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致富?專家打破5大迷思,教你如何錢滾錢、提升被動收入

2024-02-13 13:00

? 人氣

投資理財方法不少,也各有利弊與細節。(示意圖/取自pexels)

投資理財方法不少,也各有利弊與細節。(示意圖/取自pexels)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如果想創造財富,希望在未來得到經濟穩定和保障,就必須讓錢為我們工作。我們也知道,投資要靠的是時間,否則就得投入更多錢。不想要一開始就投入一大筆錢,又或是手上沒那麼多錢?沒問題,給自己的投資多一點時間,讓複利發揮效果。假如你的時間比較緊迫,希望盡早拿到錢,或是搭上成功的特快車,例如你很想提早退休,那麼就可以投入更多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要用投資來錢滾錢的方法不少。我個人偏好的,並且曾經用來提升淨資產和被動收入的工具如下:

股票(Stocks) ─你擁有公司的一小部分。購買股票後,你就成為該公司的部分擁有者;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 可以想像成一籃股票。購買指數股票型基金,你就能同時成為數百或數千間公司的部分擁有者;

債券(Bonds) 你把錢借給公司或政府,得到利息;

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這些公司擁有房地產,與你共享獲利。這是在不成為房東的情況下,投資房地產的好方法。畢竟要成為房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私募信貸(Private Lending) ─在加拿大稱為 MICs,也就是房屋貸款投資公司。這是我最喜歡的被動收入管道。你把錢和其他投資人匯集,提供房屋貸款給個人或公司。就我個人而言,我只貸款給符合特定條件的個人,而且不提供一對一貸款;

房地產(Real Estate) ─你擁有房地產,想透過增值( 房地產的價值增加) 來賺錢,或是透過租賃賺取租金。

每一種投資方式都有利弊和細節,但為了本書寫作目的,以及讓你們容易上手,我們會這之中最簡單的方法─從股市中賺錢開始!

我知道光聽到「股市」兩字,可能就讓人倍感威脅了。過去,我也一直以為股票只屬於那些穿著西裝、對手機吼叫的白人男性。我以為好的投資必須靠內線消息,事先得知公司的下一個重大決策,我以為投資是賭博,只有超級有錢人能負擔的起。你可能會中大獎,或是失去一切。事實上,股市並非如此,投資的方式和風險也不是。

首先,先來看看股市到底是什麼吧。簡單來說, 股市( 或股票交易所) 是買家和賣家彼此聯絡,進行投資標的買入和賣出的場所。就這樣,沒什麼特別可怕的,本質上就只是投資人買入或賣出投資物的交易媒介罷了。股市似乎常常籠罩著各種傳說和迷思,影響了我們的認知理解,也讓我們對參與投資躑躅不前。

投資的迷思

根據我的經驗,最普遍的迷思是:

● 要很有錢才能投資;

● 投資就是賭博;

● 理財顧問不可或缺;

● 需要一大筆錢才能開始投資;

● 投資很困難且可怕。

現在,來逐一破解吧!

迷思一: 要很有錢才能投資

前面的章節討論過,投資是致富的方法,不要本末倒置。我們知道,可以投資一小筆錢,透過複利的威力得到龐大的收益。愈早開始,同樣獲利所需的成本就愈低。投資不是有錢才做的事,而是能幫助你打造財富,變得有錢。

迷思二: 投資就是賭博

會認為投資是賭博的人,通常有兩種看法:一是以前不曾投資過,只是重複以前聽過或看過的說法,實際上可能根本不懂。或另一種看法認為交易和投資是一樣的。

根據《韋氏字典》的定義,賭博是「下賭注的行為或活動,以金錢或是其他有價物為賭注來參與遊戲或賭局」 。維基百科則將賭博定義為「以有價之物( 通常是錢) ,在具有不確定結果的事件上進行押注,意圖贏得其他有價之物」。 我希望你記得這一句「結果不確定」,然後再聽我解釋更多背景和原理。

倘若人們會誤以為投資本質上是賭博,主要的理由之一就是無法分辨交易和投資,那我們就得進一步釐清兩者的定義。交易指的是短期內購買和販賣投資品的行為。大部分的人想到投資和股市,腦海浮現的都是交易。我在本章一開始提到的畫面,穿著白色西裝的年長白人男性對著電視銀幕和手機大吼大叫?這些人並不是投資者,他們進行的是股市交易。他們在短期內買入和賣出股票,想要快速賺錢。他們想找到最炙手可熱的新創公司來投資,一擲千金,希望這一次能幫他們一夜致富。

人們以為,如果想在股市中賺錢,就必須成為操盤手─這實在錯得離譜。事實上,研究顯示操盤手通常會賠錢。一份針對 eToro 投資平台專業操盤手的研究發現,將近 80%的操盤手都在近十二個月內蒙受金錢損失。另一份研究調查臺灣在一九九五到二○○六年間的操盤手,發現賺錢的比例僅 5%。最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針對外匯交易的研究發現,平均每一季都有 70%的操盤手虧錢,而操盤手一般來說會在十二個月內賠光 100%的錢。 

交易和投資的差別在於,投資者的目光比較長遠,會把投資項目多元化,採取穩健緩慢的致富方式。 這和操盤手截然不同,操盤手希望在短時間內密集且快速地賺錢。股市在短期內變化難測─股價可以在一天之內改變數百次。想要短期快速致富純靠運氣,就像是賭博。

但投資看的是長遠而多元化( 後面會再解釋) ,而股市已經證實是創造財富的媒介,展現出長期的穩健表現。總結來說,我們無法預測短期的成果,而這也是短期的操盤手總會虧錢的原因。但是, 投資的時間愈長,就愈能預測。正如同時間是讓複利發揮效果的關鍵,時間也是降低投資風險的關鍵。

事實上,先鋒集團( Vanguard) 的研究檢視了股市歷年的報酬率,以及投資人在不同時段中賠錢的機率,發現:「根據過去的歷史,假如你在股市中只投資一年,賠錢的機率會大於四分之一。但是,若你投資了十年,機率就會降到大約二十五分之一─而二十年後,則歸於零。」 

還記得我要你記住賭博的定義嗎?也就是「以有價之物( 通常是錢) ,在具有不確定結果的事件上進行押注,意圖贏得其他有價之物」 。根據這個定義,交易百分之百就是賭博,就像是把一生所有的存款都拿到賭場,全部下注黑方。或許你會富到流油地離開,但也可能輸到脫褲子─結果充滿不確定性。

然而,假如我們用長期的策略投資,在二十年的時間內,根據這份研究和股市的歷年報酬率,可知是正確的策略,可以把風險降低為零。在通貨膨脹率約一年 2 至 3%( 甚至更多) 、薪資凍漲、可以用來賺錢的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不投資似乎才是一種賭博。想賺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低成本、多元化的投資( 例如 ETF) ,並且放置三十年─說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後面會再討論)

迷思三: 理財顧問不可或缺

以前的我也對此深信不疑。我相信股市很複雜,投資風險很高,需要有人隨時注意我的投資項目,才能確保安全。這些都是錯的。

一旦具備了基礎的必要知識,你會發現股市其實還挺簡單的─複雜的是短期的當沖交易,而我們已經確認,這不是追求成功的策略。

我們也已經了解到,只要策略正確,研究顯示賺錢的機率比賠錢高許多,特別是長期的投資,自如前面提到的先鋒集團研究。我們也不需要有人持續「關照」我們的投資,因為研究指出,你愈常介入你的投資,獲利通常就愈會減少。

我真心相信,這些迷思都被金融服務業所渲染,因為假如你害怕投資,認為太過複雜,沒辦法獨立進行,才會繼續僱用投資顧問,並支付高昂的費用。假如你以前曾經研究過投資顧問,或許會發現抽成範圍大約是 1 至 2.5%。你或許會想,好吧,這也不算太多。但正如你的錢會累積複利和成長,這些費用也會累積複利而拖累你。 光是 1%的費用差距,就會讓你的退休收入少了十年。 記住是十年。 

很常聽到的另一個說法,是投資顧問能幫你安排比較好的投資組合。但從事實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錯的。由投資顧問積極管理的基金本質上未必比較好,而根據許多研究,表現反而可能更糟。一份標普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S&P Global) 二○二○年發表的研究發現,積極管理的基金在十年的時間內表現不如其相應的股市指數,而現在追隨股市指數的投資,你大可以利用比投資基金低許多的金額自行購買。除此之外,有許多官司都和積極管理的基金有關。這些基金宣稱能創造「比你自己選擇更好的投資組合」,實際上卻只是利用某個股市指數為你設計。你大可以不必花那麼多錢,自己買就好了。 

更別提有些投資顧問實際上有兩大本質,第一,他們不是受託人,這代表他們沒有以你的最佳利益為優先的法律義務,特別是他們傭金抽很高的話,就更危險。第二,他們本質上就是銷售員。即便你找到可以信賴的投資顧問,他們所效力的機構很可能仍然會要求他們以利益為優先。

當然,我的目的不是要貶低或唱衰投資顧問,而是希望讓你看見事實:即便你選擇找投資顧問,自己還是必須具備相當的知識,不要盲目地信任對方,把自己的理財、財富和未來都全部交到對方手中。

我發現老爸幾年前離職時,得到一筆撫恤金。他對投資一無所知,所以到銀行詢問該怎麼處理。投資顧問要他投資擔保投資證★。定期存款證書☆和擔保投資證都是短期妥善的投資方式,因為兩者都有保障性,價值也不會波動,這代表你不會有損失。然而,兩者都無法打造財富,因為利率無法趕上通貨膨脹( 大約是 2%, 會根據當時經濟狀況而起伏) 。我的爸媽對投資都沒有概念,於是聽從銀行員的建議。這件事已經過了二十年,而爸媽幾年後就需要錢退休。那筆投資的價值幾乎沒有改變,但假如他們當時選擇其他種類的投資,現在或許就會成長為 50 多萬美元了。假如他們把錢放在對的地方,就能擁有超過50 萬美元。假如他們知道自己有哪些選擇,假如他們當時沒有聽銀行員的話。 50 萬美元足以支持他們好一陣子的退休生活,但現在做什麼都無濟於事,因為他們沒辦法回到過去,好好利用複利的威力。

★. 編註:guaranteed.investment.certificate,.GIC,等同與美國的定期存款證書。

☆. 編註:certificate.of.deposit,縮寫為 CD。類似所謂的定存,但差別是 CD 可以轉讓給第三人,投資門檻也較一般定存高,在臺灣是以新台幣 10 萬元為單位,並以 10 萬元的倍數發行。此外,因為 CD 是固定利率到期本息一次領取,所以兼具利息收益與節稅的特性。

顧問能帶來幫助嗎?當然,但並不是因為他們可以做出比你更好的選擇,而是因為他們能管理你的情緒,讓你不做出糟糕的決定。 例如在驚慌中買高賣低,或是把全部的錢梭哈在同一間你很看好的公司。此外,他們能幫你做稅務和退休方面的規劃。他們的價值都是附加的,但你要支付的費用卻傷筋動骨,而這些事你完全可以自己做。

假如你想找投資顧問,請確保雇用受託人─我偏好固定收費者,因為他們並不會被傭金所誘惑,以致影響他們給你的建議。自己也必須做足功課,和對方好好坐下來,討論你的金錢和你的未來。

迷思四: 需要一大筆錢才能開始投資

你當然不需要─假如有意,就算只有 5 塊美元也能開始投資。這個迷思我認為也受到金融服務業的推波助瀾。我收過無數的訊息,都告訴我,他們好幾年前就想投資,但投資顧問卻說得先存到 2 萬美元才能開始。

這當然是錯的。實際的情況多半是,這位投資顧問不想要收金額太低的客戶,畢竟要做的事和大戶一樣多。他們不向這些人介紹可以小額投資的平台,反而概括地說小額投資是不可能的。這個說法讓許多人遲遲沒有開始投資,即便投資與否決定了是否有足夠的錢退休。

若你一開始沒有太多錢,也沒關係─多給點時間,你的錢會以複利累積和成長。如果告訴人們,要有 2 萬美元才能開始,可能會讓他們一輩子裹足不前,因為對某些人來說,這猶如天文數字,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存到這筆錢。那麼,這些投資顧問讓人們無法現在就展開投資,就只會讓未來更加艱辛渺茫。

我再說一次:「投資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變有錢的途徑。」

迷思五: 投資困難且可怕

答案是,並非如此。不要再把經驗不足和沒有能力搞混了。我們生而為人,並非出生就全知全能─你有看過嬰兒吧?他們甚至連抬頭都沒辦法。假如沒有人教你金錢和理財,那不是你的錯。假如你是第一次聽到某件事,會覺得困難或可怕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你沒有經驗。但我保證,這比你想像中容易多了。

請記得,金錢是一種技能。如果要學習技能,就得反覆練習。 這可能代表需要把這一章多讀幾遍,做些筆記,問些問題,做更多研究,都沒有關係!不只沒有關係,還十分正常!沒有人第一次嘗試就變成專家。你會覺得可怕,是因為以前沒有做過─但嘗試愈多次,就會愈駕輕就熟。

一開始投資時,我也很害怕。我僱用投資顧問,因為我以為這是必須的。我真心相信他能做到我辦不到的。我需要有人「關照」我的投資事業。假如我自己嘗試,一定會虧損,因為要成功太困難了。然而,這些都是錯的─我即將告訴你利用股市賺錢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的,非常簡單,也絕對可以靠自己來執行。

開始吧─我想更仔細地解紹你可以在股市中購買的不同投資物類型,以及個別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妮可‧維多利亞(Nicole Victoria)

妮可是執行長、金錢教練,也是金融素養的倡議者,協助許多二、三十歲的女性無痛理財,打造不斷增值的銀行帳戶。

妮可年輕時領悟到,不需要永遠陷入月光族錢不夠用的循環,因此從餘額不足的帳戶開始努力。她學習關於個人理財的一切,從口袋空空的窮光蛋(欠債4萬美元,戶頭0元),在二十多歲時累積了淨資產50萬美元(三十歲時成長到超過100萬美元)──這就是「No Budget Babe」誕生的故事。在那之後,她全力幫助其他女性取回對個人財務的掌控,讓他們開始在金錢上累積成功經驗,實現夢想中的生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 《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擺脫匱乏心態,不讓預算控制你的人生,學會離夢想目標更近的金錢事,成為金錢的主人。》(原標題:正確投資是致富的一大步)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