但繼續保留年羹堯的職位,讓他繼續經營西北,雍正甚至經常繞過中央六部,主動去找年羹堯商量各種中央決策。

坦白說,我們應該相信那時的雍正是真誠的,真的想和年羹堯做千古君臣的典範,對年羹堯的吹捧與信任,就是想換來他的忠誠與才幹。可是換位思考一下,皇上這麼熱情,如果你是年羹堯,會不會膨脹?皇上不但吹捧你是恩人,什麼事情都與你商量、哄著你,時間久了,絕大多數人都會漸漸迷失分寸。而年羹堯接下來出現了三個問題讓雍正真正對他產生殺心。

第一,政治站隊出問題。雍正上臺後,把奪嫡時的政敵老九允禟打發到年羹堯的帳下從軍,原本是想讓他監視允禟,可是年羹堯考慮到自己和允禟之間畢竟還有一層姻親關係,而允禟又是個政治上的失敗王爺,所以沒把這項監視的任務當回事。非但沒按時向雍正彙報允禟在西北的動態,反而放任允禟在當地做起買賣,且生意愈做愈大,以至於發展起來後,當地人還讚揚允禟是「賢王」。最終,因為年羹堯的不在意,硬是氣得雍正又派人去重新看管允禟。此時雍正對年羹堯的失望可想而知:朕對你這麼好,你怎麼能胳膊向外彎?

第二,團隊團結出問題。年羹堯取得軍事勝利後,曾向雍正舉薦大量官員。有合理的、立下軍功的將士,但也有不合理的、花錢賄賂的官員,年羹堯照單全收,而處於君臣蜜月期的雍正也是照單全准。但時任吏部尚書的隆科多受不了了――一來,這違背吏部的正常運轉,隆科多相當於被年羹堯架空分權;二來,年羹堯舉薦的人確實太多。因此,二人的矛盾愈積愈深。

雍正夾在中間就為難了,年羹堯是軍事支柱,隆科多是讓自己順利登基的功臣。最後,雍正來回和稀泥,甚至還提出要把年羹堯的一個兒子過繼給隆科多,讓兩邊親一親。

無奈顧此失彼,年羹堯和雍正最信賴的兄弟老十三怡親王允祥(胤祥)鬧出矛盾。雍正朝初期,允祥正負責追繳各省的財政虧空,而年羹堯以西邊打仗為由,拒不繳納,請求雍正幫忙豁免。雍正答應後,仍舊夾在中間和稀泥。沒事就寄點小玩意給年羹堯,說都是十三爺賞的。可是年羹堯不領情,甚至回京時,還對老十三的府第出言不遜,說了些類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混帳話*11。和電視劇《雍正王朝》二人熟識的設定不一樣,實際上,年羹堯和老十三之間沒有什麼交情,雍正夾在中間太難受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年羹堯怎麼總是讓朕這麼為難呢?

第三,自我定位出問題。年羹堯得勝還朝回到京城時,實在太忘乎所以。巡撫見了要下跪,王公見了要問好,他甚至不下馬。按年羹堯的說法,這是上任「大將軍王」的慣例。可是你的上任是誰啊?人家老十四是皇子!最關鍵的是,別人愈捧,年羹堯愈忘我,不但炫耀功績,還插手中央各方事務。一時間謠言滿天飛,說年羹堯就是「隱形皇帝」,想幹什麼皇上都得准奏。這話還傳到雍正耳裡,雍正還得特別出來當著年羹堯和文武百官的面闢謠。雍正說:「朕豈沖幼之君,必待年羹堯為之指點,又豈年羹堯強為陳奏而有是舉乎?」*12還說:「年羹堯之才為大將軍、總督則有餘,安能具天子之聰明才智乎?」*13

其實這話已經夠狠了,但年羹堯還是不在意,在雍正面前照樣大大咧咧地叉開腿坐著,沒有恭敬的樣子。雖然沒有電視劇中「卸甲」的劇情那般僭越(劇中,雍正讓年羹堯的部下卸甲,但各部下直到年羹堯點頭後才遵命),但也非常過分。雍正的心情可想而知:朕對你好到如此程度,你倒真是絲毫面子也不留給朕啊!

於是,一場三步走的「倒年」活動就此開始:

第一步,放風。先逐漸放風,表達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告訴大家年羹堯即將失寵。再私下透過密摺,誘導各省官員參奏年羹堯。

第二步,羅織。雍正開始正式地公開表達對年羹堯的不滿,聞風而來的大臣特別「懂事」,紛紛上奏彈劾年羹堯。

第三步,換人。雍正祕密策反年羹堯手下大將岳鍾琪,架空年羹堯,隨後一道聖旨讓他去當杭州將軍。接著便把他的官職、爵位,從一等公一步步削到庶民。之後將年羹堯鎖拿進京,以九十二條大罪賜他自盡。雍正三年末(一七二六年初),年羹堯被賜死,時年四十七歲。

話說回來,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看,被貶為庶民的年羹堯一定要死嗎?其實不一定。年羹堯的貪腐問題的確嚴重,操作各種權錢交易,但在康熙晚年間屬於常態,只不過雍正決心在新朝整頓吏治,年羹堯的貪腐就顯得大逆不道。即便如此,如果年羹堯不曾是雍正的寵臣,也不一定會死,正是雍正早期對年羹堯吹捧過度,滿朝皆知,最後卻在政治站隊、團隊團結等一系列問題上,慘遭年羹堯「啪啪」打臉。於是,在這位「好面子」的雍正皇帝眼裡,年羹堯面臨的自然是必死之局了。

年羹堯這一輩子活到四十七歲,風光了幾十年,最後一年突然隕落,仍是相當充滿傳奇性。如果生命中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一邊是平平安安地度過漫長人生,一邊是像年羹堯一樣大起大落,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在封建社會,當下屬的不管功勞再大、長官再喜歡自己,還是得恪守人臣本分,才能善終。正如孔子說的那樣,中國自古就「事君數,斯辱矣」(《論語.里仁》)。臣子和君主走得太近,日後倘若翻臉,前者的下場會比旁人更加悲慘。

注釋:

*1.負責滿漢文書翻譯的低級文官。

*2.題目為編者所加。

*3.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文獻叢編全編》(第二冊),《文獻叢編》第一輯《雍親王致年羹堯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二○○八年,第四九○頁。

*4.同上。

*5.康泰,清朝將領,曾隨軍出征噶爾丹,後官至四川提督。

*6.《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奏陳營伍積弊請暫加總督虛銜折》,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第二○一頁。

*7.北京故宮博物院編《文獻叢編全編》(第二冊),《文獻叢編》第一輯《雍親王致年羹堯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二○○八年,第四九○頁。

*8.傅恆:《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卷十二,四庫全書本,第一四頁a。

*9.《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奏謝自鳴表折》,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第二七六頁。

*10.同上書,《條陳西海善後事宜折》,第二九三頁。

*11.怡親王第宅外觀宏廣,而內草率不堪。(蕭奭:《永憲錄》卷三)

*1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冊》(第一冊),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第三七一頁。

*13.同上書,第三七二頁。

作者介紹|李正  

天津市重點高中歷史教師,教書育人之外,也是B站百萬粉絲心中的「奪嫡區寶藏Up」。做為新晉B站百大Up主,個人帳號「正直講史-李正Str」創下一億播放量。

筆下的歷史總是細節飽滿、人物鮮活。那些藏在歷史角落的「一筆姓名」一向是他關注的重點,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歷史的塵埃中打撈而出,使其重新綻放光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何以為雍正?:從蓄勢隱忍到權力巔峰》。(原標題:年羹堯:外戚名將的膨脹與毀滅)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