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三十鬼門關:日本各地的鬼傳說,其實是歧視女性、身障者活生生的歷史

2023-09-15 09:40

? 人氣

大江山繪詞,上有描寫酒吞童子的情節(圖片來源:逸翁美術館 | 阪急文化財團)

大江山繪詞,上有描寫酒吞童子的情節(圖片來源:逸翁美術館 | 阪急文化財團)

許多日本人一聽到「鬼」這個詞,腦海裡浮現出的大概是在《桃太郎》插畫裡見過的那種頭上長著兩隻角,眼睛瞪得像銅鈴,手裡揮舞狼牙棒的赤鬼和青鬼。鬼曾經是人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威脅,古代史書裡也記錄了鬼出沒的事件,被視作「鬼」的對象也不一而足。隨著時代的發展,鬼變成了一種妖怪,主要出現在各種故事裡。對日本人而言,鬼究竟是何方神聖?我們就此採訪了宗教史學者小山聰子。

小山聰子 KOYAMA Satoko

二松學舍大學文學系教授。1976年生。專業為日本宗教史。2003年完成筑波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歷史與人類學專業。博士(學術)。主要著作有《彌留之際的日本史──人們歷來是如何迎接死亡的》(春秋社,2019年)、《物怪的日本史──死靈、幽靈、妖怪的1000年》(中公新書,2020年)。共著《幽靈的歷史文化學》(思文閣出版,2019年)。最新著作《鬼和日本人的歷史》(2023年,築摩primer新書)。

以古代、中世的文學作品和傳說為研究對象,從文學和民俗學視角論述鬼的著作不勝枚舉。小山聰子首次從歷史學的視角出發,立足史料,對從古代到近代鬼的形象的演變及其社會背景進行了梳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鬼從古至今一直影響著日本人的心理。對於鬼的存在,人們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傳承的呢?梳理鬼的系譜,也能讓我們對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窺探一二。」

史書中關於鬼出沒的記載

在中國,從西元前開始,人們就一直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亡靈),並去冥界生活。鬼存在於民間信仰、儒教和道教的世界,佛教傳入後,又受到佛教的影響。鬼和神的界限是模糊的,人們既供奉鬼神,也會通過咒語驅使鬼為己所用,並認為傳染病是「疫鬼」帶來的。

「鬼」的概念最晚是7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並演變成日本人喜聞樂見的形態。

「日本的鬼的形象從一開始就是多面的。平安時代,也有人把真身不明的死靈『物怪』(Mononoke)當作鬼看待,但對於所有死靈都會變成鬼這一中國思想,日本人只能部分接受。中國過去既有好鬼又有惡鬼,但到了日本,只有作惡的才被當作鬼。此外,密教吸收了鬼神觀念,日本的鬼也受到密教中鬼的強烈影響。」

古代敕撰的史書中有鬼出沒的記錄。《日本書紀》(成書於720年)記載了544年生活在日本列島北部的種族「肅慎人」(有學者認為指的是阿依努人或通古斯人)登上佐渡島一事。據書中記載,眾島民視其為鬼,不敢靠近,但不久還是有島民被掠走。

《續日本紀》(成書於797年)記錄了一個「世間傳聞」。699年住在大和國葛城山的一位咒術師能役使鬼神如臂使指,讓鬼神為自己挑水砍柴,若不聽從,便施咒讓它們動彈不得。此外,《日本三代實錄》(成書於901年)記錄了平安京887年7月的一個夜晚有美女被鬼吃掉的事件,同月,有36起相同的事件在都城瘋傳。

平安時代,根據陰陽道的說法,如果在「夜行日」出門,就會被鬼軍團「百鬼」襲擊,許多貴族出行都會注意避開夜行日。《扶桑略記》(參考日本史編撰的佛教文化史)中記錄了929年4月的夜晚宮中發現了鬼的足跡,據說有兩三個蹄子大小。這段記載的背後是時人認為鬼腳是二指或三指的觀念。

「值得注意的是如《日本書紀》所述,當時外來的登島者被當成了鬼。」小山指出,「此外,即便是無憑無據的傳言,一旦有鬼出現,也必須上報朝廷,將詳情記錄在官方史書中。可見鬼的出現是一件可怕的事。」

頭上的角不是標配

《出雲國風土記》(733年)記錄了「獨眼鬼」吃掉正在耕田的農人的傳說。古代中國的地理書《山海經》(成書於西元前4世紀到西元前3世紀)中描寫了鬼國中居住的披頭散髮的獨眼鬼。該書可能在平安時代之前就已傳入日本,所以或許是受其影響。

據小山介紹,早在《今昔物語》成書的12世紀,鬼就已經被塑造成頭上有角的形象了。12世紀末的作品《地獄草紙》中描繪了赤鬼、青鬼、牛頭馬面等地獄獄卒。皮膚呈紅色或藍色、現忿怒之相,赤身裸體下身穿兜襠布,其形象的源頭可追溯至密教中的惡鬼和夜叉。

「不過,畫面中的鬼並不是都長角,不長角的鬼也一直出現在畫作中。而且,古代和中世的鬼在害人時使用錘子、手拿狼牙棒的形象,恐怕是從江戶時代才開始畫的。」

鬼的居所在海之彼岸

中國驅除「疫鬼」的儀式傳入日本,平安京隨之舉辦「追儺」儀式,將疫鬼驅逐出日本。這個儀式後來演變成了現在的節分(特指立春前一天,主要有撒豆驅鬼等活動——譯注)這一天的習俗。

9世紀後半葉的儀式書中記載了陰陽師在追儺儀式上誦讀的祭文,記載著日本北限是佐渡島,南到土佐,東至陸奧(現在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西到值嘉島(現在的五島列島),讓疫鬼滾出這片區域。

1172年7月,有一群「鬼形者」乘船來到伊豆國。這件事記錄在關白藤原兼實的日記《玉葉》中。據日記記載,雙方因語言不通而最終發生衝突,鬼形者給島民造成了巨大傷害後乘船離去,國司將此事寫入公文中上呈朝廷。兼實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認為鬼形者實際上不是鬼,而屬於「蠻夷」(外國人)之類。日本人把語言、相貌和體型不同的外國人看作是鬼,可見內心有多麼恐懼。

在中世到近世的日本地圖上,日本的南部繪有「羅刹國」。「羅刹」這個詞來源於梵語的「鬼」,羅刹國就是所謂的鬼島。《保元物語》(成書於1219-1222年前後)據說就是各地流傳的桃太郎打鬼傳說(成熟於中世後期到近世)的雛形之一,書中講述了武將源為朝鎮鬼的故事。源為朝登上了一座陌生的島嶼,威嚇並收服了鬼的子孫後代——「大童」,他們身高3公尺多,右腰插刀,披頭散髮。

從古代到中世,不戴烏帽子,不束髮而披散著頭髮的人,即使已成年也被稱為「童子」。他們因身份低而成為被歧視的對象,但其中也有會法術者為世人所敬畏,比如能驅使猛牛的「牛飼童」,管理供奉著貴重佛像的佛堂鑰匙的「堂童子」,等等。《保元物語》和後文的《酒吞童子》都將具有超凡能力的童子與鬼結合到了一起。

酒吞童子白天以巨人童子(右二)的姿態示人,晚上則變成鬼(《大江山酒吞童子繪卷物》/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館藏,圖片來源:nippon.com)
酒吞童子白天以巨人童子(右二)的姿態示人,晚上則變成鬼(《大江山酒吞童子繪卷物》/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館藏,圖片來源:nippon.com)

歧視身障人士和女性的象徵

人也能生「鬼」。體形異常的孩子出生被視為怪異現象,史書中屢見記載,被稱為「鬼子」。人們對此心懷恐懼,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國家應採取措施。遺棄事件也時有發生。

小山介紹說:「把那些長相嚇人,感覺很難養育的孩子當成鬼娃娃,就能為丟棄嬰兒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鬼娃娃不僅給自己帶來災難,還會危及國運。」

女性也是隨著社會地位的降低,越來越多地被當作鬼對待。

「佛教本來是對女性有歧視觀念的宗教。雖然佛教傳入日本時,歧視觀念並沒被照單全收,但是9世紀後半葉之後,隨著父權制的滲透,歧視女性的觀念逐漸根深蒂固。」

社會上開始強調女性不僅欠缺修行佛法的慧根,還淫亂善妒,是劣等人。

「到了鐮倉、室町時代,隨著歷史發展,文人筆下的女性開始跟鬼的形象結合到了一起。即便在世阿彌集大成的能樂裡,因嫉妒而發狂的女鬼也時有登場。」

「在以成年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性是邊緣人。另一方面,誰都是女人生的,從這個意義來說,男性在女性面前又總是抬不起頭。正因為如此,才必須要壓制女性。畢竟弱小的存在是不會被當作鬼看待的。身障兒童和外國人也因為是人們恐懼的對象,才被當作鬼來看待。」

從「酒吞童子」到「鬼畜美英」

古代和中世前期的鬼都是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恐懼的對象,但到了室町時代,質疑鬼的存在的傾向越來越強烈,鬼的故事開始與「幽靈」和「妖怪」同樣被講述。用生動有趣的筆墨描繪鬼和妖怪隊伍的《百鬼夜行繪卷》,在室町時代之後屢屢問世。這個時代流行的最具代表性的打鬼故事,是住在丹波國大江山(一說為滋賀縣伊吹山)的鬼王「酒吞童子」的傳說。白天是身形巨大的童子形象,夜晚則頭上長角,變成可怕的模樣。這個故事被繪製成畫卷,形態各異的鬼侍從營造出滑稽之感。

現存最早描繪酒吞童子傳說的作品《大江山繪詞》,14世紀(公益財團法人阪急文化財團逸翁美術館,圖片來源:nippon.com)
現存最早描繪酒吞童子傳說的作品《大江山繪詞》,14世紀(公益財團法人阪急文化財團逸翁美術館,圖片來源:nippon.com)
黃表紙(江戶時代的一種故事連環畫——譯注)《兩國評判娘 鬼趣向草》中的閻魔王和鬼姑娘(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館藏,圖片來源:nippon.com)
黃表紙(江戶時代的一種故事連環畫——譯注)《兩國評判娘 鬼趣向草》中的閻魔王和鬼姑娘(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館藏,圖片來源:nippon.com)

江戶時代流行畸形秀,其中「鬼姑娘」也很受歡迎,出場的是頭上長著犄角般瘤子的畸形女子。

進入明治時代以後,鬼和戰爭結合到了一起。日俄戰爭中出現了桃太郎征伐「露西鬼」的繪本,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兵和英國兵被稱為「鬼畜美英」,成了人人喊打的鬼。日本第一部動畫長片《桃太郎:海之神兵》(1945年4月上映)中,鬼島的鬼直接採用了洋人的形象,頭上還長了一隻角。

此外,還出現了以「小福打鬼」為主題的塗色畫,小福是報紙上連載漫畫中的著名人物形象。「人見人愛的淘氣鬼小福把它踢飛了,也沒人生氣,可見被踢飛的是個不折不扣的壞東西。大家一起來打鬼——塗色畫巧妙地利用了鬼的形象凝聚人心。」

戰時的宣傳雜誌《寫真週報》上刊登的小福打鬼塗色畫(左)和「鬼畜的悄悄話」(國立公文書館,圖片來源:nippon.com)
戰時的宣傳雜誌《寫真週報》上刊登的小福打鬼塗色畫(左)和「鬼畜的悄悄話」(國立公文書館,圖片來源:nippon.com)

歧視和排擠的歷史不可忘記

如今,鬼作為一種常在遊戲和故事裡登場的妖怪,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存在。《妖怪手錶》中有莫名搞笑的赤鬼和青鬼出場,在社會上引起轟動的雜誌連載漫畫《鬼滅之刃》裡的眾鬼也樣貌各異,性格多樣,與傳說中的鬼大相徑庭。

小山說:「享受鬼的娛樂性固然無可厚非,但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它的負面歷史。」

「日本人自古就把『鬼』視作歧視和排擠的對象。而且每當國家有危機事件發生時,就把責任推卸給鬼。就像『鬼』這個標籤一樣,人們通過賦予事物某個詞語,將刻板印象在頭腦中固化,從而放棄思考人和事物的多面性。正因為當今世界的前景迷霧重重,我們更應當從鬼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時刻反省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失偏頗。」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原標題:鬼是何方神聖?——日本歷史上被歧視和排擠的對象

撰文/板倉君枝(nippon.com)ITAKURA Kimie,曾供職於出版社、報社,現為nippon.com編輯部在職作者和編輯。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