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進攻蜀漢?7字揭他背後心計,不是因為打不贏

2023-10-03 15:12

? 人氣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伐蜀?(示意圖/取自youtube)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伐蜀?(示意圖/取自youtube)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蜀漢丞相諸葛亮和曹魏權臣司馬懿彼此是宿敵。然而,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不再伐蜀,這是因為司馬懿深知若將蜀漢消滅,曹魏會削弱他的權力,所以司馬懿選擇保留蜀漢作為戰場上的朋友,以維持自身實力和地位,而司馬懿的明智之舉是篡曹魏的關鍵因素之一。事實上,早在空城計中的「汝輩豈知?宜速退」這七字,就可看出背後端倪,因為一旦司馬懿伐蜀成功,自己也離死期不遠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死諸葛走生仲達

諸葛亮(西元181年至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曾發明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他常被後世認為是智慧和忠義的典範,先為劉備麾下核心幕僚,後為劉禪初年蜀漢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劉備三顧始見之,為劉備畫據荊益、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之策,輔佐劉備取荊州、定益州,遂與曹魏、孫吳三強鼎立。隆中對及後為蜀漢基本國策。不久諸葛亮使吳,與魯肅說服孫權,成就赤壁之戰。關羽北伐中原,威震華夏;後曹操與孫權勾結,孫權偷襲荊州並俘虜關羽斬首,孫劉聯盟破裂,諸葛亮調整國策。曹丕代漢,劉備稱帝於成都,以諸葛亮為丞相。劉備伐吳戰敗,命諸葛亮留守成都。劉備死,亮輔後主劉禪,以丞相封武鄉侯,兼領益州牧。

諸葛亮整官制,修法度,志復中原;改善經濟,休養生息,打壓益州豪族,平定南中叛亂,控制南中;並屢次北伐,與魏相攻戰。

建興十二年農曆八月,諸葛亮病倒。劉禪派尚書僕射李福到前線去探望,回到成都時,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病逝,虛歲54歲。《漢晉春秋》稱「楊儀等整軍而還,百姓奔告司馬懿,司馬懿得知蜀漢撤退,率兵來追;姜維令楊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司馬懿者,司馬懿乃退兵。」於是楊儀結陣而去,入斜谷然後發喪。司馬懿之退,百姓為之諺語「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訴司馬懿,司馬懿説「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我能預料他活著時想做什麼,不能預料他死。)」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伐蜀?

諸葛亮在北伐期間,與曹魏的司馬懿互為死對頭,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終生不敢討伐蜀國,除因蜀漢的實力還在,以及蜀道地勢險峻,難以進攻外,更重要的是,當時司馬懿一直被曹魏君主所忌憚,一旦蜀漢覆滅,曹魏皇帝就會對司馬懿動手。因此,司馬懿唯有保住蜀漢,才能保全自己。

事實上,早在諸葛亮設下空城計時,就可看出端倪。當時面對司馬懿大軍壓境,諸葛亮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其實司馬懿大可派人一探虛實,就連兒子司馬昭也建議父親這樣做,但司馬懿卻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從司馬懿一句「汝輩豈知?宜速退」就可見,司馬懿很清楚,一旦拿下諸葛亮,自己勢必會遭到曹魏打壓

同理,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便停止了對蜀漢的討伐,這是因為諸葛亮一死,蜀國短時間內不會進攻曹魏,但司馬懿多年領兵在外,難免遭到忌憚,若此時出兵伐蜀,勢必會讓人看穿他的野心;再者,一旦滅蜀漢,曹魏君主就會立即拿司馬懿開刀,逼他交出兵權,所以司馬懿只有隱忍才能自保。

「空城計」以《三國演義/第0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故事最廣為人知。蜀漢諸葛亮面對曹魏司馬懿大軍進襲,故意大開城門,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讓司馬懿以為城內有伏兵,因而退兵。此紀錄源自晉人郭沖所寫《條亮五事》,但裴松之編寫的《三國志注》駁斥了此事,直指當年司馬懿應在宛城,不可能到街亭迎戰,因此後人大多認為此為虛構故事。

資料來源:《三國演義/第095回》《網易》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