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毒親」一詞近年討論度逐漸上升,這個詞語源自日本,是指對孩子有害的家長。精神科醫師井上智介在《這樣的教養,有毒:精神科醫師詳解,終結父母也沒注意到的NG教養》書中分享,所謂的「毒親」範圍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廣,除了身心虐待以外,包含疏忽照顧、教育虐待、情緒勒索等,也都是構成毒親的行為。
若另一半是在毒親教養下成長的話,可能會出現對子女十分嚴格、硬是要將各種規定套用在孩子身上等情況。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遠距工作的關係,另一半在家的時間變多,導致上述傾向愈發強烈,也是經常耳聞的現象。但要讓另一半有所改變,實在難如登天。雖說是自己的伴侶,但終究是他人,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人是無法改變他人的這個道理。
偏離育兒方針時予以糾正
不過彼此畢竟是夫婦,我想應該還有溝通商量的餘地。因此,首先請夫妻倆決定好育兒方針,若另一半說出類似毒親的偏頗言論時,請根據方針提出指正,防止另一半毒親化。
遇此情況時,注意表達方式也很重要。儘管彼此是夫妻,但直言「你的說法不對」其實不妥。這樣只會導致對方鬧彆扭,無助於改善毒親化現象。此時須比照對待孩子的方式來處理,請先理解另一半之所以會做出這些言行的原因。相信伴侶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努力,不妨先對其用心表達慰勞之意。例如「謝謝你總是幫忙照顧孩子」、「想到孩子的事,難免會覺得擔心吧」等。接著才試著表達「可能是為了想消除這些擔憂與不安,所以你才會那樣對待孩子,不過我覺得,這似乎跟我們所決定的教育方針有所出入」。
以「我」當主語
表達的重點在於,以「我」當主語。用「你」來指稱時,就會演變成吵架。不說「你錯了」而是用「我是這麼覺得的」來表達時較容易讓對方聽進去。請透過這種方式盡可能將另一半的管教行為導回正軌。若另一半的毒親化情況日益嚴重,甚至用這種方法都救不回來時,要促其學會正確對待孩子的互動方式則會變得相當困難。當事已至此時,從平時就盡量讓伴侶維持好心情,或許才是明哲保身的上上策。
面對接受毒親養育的另一半,說「謝謝」就是最好的良藥
被毒親養育長大的人容易累積不滿
來自毒親家庭的人,由於從小到大不曾被父母接納過,因此長大成人後很容易對人際關係感到不安。即便獲得自己所重視之人的親切對待,也會感到戒備「應該只是剛好因為對方心情好吧……」而在不自覺間累積了許多不安與不滿。由於這一切皆始於當事人誤認為,沒有人會願意接納、認同自己所導致的,因此,身邊的人能展現出多大的包容度,即為關鍵重點之一。當自身的存在能獲得某人認同時,對當事人而言,該名對象就能成為安心基地,火大煩躁或不滿的情形也會隨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