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的朋友特別多?心理師教3大交友技巧,成為受歡迎的人其實不難

2023-07-29 12:00

? 人氣

為何有些人的朋友特別多?心理師表示,特別受歡迎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為何有些人的朋友特別多?心理師表示,特別受歡迎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只要環顧四周,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那些特別受歡迎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樂於付出、善於給予。比如,那些經常在社群媒體為別人按讚的人,他的發文底下往往也有不少人按讚;而那些平時很少給別人按讚的人,他的發文下按讚者往往寥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麼,為什麼善於給予的人更受歡迎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種互惠的本能:當別人給予我們某些幫助或者好處之後,我們也會忍不住找機會去回饋這些幫助或者好處。而善於給予的人,由於經常去幫助別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然就會得到來自別人的更多幫助,所以他就更受歡迎。

有一次,我在同學群組裡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天,小A在群組裡發了一個紅包,希望大家幫忙做一個調查問卷,結果群組裡一片死寂,無人回應。原因很簡單,畢業這麼多年,小A很少在群組裡發言,別人發訊息的時候,她也很少回覆,如今她在有求於別人的時候才想起到群組裡求助,所以大家都不理她。

沒過幾天,同學小B在群組裡發了一個投票連結。原來,她女兒正在參加一個英語演講比賽,需要大家幫忙投票,拉拉人氣。群組裡的同學紛紛幫忙投票,還自動把投票的截圖晒在群組裡面。後來,有幾位同學還和小B在群組裡聊起了育兒經驗,群組裡面一下子變得很熱鬧。

為什麼小B這麼受歡迎呢?因為小B是一個熱心的人。群組裡每當有人提出問題的時候,小B總是盡己所能地去回覆。而且,小B經常替老同學的發文按讚。這就使很多人對小B都有一種虧欠感,所以當小B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家都搶著去幫她。

人際交往的法則有很多,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一個人首先要學會給予。一個人只要學會了給予,就會開啟一種人際交往的良性循環。你給予別人的越多,那麼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在學校為學生上課的時候,我經常安排一個「學生課堂分享」的環節。剛開始,我發現每當有學生在臺上分享的時候,臺下經常有學生不認真聽。這時我就會和這樣的學生分享上述道理,告訴他們:「如果你們希望自己在臺上演講的時候,臺下的同學能夠認真傾聽,就請你們先學會認真傾聽臺上同學的演講。如果你們希望自己的演講可以得到臺下同學的掌聲,就請你們先學會把自己熱烈的掌聲給出去。總之,如果你們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先把你們的尊重給出去。」

大部分學生都是很有悟性的,一旦他們聽明白這個道理,就會很快進入傾聽的狀態,給臺上演講的同學積極的回饋以及熱情的掌聲。如此一來,在課堂上,很快就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大家都會選擇互相鼓勵,這樣輪到自己上臺演講的時候,就不會太冷場。

在明白了人際交往中「學會給予」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除了物質層面的幫助,我們還可以給予對方哪些精神層面的支持。這些精神層面上的支持,有時比物質層面的給予更為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和他人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誼。

根據所學知識和以往經驗,我認為可以透過積極的傾聽、真誠的讚美、「走心」的安慰三個方面去給予他人精神層面的支持。

一、積極的傾聽

每個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時間,當我們願意花費自己的時間傾聽別人吐露心聲的時候,我們就是在送給對方一件最為寶貴的禮物。也許每個人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的傾聽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見到兩個人表面上交談得很熱烈,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方在認真傾聽的場景—兩個人都在聊各自感興趣的話題,當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假裝在聽,他或許在想接下來自己該說些什麼。從本質上說,這只不過是在上演一齣兩個人的輪番獨白罷了。

想要做到積極傾聽,我們首先需要完成一種思想上的轉變—對別人抱有一顆好奇心。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或許都有我們不知道的故事或者奇特的經歷,同時每個人或許都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只要願意抱有一種空杯的心態去了解對方、傾聽對方,就很容易獲得很多全新的收穫。

想要做到積極傾聽,除了完成思想上的轉變,我們還應當學習一點實用的溝通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經常使用的兩項積極溝通的技巧是「釋意」和「情感反應」。這兩項技術,也是心理諮商師在做諮商時經常使用的傾聽技巧。

所謂「釋意」,是指將對方所表達的意思,經過你的個人理解後再回饋給對方的過程。比如,你的好朋友對你說:「最近我感覺很煩,回到家之後,我老婆一會兒看我這不順眼,一會兒看我那不順眼。」這時你就可以運用「釋意」這項技巧,回覆對方:「你是不是有點被你老婆搞得不知所措了?」你的朋友可能會狠狠地點頭對你說:「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所謂「情感反應」,是指重現對方的情緒感受。也許一個人會跟你說很多話,但是在這些話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很多情緒,如果你能了解對方的這些情緒感受,就很容易走進對方的心裡。比如,你的朋友向你傾訴,他的媽媽一直在催他結婚,他也知道媽媽是為他好,但是他目前還不想結婚。說完之後,他笑了一下。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運用「情感反應」的溝通技巧,回覆對方:「雖然你在笑,但是我能感覺到你笑得很苦。」聽你這樣說,你的朋友就能感受到你是在認真傾聽他說話,此刻會因被理解而感動。

二、真誠的讚美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尋找一種存在感。而對一個人存在感的最高肯定,就是找出這個人在乎的優勢,並真誠地讚美他。

我的一位朋友Lucy,一直以自己的穿衣品味為傲。她總是能準確把握當年流行服飾的款式、顏色,懂得如何穿搭更好看。當你跟她聊天的時候,只要聊到穿搭這件事,她馬上就會兩眼放光。你若再對她在穿衣方面的鑑賞力進行一番讚美,那麼她一定會跟你興致勃勃地聊好長一段時間。

我仔細想了一下身邊很要好的幾個朋友,發現我們幾個人只要一聚會,就會相互給予真誠的讚美。因為大家相處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對各自的優勢都很清楚。對於我們而言,每次聚會就是一次能量加油。

我們幾個人只要一見面,就會聊起最近發生在各自身上的一些事情,而大部分事情都會和各自的優勢密切相關。比如,老朋友M每次都會聊起他最近在學術方面做出的一些最新的探索;老朋友F會說起他在管理工作方面悟出的一些心得體會;而老朋友C則會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進行一番極具洞察力的推測……每個人發言結束,都會得到大家的真心稱讚,在聚會中找到自己特有的存在感。

也許有人會說,發現對方的優勢有點難。其實,我們只要願意靜下心來多去了解和傾聽對方,就很容易發現對方的優勢,因為人們往往會在交談的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流露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而且對於自己擅長的事情,人們也很容易無意識地多次談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對方的優勢,並真誠地稱讚他。

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所有人在受到讚美的時候都可以做到愉快地接納,尤其是那些自尊程度較低的人。由於自尊程度較低的人對自己的評價也較低,所以你的讚美有時候會讓他們感到尷尬或者羞澀。

有一次,在走進教室上課之前,我對一位很年輕的保全說:「你每天早上都站在這裡迎接上課的學生,真的是很敬業啊!」那位保全平時對我都是笑臉相迎,可是這一次,他在聽到我對他的讚美之後,收起了笑臉,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就轉身走開了。

所以,我們在準備給出真誠的讚美時,也要做好對方可能完全不接納的心理準備。

三、「走心」的安慰

如果說真誠的讚美是錦上添花的話,那麼「走心」的安慰就是雪中送炭了。你的朋友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如果能夠得到你走心的安慰,你們之間的情誼就很容易因此加深。畢竟,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是雪中送炭的人很少。

在朋友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們給予對方及時的安慰並不難,難的是走進對方的內心,給予對方走心的安慰。我們先來看看幾種常見的不走心的安慰:第一,看輕事物的重要性;第二,火上澆油式的評判;第三,自戀式提建議。

比如,當你的朋友向你傾訴:「今天實在太不走運,被上司批評了。」如果你回覆:「這有什麼大不了的,被上司說兩句不是很正常嗎?」這種回覆方式就屬於「看輕事物的重要性」,朋友的感受被嚴重忽略了。如果你回覆:「你啊,就是太直了,總是喜歡和別人硬碰硬,一旦得罪了上司,你今後還怎麼混啊!」這種回覆方式就屬於「火上澆油式的評判」,本來你的朋友受到上司批評已經很難受了,被你這麼一說,心情變得更不好了。如果你回覆:「在這方面我有經驗啊,你好好聽我說說,到底應該如何和上司相處。」這種回覆方式就屬於「自戀式提建議」,你的朋友本來只希望找個人傾訴一下內心的難過,結果傾訴的過程被你打斷,不得不聽你講很多他早已知道的大道理,頓時心裡感覺更難過了。

那麼,這個時候你到底該怎樣去安慰對方,才算走心的安慰呢?第一,試著了解對方真正的觀點;第二,釐清對方的真實感受;第三,在上述基礎上給予對方積極的回應。

面對被上司批評這件事情,你的朋友真正的觀點可能是覺得上司不對,不應該批評他;也可能是他覺得自己不對,沒有把事情做好。根據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他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如果覺得是上司不對,他可能會感到氣憤;而如果覺得是自己不對,他可能會感到自責。我們只有了解朋友真正的觀點和感受,才能給予對方恰到好處的安慰,讓說出來的話真正地走進他的心坎。

我們若學會了經營朋友關係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對如何經營好家庭關係便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兩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在經營家庭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學會給予另一半精神層面上的支持,包括積極的傾聽、真誠的讚美和「走心」的安慰。

作者介紹|宋曉東

博士,就職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已出版《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高寶書版)、《此刻,告別你的混亂人生》(高寶書版)等多部作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高寶《心理諮商師的減壓思維:減掉無法負荷的壓力,留下有助成長的動力,找回前進的勇氣》。(原標題:經營好朋友關係:你想要什麼,就先給出去)

責任編輯/邱苡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