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國大學幾乎免費,但為何現在學費動輒百萬?因為60年前雷根開了第一槍

2024-01-06 09:10

? 人氣

以前美國大學幾乎免費,但為何現在學費動輒百萬?(圖/取自維基百科)

以前美國大學幾乎免費,但為何現在學費動輒百萬?(圖/取自維基百科)

二十世紀中期,人們理解政府在提供高等教育這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這個系統的設計理念就是打破菁英教育和一般民眾能取得的資源之間的距離,並且以幾乎免學費的方式提供。而這個系統現在已經消失殆盡。因為兩項政治運動,高等教育系統受到了衝擊。在加州,由州長雷根領導的新保守主義運動寫下了打擊免費高等教育的基礎,一路延續到今天。在紐約,則是新自由主義的官僚所掌控的緊縮政策打擊了免費高等教育。這兩項運動都重新塑造了我們對於美國人該如何獲得高等教育的理解──說得更長遠一些,還有高等教育所帶來的流動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加州的高等教育系統是在摩利爾法案當中誕生的。一八六二年法案通過後幾年內,加州就利用這筆資金建立了大學。丹尼爾.科特.吉爾曼(Daniel Coit Gilman)是加州大學第三任校長,一八七二年接任校長時,他在演講中表現出會對這件事情努力的承諾:「這不是柏林大學,紐海芬大學,」也不是「奧克蘭大學,或者舊金山大學,這是加州所建立的大學。」他們應該使這所學校「適應這裡的人民,這裡的公立及私立學校,這裡特異的地理位置,還有尚未開發的資源。這裡並不是一所教會機構或者私人機構的基礎,而是屬於人民,為了人民──這些不是微不足道的層面,而是攸關他們智慧與道德福祉的最高層級。」

吉爾曼發表這場演講時,加州大學還只是隱藏在柏克萊山丘之間的兩棟建築,裡面有一百八十二位學生,其中有三十九名女性。整個二十世紀前半,海勒姆.強森(Hiram Johnson)及厄爾.華倫(Earl Warren)等自由主義共和黨黨員設下並擴展了大學的基礎。這個系統的擴展讓一連串的人都得到好處,從希望獲得教育的市民,到希望擁有更多受過教育的員工的地方商會。

延伸閱讀:自由市場被視為理所當然,但以前未必如此!雷根推翻3套系統,副作用是貧富不均

加州高等教育長達一世紀的擴展,在一九六○年的《唐納胡法案》(Donahoe Act)達到了最高點,更加廣為人知的名稱是高等教育總體規劃(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它是由學術勞動經濟學家兼加州大學校長克拉克.克爾(Clark Kerr)推動實現的,高等教育總體規劃是一個承諾,承諾在加州政府努力之下,要讓所有希望接受教育的學生都能得到教育。它創造了一個三層系統,有社區大學、州立學院、大學,讓學生們可以在這些學校之間來往。無論以理論或實踐來說,學生都可以在這裡面從最底層移動到最上層。只要有足夠的能力與努力,加州人民可以從全世界最優秀的大學畢業,學費將近免費。如果沒有像這樣由公共支出提供的大眾高等教育機構,戰後時期所宣稱的社會及經濟流動性根本不可能實現。

一九六六年雷根競選加州州長,是眾多反對大社會計畫的保守派候選人之一。他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加州大學系統。在競選活動當中,他發誓要「清理柏克萊的亂象,」他向大眾警告那裡有「非常糟糕、極度違反我們對正派人類行為的標準,我甚至無法敘述給大家聽」的「不當性行為」,並抱怨「一小群由披頭族、激進分子、汙言穢語提倡者所組成的少數派」正在將左翼顛覆思想帶進大學系統,並要求州政府去調查「校園內的共產主義及公然不當性行為。」同時他也推動一個反繳稅平台,並承諾要「甩開福利制度下的廢物」來整頓加州的財政。但是柏克萊加州大學是他最有用的政治道具,將他所有的保守派意識形態具象化成單獨一個顛覆騷動的形象。

這時候加州大學是不收取學費的,學生只需要繳交一點點雜費。一開始雷根對大學系統的預算提出大幅削減,並開啟收學費的大門。雷根希望將每年的學雜費設定為六百七十五美元,大約是現在的五千美元。雖然現在看來很令人難以置信,但在當時這個費用會讓加州大學成為全美最貴的公立大學。在克爾明確表示這會對大學系統造成傷害後,雷根立刻下令讓加州大學開除校長克爾。被迫離開之後,創建了世紀中期加州之光的克爾開玩笑說:「我卸任時和我上任時一樣──充滿了熱忱。」(譯注:雙關語,嘲諷自己因熱忱而被開除。)

在推動公立學校收取學費這件事情上,雷根獲得一些意識形態的支持,就是來自新近、武斷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在他的《新聞周刊》(Newsweek)每周專欄上批評免費大學教育。他寫道:對於「低收入的納稅人以及沒有讀大學的年輕人來說,『免學費』是非常不公平的」。經濟學家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認為,免費大學是「導致我們在主要大學所看見的至少部分的混亂」的重要角色。雷根的學費運動並不成功,但他確實讓雜費調漲,使大學費用調漲變成一件普遍的事。

這些保守派的成功是來自接下來半個世紀要開始逐漸發展的兩大論點。第一項論點是認為,免費教育等公共財是要將資源從老實的一般民眾身上奪走,並重新分配給那些不該得到的人。第二項論點是,免費公共財會破壞市場規則,造成騷動及混亂。後者在一九七○年代的紐約會更加激進地擴展。

作者介紹:麥可.康茲爾(Mike Konczal)

美國羅斯福研究機構(Roosevelt Institute)主任,專研金融改革、失業、不平等、公共權力在民主制度中的作用,以及對於經濟的漸進式願景。曾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合著《重寫美國經濟規則》(Rewriting the Rules of the American Economy),《紐約時報雜誌》稱他是「進步主義者中的異端」,他的部落格「Rortybomb」被《 時代》雜誌評為25個最佳財經部落格之一。其文章常見於《華盛頓郵報》、《波士頓評論》、《華盛頓月刊》、網路媒體Vox,亦常出席CNN、MSNBC節目,現與家人住在馬里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