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還被媽媽要求門禁11點、和朋友聚餐不能超過200元!心理師曝這種家長教出的孩子難以獨立

2023-09-16 09:30

? 人氣

小時候常被否定的孩子,長大後時常失去主見。(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小時候常被否定的孩子,長大後時常失去主見。(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有一次,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名二十五歲的研究生寫的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是說媽媽對自己管教得太嚴,讀研究所時被要求每天晚上十一點之前必須回家;衣服都要由媽媽來購買;和朋友出去吃飯花費不能超過兩百元……他覺得自己已經二十五歲了,可是感覺好像還沒有成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眾們都建議他搬出去獨立生活,他卻說媽媽傷心

最後節目主持人犀利直言:

孩子被管教得太嚴,會導致情感需求被壓抑,時間長了,整個人可能就廢了,很難獨立生活。

應該怎麼做,才是好的

我有個同事也是這個樣子,和她接觸久了你就會發現,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怎麼做才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她都無法自己去做判斷。小到今天穿什麼衣服去上班、有事要不要跟主管請假,大到要不要考研究所、要不要選擇出國深造,甚至要不要和男友分手這種情感問題都無法自己下決定。

她總會不停地問別人:

「這樣做可以嗎? 」、「我這麼做好嗎?」、「我該這麼做嗎?」

在她眼中,這個世界彷彿存在一套行為標準,可以精準地判斷這麼做是好的,那麼做是不好的;這麼做是對的,那麼做是錯的。為此,她到處尋找「模子」來指導自己。

於是,她總會輕易相信網路上看到的各種「知識」。例如職場一定是殘酷無情的,朋友之間也不能完全信任,女人過了三十五歲就不值錢了……。她也努力配合這些「模子」,不停地改變自己:不敢相信任同事和朋友;過於追求外表的美麗;積極尋找對象,生怕自己三十多歲嫁不出去……。但她依舊感到焦慮和迷茫:到底要把自己改變成什麼樣子才算完美?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是最合乎標準的?她還是沒有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模子」。甚至當她看到網路上的「知識」有爭議、周圍人的意見有分歧時,她會更加迷茫。

被否定的孩子長大後缺少主見

像我同事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往深處探索,就會發現他們都缺乏一種常常被忽略的能力──確定感。他們好像對自己、他人和世界都沒有判斷力和確定感,不敢判斷和確定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常常被否定、被支配的孩子,長大後都會缺少一定的主見。

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我發現同事對很多事情所得出的結論永遠都是來自外界。她似乎並不能透過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得出一些屬於她自己的判斷和結論。背後的原因就是:她的感受一直被「壓著」。

她的父母一直都非常嚴苛和「有主見」。比如上學的時候她一直想讀文科,她的文科成績比理科成績好太多,但她的父母極力否定:「學什麼文科,學文科進入社會會找不到工作。」並且進一步批評她不懂事,讓人操心,和父母頂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