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年輕時沒待過台灣,為何過來創台積電?他心中有「中國夢」,台灣給他圓夢的機會

2023-08-23 09:40

? 人氣

密集簡報中,他發現工研院的共同設計中心,才剛剛開始培養IC設計人才。相較於美國已經受到米德、康威的影響,IC設計的專業備受重視的情形,台灣顯然落後非常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已經投入了八、九年的IC製程開發方面,當時在工研院執行的VLSI計畫,擁有全台灣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但是和美、歐的水準相比,約有兩個世代的落差。同樣是由政府主導的VLSI計畫,我們也比日本晚了七年才開始。

整體來說,即使政府持續投注經費、資源,我們也已經展現長足的進展,但是一走出台灣,和世界其他地區一比,就顯出自己的不足。

然而,台灣的製造優勢卻相當突出。從作業員、領班、研發人員,到工程師,都有相當高的水準。

在IC設計和技術開發兩個領域都不甚在行,獨獨在製造這個領域已經看出一點端倪,能成立什麼樣子的IC公司呢?

導出專業晶圓代工之路

幾經思考,張忠謀真的在一週之內為台灣下了一個大決定:成立一家史無前例的專業晶圓代工公司,這公司本身不設計IC產品,只為客戶製造。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的晶圓廠都替客戶「兼差」代工,賺些小錢貼補晶圓廠的成本,但是沒有一家公司敢「專門」做代工。沒有人知道,這專門做代工的公司會不會賺錢。

1986年初,市場情報公司Dataquest在日本箱根舉行年度研討會,當時的工研院電子所所長史欽泰應邀做了一場演講,講的就是台積電的營運模式。「他們雖然點頭,但是從眼神和表情看得出來,大家都不相信這樣的公司會賺錢,」深度參與台積電營運規畫的史欽泰,對大家聽完演講的反應,記憶非常深刻。然而,張忠謀的提案有許多巧妙之處。他避開台灣在IC設計方面的弱點,充分發揮製造能力的優勢;同時,避免和世界IC大廠與既有的國內IC公司起正面衝突,反而可以成為所有IC公司的合作伙伴——所有IC公司的晶圓都可以在這裡製造。這家史無前例的公司,就是後來帶動全球成立上千家無晶圓IC設計公司風潮的台積電。

不出幾年,台積電就證明這種專業代工的模式不但可行,而且可以很賺錢。

作者介紹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為紀念潘文淵博士(1912?1995)對我國電子工業的貢獻,以及對華裔子弟科技教育的關懷,工研院電子所、美洲技術顧問團(TAC) 及業界領袖,發起成立「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將潘公關懷電子工業發展的精神長存人間。1974年,海外學人潘文淵先生草擬積體電路發展計畫,獲得當時經濟部孫運璿部長大力支持,使今日台灣的電子工業得以蓬勃發展。

張如心: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應用數學與統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工研院電子所、台灣應用材料公司。精湛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矽說台灣:台灣半導體產業傳奇》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