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愛讓人更長壽?專家揭「性對身心的3大好處」,每月射精21次以上可降低31%罹癌率

2024-01-28 12:00

? 人氣

對於男性和女性而言,規律性行為可透過降低靜止心率和血壓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示意圖/取自pixabay)

對於男性和女性而言,規律性行為可透過降低靜止心率和血壓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並非所有文化都像古希臘人那樣有遠見、有智慧。法國人稱性高潮為le petit mort(小死亡),反映出歐洲長期以來持有的觀點,即性愛會損耗身體—這種觀點很方便大打教會的社會約束旗幟:「男不近女倒好。」10 在英國,不少到了一定年紀的男性讀者會想起「手淫會讓你失明」這個現在看來可笑的迷思。在傳統的印度和中國文化中,射精被視為會消耗生命力和活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男性年紀漸增,建議他們射精的次數也愈來愈少,因此,我們必須感謝科學在過去五十年中,為我們提供了無可爭辯的、打破迷思的證據,證明了一生中有規律的性行為(包括手淫)有助於身體健康和長壽,反之亦然: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良好的健康能維持可持續的性關係。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證據。

雖然確實有人在性愛過程中喪命,但性高潮很少是肇因,大多數男人知道這點都會鬆一口氣。德國針對2006年21,000起屍檢案例的審查顯示,只有39個案例死因為性高潮,而且幾乎所有死因都跟妓女發生性行為有關(各位早就被警告過啦!)相比之下,下一項研究的結果若不能鼓勵所有男性(要是他們需要任何鼓勵的話),也會讓人感到安心。在為期四十年的卡菲利(Caerphilly)縱貫性研究中—該研究於1979年展開,並以918位四十五至五十九歲男性為對象,發現性高潮頻率較高的人死亡率會降低50%,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劑量相關」或「劑量效應」。

換句話說,至少對男性來說,性高潮愈多,死亡風險就愈低。作者帶著真正的英國式輕描淡寫和可能有點諷刺的幽默歸納出結論:「假若這些發現被複製,就會對健康促進計畫產生影響囉!」在這918位男性受測者中,有67位在十年後因心臟病與世長辭,83位則由於其他原因駕鶴西歸。研究人員將這些男性提供的性行為頻率,與他們的死亡或存活率進行了比較,發現每週做愛兩次的男性死亡率僅為每月做愛一次的男性的一半。這是另一種劑量效應:當一個人的性生活頻率增加,他的死亡風險就會降低。這下子,批評自然也狂襲而來:有人反駁,性行為與健康有關,所以不是做愛延長了壽命,而是一般的健康導致長壽,房事頻繁只是一個邊際效應而已。

對這些吹毛求疵的人來說,很遺憾的是,性活動頻率最高和最低的男性在抽菸習慣、體重、血壓或心臟病方面沒有顯著差異,所以,性生活最活躍的人並沒有明顯更健康,因此,不可避免的結論是,中年男性有規律的性行為可預防死亡。這下它變成健康促進產業另一個難應付的主題了,英國國民保健署最多只能建議:「每週有性行為可能有助於抵抗疾病。」 有一點必須補充,重要的是,這項建議不僅適用於男性,瑞典一項針對166位男性和226位女性的研究指出,要是停止性行為,男女兩組的死亡風險都會顯著增加。

為什麼性行為更頻繁會延長壽命?原因之一是它已被證明具有許多代謝上的益處:性事會讓人苗條、心率反應更好、血壓更低,大家常說「性愛對你的好處就像去跑三英里」。這說法實際上已獲得驗證,加拿大的科學家研究了21對二十至三十歲的異性戀夫婦,監測他們性愛時的能量消耗,並將這類能量消耗,與他們在跑步機上以中等速度跑步30分鐘的能量消耗進行了比較。結果呢?男性在性愛期間平均燃燒101大卡(每分鐘4.2大卡);女性燃燒了69大卡(每分鐘3.1大卡),以代謝當量測量的平均活動量(第2章介紹過相關概念)適中,男性為6.0代謝當量,女性為5.6代謝當量;相比之下,在跑步過程中,男性每分鐘燃燒9.2大卡,女性每分鐘燃燒7.1大卡。所以,性愛雖不像跑步那麼耗費精力,但仍是不錯的有氧運動。

最近在丹麥進行的一項有趣研究顯示出一種「反向效應」:運動可在勃起功能方面改善性能力。研究人員發現,每週進行4次四十分鐘中強度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持續六個月,可改善勃起功能。倘若這還不夠,還有另一種自我強化機制:有規律的性生活已被證明可提高男性的睪固酮濃度,從而提高性能力。有規律的性生活還可改善女性的生殖週期,例如:可緩和女性的更年期症狀。

對於性行為頻繁的長壽效應還有另一種有趣的可能解釋,有項囊括129位二十至五十歲女性的基因研究發現,房事規律的女性端粒更長(端粒是DNA分子末端的蓋子,作用是防止磨損。較長、未磨損的端粒與長壽有關)。但這只是一個可能的促成因素;與伴侶床笫之歡相關的親密感和幸福感,以及相關的放鬆感,很可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很多很多研究都發現了這種關係。

弗雷德里克・霍利克(F. Hollick)博士在他1898年的權威醫學巨著《婚姻指南》(The Marriage Guide ,副標題為「通俗易懂的實用論文」)中,堅定地提出了一個毫不妥協的訊息:除了婚姻中的生育目的之外,任何性行為都對人類狀況有害,甚至會致人於死。事實上,儘管霍利克博士不敢提及「手淫」這個詞,他卻設法祭出整整一章闡述手淫的危害。他將這種惹人厭惡的習慣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歸納為「極度疲倦和沮喪,⋯⋯最常見的是記憶力很快就會開始衰退,頭腦無法在任何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思緒一直飄來飄去,有時思維甚至變得完全不穩定,結果就是徹底的愚蠢」。這個社會在表面上是認可這些訊息的,我用「表面上」這個字眼,因為普遍估計,在當時倫敦200萬人口中,大約有5萬位妓女無疑是在提供這種服務。

在我們對「二十世紀的啟蒙運動」沾沾自喜之前,應該指出的是,儘管對性問題的開放始於金賽報告,但直到1990年代開始,科學才能夠解開性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發現了什麼呢?在過去二十年裡,所有研究—包括所有年齡層的參與者,都顯示出一個無庸置疑的發現:「性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整體幸福感都與性滿意度、性自尊、和性快感(sexual pleasure)呈正相關。」13 簡而言之,不管任何年齡,性生活活躍的成年人,腦力和心理幸福感都更高。

性行為的形式似乎也會造成不同影響。研究指出,與其他形式的性行為(尤其是手淫)相比,與性伴侶性交會帶來更多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好處。其他研究更近一步發現,令人滿意的性關係及其帶來的好處,比方說心理健康較佳,以及較不易受憂鬱症糾纏,而這又跟親密關係的品質(親密、激情和愛意)及性行為頻率直接相關。以下發現應該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研究證明,性高潮與提升幸福感和減輕壓力有關,一部分是透過釋放「破除壓力」的荷爾蒙—如多巴胺和「愛情」荷爾蒙催產素(oxytocin)辦到的。此外,研究已發現,經常跟固定性伴侶「做愛做的事」所提供的親密感,可緩和皮質醇的分泌—這是一種對壓力的重要反應,並使皮質醇的濃度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性高潮後,一種叫泌乳激素(prolactin)的荷爾蒙被釋放,會造成放鬆和困倦的感覺。所以,不要責怪你的伴侶在滾床單後睡著了,這是很自然的!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著名性學家貝弗利‧惠普爾(Beverly Whipple)的研究指出,女性的性高潮是一種天然鎮痛劑,可將疼痛耐受閾值提高75%,將疼痛檢測閾值提高100%以上,其中一些效果可透過催產素和腦內啡(endorphin)的釋放來解釋—這些天然止痛劑都源於大腦。使用大腦顯影的後續研究揭示了更多發現。儘管困難重重,研究人員還是招募了10位女性,她們自願躺在磁振造影隧道嘈雜、冰冷、機械性的環境中,並在接受監控的情況下自慰到高潮。由此產生的大腦圖像顯示,在性高潮期間,大腦的一個區域會「亮起來」,這個區域名為背側縫核,已知它會釋放血清素。研究人員將這種現象歸因於性高潮的疼痛緩解特性。

在不違背目前重要健康資訊的情况下,另一篇論文又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性交時不戴保險套無疑對女性健康有益,這對祭出健康和安全牌的權威人物來說是一大打擊。坦白說,第一次讀到這些證據時,我十分震驚,但這結論是無懈可擊的。斯圖爾特‧布羅迪(Stuart Brody)博士在他2010年發表的長篇論文中,不帶偏見地歸納出結論,那就是愈常使用保險套,愈會導致情緒低落、憂鬱(以及愈容易出現自殺企圖)、女性骨盆反射減弱、陰道健康狀況不佳及性反應減弱。針對這些令人吃驚的發現有很多種解釋,而且都是心理學方面的—使用保險套會減少陰道氧化作用(含氧量)和血流量,並防止接觸到精液,而精液含有可提振情緒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分子。但這還不是全部:戴上保險套還會降低親密感,進而減少親密感對大腦的舒壓作用。

布羅迪總結道:「雖然從陰道吸收的精液可能具有直接的化學抗憂鬱作用,但會在情緒與自殺傾向上出現巨大差異,也可能是因為戴套性交並不是真正的性交,而是類似使用相同的乳膠用品互相手淫。」不少研究都證實憂鬱症症狀會併發對性反應較差。憂鬱症是所有精神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全世界估計有3億人受到影響;它也是人們晚年最普遍被診斷出的精神障礙。

在2017~18年,英格蘭有紀錄的憂鬱症盛行率為9.9%,也就是有近500萬憂鬱症患者。憂鬱症對女性的影響大於男性,而對於男性和女性,重度憂鬱症(acute depression)對個人關係和自身的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假若是器質性憂鬱症(organic depression)—憂鬱症起源於物理化學變化而非心理因素,由於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性慾往往會減弱。在男性中,焦慮和低自尊(皆為憂鬱症的症狀)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而這本身又會使憂鬱症加重。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最年輕可能從三十五歲就開始,並影響到英國430萬名男性,其中約有一半並未尋求協助。

根據英國性醫學會(British Society of Sexual Medicine)制定的指南,醫師對於每一個病例,都應該進行全套的血液檢查,包括內分泌判讀。在進行全面診斷之前,不要為勃起功能障礙開立任何處方,以盡可能排除其他疾病。好消息是,對男性(和他們的伴侶)來說,這種情況可以得到解決,幾乎沒有例外,沒有人需要再默默忍受。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個反向模式的典型案例:憂鬱症會導致性功能障礙,但即使不是源於憂鬱症的情況,未經診斷或未被治療的性問題本身也可導致憂鬱症、焦慮、社交退縮,以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最後,我們應該看看2013年由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San Diego)的精神病學家王維琪(Vicki Wang)和她四位同事進行的一項別具意義的研究。他們招募了六百多位五十至九十九歲的年長者作為樣本,這些長輩都和伴侶一起住在家裡,研究任務是了解性健康與身體、情感和認知功能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關聯。研究出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發現,這些人之中有超過70%每週至少進行一次性行為,其中超過60%的人對他們的性行為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該研究發現,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憂鬱症的症狀都與性健康呈負相關,即使在考慮了年齡、身體機能、焦慮、認知能力和感知壓力之後也是如此。此外,該研究得到的結論是,與身體機能、焦慮或壓力或年齡本身相比,憂鬱症跟性健康惡化的關係更密切。

那麼很明顯,性對我們的心理狀況有好處;對慢性身體健康狀況又是如何呢?我們已注意到規律地進行性行為的代謝優勢,包括降低心率和血壓;這些再加上因為做愛而使人感覺壓力減輕,都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

然而,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和芝加哥大學(Chicago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根據二千多位五十歲以上美國成年人收集到的全國縱貫性數據,提出了報告,並將結果總結如下:我們發現,跟年長女性相比,年長男性的性生活更活躍,性行為更頻繁、更愉快,結果⋯⋯顯示高頻率的性生活與男性日後發生心血管狀況的風險呈正相關,但與女性則是無關;而良好的性生活品質似乎可以保護女性,但不能保護男性將來免受心血管風險!這加強了上文所述的訊息:性關係和性行為的次數與品質都很重要!

這裡還有一個更具體的觀點是關於攝護腺癌的,這是一種不易治療的疾病,光在英國每天就有超過30名男性因此死亡。1992年,在後來被稱為「哈佛射精研究」(Harvard Ejaculation Study)的計畫中,30,000名四十六至八十一歲的男性被問道:「平均來說,在二十至二十九歲、四十至四十九歲這些年齡段,還有過去一年裡,你每月射精幾次呢?」在回答過程中,他們提供了1992年每個月的射精總次數(來自手淫、性交和夢遺)的詳細資訊。

之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追蹤調查,每兩年確認一次有多少人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接受的治療與結果,直到2000年研究結束為止。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射精頻率與攝護腺癌風險較低是有連繫的。在每月射精21次以上的男性中,攝護腺癌發病率降低了31%。假如有人的強項不是數學,那讓我來解釋一下。

基本上就是每天都有某種形式的性行為,再加上每週休息幾天。澳洲一項規模較小但同樣重要的研究「射精在澳洲」(Ejaculation Down Under)顯示了類似的結果,青年時期射精頻率的影響最強大,儘管這些受試者直到幾十年後才被診斷出前列腺癌。這些發現缺乏明確的解釋,但對於努力預防一種病因不明的疾病是非常振奮人心的。

性對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好處:

慢性疾病
・ 對於男性來說,頻繁射精可預防攝護腺癌。
・ 對於男性和女性而言,規律性行為可透過降低靜止心率和血壓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 經常做愛有很多代謝上的益處,它與苗條、心率反應更好、男性睪固酮濃度提升及女性更年期症狀緩解有關。

幸福感
・ 在任何年齡層,有積極性生活的人都更快樂、更健康。
・ 與其他形式的性行為(尤其是手淫)相比,性交更有益健康。
・ 性高潮藉著釋放「破除壓力」的荷爾蒙(如多巴胺和催產素)來提升幸福感、減輕壓力。
・ 女性的性高潮是一種天然鎮痛劑,可將疼痛耐受閾值提高75%,將疼痛檢測閾值提高100%以上。
・ 親密度(親密、激情和愛)與性關係的品質直接相關。
・ 性愛頻率跟心智更健康、憂鬱程度更低有關。
・ 憂鬱、焦慮和壓力會對性愛幸福感造成負面影響。
・ 相反地,未經診斷或未經治療的性問題會導致憂鬱、焦慮、社交退縮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 做愛時,不使用保險套與改善心情與情緒健康、增強免疫功能有關,尤其是對女性而言。

長壽
・ 更頻繁的床事與更長的平均餘命有關。

作者介紹|詹姆斯.古德溫(Professor James Goodwin)

畢業於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獲得人類生物學碩士學位,隨後又在艾希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醫學院約翰‧杜克爵士(Sir John Tooke)教授的系上取得生理學博士學位。現在,詹姆斯在這兩所大學都擁有大學教授的職位,他成為慈善機構「銀髮族服務組織」(Help the Aged)第一位研究主管和「英國老齡協會」(Age UK)的科技總監,並被借調到倫敦的「改善老齡化中心」(Centre for Better Aging),全程就委託研究和學習如何將委託研究轉化為實際利益提供建議。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知識轉移諮詢小組的主席及失智症研究部長級諮詢小組的成員,他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全球腦健康協會一位受人尊敬的特別顧問。詹姆斯現任倫敦的大腦健康網絡(Brain Health Network,www.brain.health) 的科學與研究影響總監。

沒寫書或沒公開演講時,他住在德文郡(Devon),在達特穆爾(Dartmoor)開心地遛小狗,達特穆爾區是英格蘭碩果僅存的荒野地區,也是他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的泉源。詹姆斯喜歡造訪世界各地的家人、朋友及同事。他對生活中的豐富機會心存感激,並且感謝有機會能分享他畢生的學習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優文化《大腦充電:科學證實,逆轉大腦退化的健康生活對策》

責任編輯/洪生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