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14天就有1名勞工死於職災!台灣工安差又薪資低,營建業人力斷層嚴重

2023-06-11 09:10

? 人氣

台灣平均每1.14天就有1名勞工死於職災(圖/住展房屋網)

台灣平均每1.14天就有1名勞工死於職災(圖/住展房屋網)

國內缺工問題已非一日之寒,公共及民間建設進度延宕,日前行政院宣布投入10億元,推出獎勵勞工就業、鼓勵雇主進用的「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專案」,內政部也應企業請求,開放營造業引進移工8千名。開放移工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未改善產業結構性問題,引進移工無疑是飲鴆止渴,並非解決缺工問題的萬靈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者,政府一貫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肯面對國內營造業的病灶,即使產學單位不斷大聲疾呼,根本解決營建業的缺工問題,須從改善產學斷層的問題著手,然而政府似乎充耳不聞,勞動部近日推出的「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仍是藉補貼大撒錢,未提出中長期實際規劃,甚至教育部只聚焦在調整並擴大AI、半導體等領域的招生及教學,忽略傳統產業的人力及產學資源長期缺乏,技職教育轉為升學導向,造成中階技術人才缺口擴大。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內政部長林右昌4月18日參加營建署舉辦「做工的人」電影包場活動,表示盼藉戲劇影響力,讓工地現場的工作者勞動條件、權益及工作環境能持續精進。但該劇原創小說家林立青向記者坦言,「呼籲政府改善勞動現場的困境,根本是狗吠火車」,他更重批政府引進移工的便宜行事,就像吸毒一樣,只能解決一時問題,最後會傷害弱勢本勞與整體產業。

此外,行政院長陳建仁在勞動節時提到,為完善保障勞工工作安全,政府在2022年正式施行《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然而法案實施是一回事,實際運作又是另一回事,看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22年職災死亡人數共320人,相當於平均1.14天就有1名勞工職災死亡,不但未減少工安危險,反而創下近6年新高,重大職災死亡人數又以營造業最高,達156人。

當AI技術逐漸取代繪圖、設計等工作,現場施工人員仍舊有無可取代的地位,移工解禁是必要之務,但政府必須思考如何提升營建行業的整體水準,如何提高本國技術工的數量及比例,如何讓本勞穩定就業,未來成為獨當一面的師傅或包商,得到更多的尊重與肯定。

延伸閱讀:防杜「天坑」工安事件重演 竹市府成立建案工地檢查小組

技術工短缺 產業現人力斷層

台灣營建業的勞工處境令人關注,其工作為傳統的3K工作(骯髒Kitanai、危險Kiken、辛苦Kitsui),作業環境處於高熱、高粉塵、高噪音及高汙染之下,未來在溫室效應及極端氣候的威脅,烈日曝曬更可預期,加上民眾對職業安全與勞動權益的意識抬頭,種種惡劣條件自是難吸引年輕人投入。

但真是年輕人不願吃苦嗎?同樣是做工,台積電及台鐵、台電招攬、招考工人時總吸引大批民眾,此外,近年青年興起赴澳洲打工的熱潮,工作內容不脫工地、農場等。探究原因,前者有企業及政府提供穩定薪資、勞健保及相對重視工安的優點,後者有高薪優勢,這些都是國內營造現場亟須正視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