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治癒,失智症該怎麼預防?醫學權威公開1簡單方法,罹病機率大幅減少51%

2023-12-19 15:03

? 人氣

走入山林,尤其是城巿近郊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步道設施和指示牌較為完備,北部如軍艦岩、草嶺古道和陽明山的許多步道等。郊山健行,除了欣賞風景、遠離空汙、走路運動、認識生態,沿途如有人文典故或歷史遺跡,更可動腦。最好有同行夥伴,萬一發生意外有人幫忙,更可增加人際互動,交換心得,或健行後聚餐同樂。回家後,整理相片、做筆記或寫個簡單遊記,以加深記憶,如此把預防失智的元素幾乎都囊括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郊山健行的地點何處尋?最好與三五好友,固定每個星期、走不同的景點。社區大學和不少民間團體也有許多走入山林或健走的課程,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當然,如果時間與體力不允許,不見得要走郊山,每天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綠地走走,也有預防失智的效果。

作者介紹|劉秀枝

【醫師.作家.Podcast頻道主】

.國內失智症領域的醫學權威

.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現為臺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固定撰寫《聯合報》「元氣周報」及《康健雜誌》專欄59歲時,劉秀枝醫師依規劃好的人生時間表,從醫療的第一線退下。

但專業上,她「退而不休」,繼續擔任臺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也繼續書寫《聯合報》「元氣周報」及《康健雜誌》的專欄,結合失智症等醫療知識與熟齡生活,成為醫病橋梁。不時亦應邀撰文,如熟齡媒體《50+》的〈做好8個準備,熟齡獨居者的人生晚霞也很美麗〉(收為本書的〈做好八個準備,快樂的獨老〉一文)。

在生活上,她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身體力行,並致力於將此觀念推廣給大眾。

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她以楊雲三為筆名,撰寫短篇小說〈我得了「庫賈氏病」?〉,獲得二○一八年新北市文學獎黃金組「優等獎」(收錄於第八屆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集《這是好宅》)。

她更開設Podcast頻道,從錄音到後製皆一手包辦。一路不停地嘗試、探尋「我還有什麼才能欠栽培」,銀髮生活過得輕鬆、簡約又帥氣。

另著有《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已授權韓文版)、《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退休醫生給你的57個實用身心提醒》、《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並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別等失智上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原標題:預防失智症的簡易處方──郊山健行)

責任編輯/李艾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