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金、台企銀…持續存金融股是天才還是阿呆?專家列2點分析今年銀行業走向,讓人瞬間恍然大悟

2023-04-13 11:02

? 人氣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金融股的投資人可說是一波三折,幾乎每年都有利空,持續存股是天才還是阿呆呢?(示意圖/取自Pixabay)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金融股的投資人可說是一波三折,幾乎每年都有利空,持續存股是天才還是阿呆呢?(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台灣內、外資銀行在2023年元月的平均逾放比是0.16%,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安泰銀行0.83%、星展銀行0.44%、遠東銀行及王道銀行0.35%,最優秀的前三名為華泰銀行及連線銀行0.1%、京城銀行及元大銀行0.02%、匯豐銀行0.04%,有沒有發現很神奇的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金融股的投資人可說是一波三折,幾乎每年都有利空,我們按照年份來回顧。

2020年:因為三月份新冠疫情大爆發,造成全球死亡人數急遽攀升,經濟活動也陷入停滯,加上美國FED利率直接歸零,於是銀行放款及呆帳率都大幅度惡化,當市場熱錢湧入,金融股自然也不會受到青睞,沒漲就算了還反而下跌。

2021年:全球疫情二次爆發,加上各項原物料供需失衡,也讓投資市場變得非常震盪,而金融股獲利就靠著投資、放款為主,當市場利率持續低迷,加上疫情尚未緩解,通膨也在年末開始快速惡性上升,導致投資市場下殺嚴重,這也讓金融股獲利出現停滯。

2022年:烏俄戰爭開打,各國原物料供應鏈持續吃緊,加上物價通膨完全失控,也讓FED再度快速升息抑制通膨,結果也讓市場遭受非常嚴峻的打擊,加上中美角力讓全球市場變得更震盪,於是金融股不僅受到投資市場雜音影響,投資部位也紛紛出現股債雙殺的利空,強力升息的壓力之下,金融股也出現更大的逆風。

2023年第一季:年初通膨仍控制不下,於是FED同樣維持鷹派升息態度,接著美國SVB矽谷銀行開始失控,歐洲瑞信銀行也出現二次營運危機,所以美國FED及歐洲瑞士銀行即時出手救援,才讓近期金融危機稍為獲得喘息的空間。

但這也讓金融股投資者出現一個省思,過去數十年來,台股金融股常常只要撐個一、兩年的逆風之後,接著就能重返獲利,但這次相當嚴重,也出現玉山金決議配發低股息、國票金及潤泰新不配息等事件,而這些都還只是截至目前為止的消息,當未來金融股陸續公告配息政策之後,恐怕也沒這麼樂觀,尤其是壽險、投資為主的金融股仍在認列全球風險部位,依舊承擔著股債雙殺的壓力。

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擔心,國外金融股投資人又回到充滿壓力的狀態,隨時都可能會引爆下一個利空,那麼台股金融族群投資人該撤退嗎?是不是壽險金控又要認列大幅度未知的風險?這是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重點。

美國SVB有可能引爆台灣金融業二次危機?

如果只看華爾街新聞,大家通常都是看到市場機構怎麼說,就會跟著怎麼想像,最後美國華爾街投資人開始緊張,就會牽動全球跟著緊張,於是台股投資人也會跟著浮動不安,也會開始跟著亂砍股票,但這有必要嗎?還是先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吧!

回顧矽谷銀行倒閉危機,可以從美國金管機制、銀行營運及客戶組成來解析,美國金管會大家應該也很清楚,基本上就也沒在管理,所以每次出現金融危機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風險意識也比較不夠。再來是銀行營運模式,這家銀行主要做的都是投資,買了滿手美國公債,於是近年債券下殺嚴重也讓銀行出現非常可怕的未實現虧損,狀況就跟壽險業很像。

最後一個是壓垮矽谷銀行的稻草,也就是客戶組成來自科技新創業,當美國FED為了對抗通膨而持續升息,這當然造成科技業蕭條及營運重創,加上科技業及電子業的需求進入消化庫存階段,因此這些位於矽谷的新創公司也出現大規模裁員及營運虧損,當然就會動用存在矽谷銀行的資金,結果好死不死,這時間點正好是矽谷銀行投資債券虧損最大的時候,當這個大規模擠兌發生時,矽谷銀行當然也只能認賠拋售這些美債變現,當銀行資產虧損規模過大,最終發生人踩人的事件。

國內銀行跟矽谷銀行(SVB)的資產負債對照。(圖/玩股網提供)
國內銀行跟矽谷銀行(SVB)的資產負債對照。(圖/玩股網提供)

如果再從國內銀行跟矽谷銀行(SVB)的資產負債對照來看,你就能看出顯著的差異性。台灣銀行資產有57.07%配置在放款收息,投資部位則不到三成;矽谷銀行則出現相反配置,他們的投資部位則佔整體資產56.68%,放款收息則在三成附近。

以政策面來說,台灣銀行確實相當保守,而且受到金管會相當嚴格的把關,因此這些銀行放款主力是以房貸為主,當升息循環啟動之後,當然也會更有保障,原因很簡單,當客戶今天如果房貸還不出來,銀行就可以給予寬限期延後本金繳納,但如果拖延到最後變成呆帳,那麼銀行就會直接收走房子,接著丟到法拍或者自己使用,基本上台灣房地產長期來說也不斷上漲,所以對銀行的放款風險其實就不會這麼高。

再回到矽谷銀行的狀況,他們將大量資金丟到美債去,結果就發生了系統性崩盤,當客戶出現擠兌事件之後,根本完全無法反應過來,也來不及增資或幹嘛,直接就面臨倒閉風險了,這在大多頭時期或QE其實就沒什麼關係,就像是投資人在多頭市場隨便買隨便賺一樣,但遇到利空或崩盤就是隨便買、隨便賠錢,再加上美國利率從0%飆高到4.75%,矽谷銀行不僅債券必須獲利出場,還要支應相當高的利息給存戶。

這就好比說,你在大空頭去借了一筆利率接近5%的資金,結果投資套牢就算了,每個月還款壓力跟著升息也越來越沈重,結果銀行還突然跟你說請在今天下午三點半把錢還清,一來一往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也難怪矽谷銀行兩手一攤,直接放棄治療。

根據金管會近期清查金融三業在矽谷銀行投資曝險的結果,包含保險、投信、銀行進行調查合計4.58億元,其中保險業曝險1.5億元、投信業曝險3.18億元,合計為4.58億元,這會很可怕嗎?認真說起來,這些機構手上操盤資金或放款規模動輒都是億元、兆元起跳,因此矽谷銀行倒閉影響其實並不算太過嚴重,說個地獄一點的事實,國銀聯貸案在慶富案認列呆帳都將近百億元了,最後也是都沒什麼事情,這不到十億規模的風險部位,請問需要放在眼裡嗎?!好啦還是要,畢竟這些錢也是大家辛苦存進銀行的,只是以投資虧損的規模來說,真的是不痛不癢(笑)。

台灣銀行業體質真的有這麼強?

提到台灣銀行是不是這麼強?這時候要看兩大數據,分別是逾放比及備抵呆帳覆蓋率,逾放比的意思是,假設銀行放款100元,會有多少的比例會發生客戶「還款遲到」,時間拉長就很有可能變成呆帳。另外的備抵呆帳覆蓋率,則是銀行提列可能變成呆帳的部位出來,再除以逾放金額所得到的百分比,白話文來說,就是銀行提列的呆帳,是否能應付即將變成呆帳的放款。

如果備抵呆帳覆蓋率是100%,假設銀行放款有100元已經變成逾期放款,就表示目前銀行自行提列的備抵呆帳也是100元,所以正常來說,備抵呆帳率百分比要越高,低於100%就表示一旦出現呆帳,銀行就可能不夠賠錢。

歐洲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潛在的呆帳有可能慢慢出現。(圖/玩股網提供)
歐洲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潛在的呆帳有可能慢慢出現。(圖/玩股網提供)

首先從歐洲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數據來看,2022年第三季歐洲平均逾放比為2.29%,比第二季2.35%還要好。但信用風險的貸款則不是很理想,從第二季的9.72%增加至第三季的9.79%,這表示潛在的呆帳有可能慢慢出現。

歐美地區銀行最新逾放比在2%以上。(圖/玩股網提供)
歐美地區銀行最新逾放比在2%以上。(圖/玩股網提供)

接著再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對照,依據安聯在2023年3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紅匡分別是美國、歐洲地區、英國的平均逾放比,單就美國(深藍色)來說,目前最新逾放比在2%以上,從歐美地區的銀行來看,大致上平均都是2%以上,接著來看看台灣銀行的狀況。

國內銀行的逾放比。(圖/玩股網提供)
國內銀行的逾放比。(圖/玩股網提供)

依據銀行局最新公告的數據,台灣內、外資銀行在2023年元月的平均逾放比是0.16%,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安泰銀行0.83%、星展銀行0.44%、遠東銀行及王道銀行0.35%,最優秀的前三名為華泰銀行及連線銀行0.1%、京城銀行及元大銀行0.02%、匯豐銀行0.04%,有沒有發現很神奇的現象?即便是母公司逾放比、呆帳爆表的外資銀行,只要這些銀行在台灣開業,表現最差的星展銀行逾放比也只有0.44%,對照歐美平均2%以上,完全是不同世界對吧?

另外一個是備抵呆帳率表現,國內平均為866.8%,最低的是安泰銀行169.68%,都還有100%以上的水準,等於銀行的逾放金額即使全部變成呆帳,也不用擔心影響需要額外認列。而更誇張的是,華泰銀行居然是14,293.85%,這等於是銀行每出現1萬元的逾期金額,華泰銀行就提列142萬元作為備抵呆帳,幾乎可以說毫無影響。

最後來個結論,台灣金融股是不是真的很強?如果從歐美數據來對照,確實是強到不行!大家不要忘記一件事情,國外銀行跟政府連結性並沒有這麼強,但是只要來到台灣開銀行,有相當重視民意的立委、金管會在積極「督導」各家銀行,動不動就罰錢,而且行政院還編列官股體系銀行每年必須上繳固定的股息收益,還有成千上萬的散戶、大戶股民長期持有金融股,你說這樣高密度的監管怎麼可能不強?

應該連亂搞都很困難,也難怪近年這麼多外資金融機構陸續退出台灣...畢竟光是大家的輿論壓力就足夠壓死這些銀行了,外資銀行來到台灣開業當然也必須入境隨俗跟著進步囉!所以大家存金融股依舊很開心,反正有金管會爸爸在,銀行不乖大家就去找他爸爸告狀+罰錢,馬上就瞬間立正站好了(笑)。

但也要提醒一件事,這些數據及研究都是從銀行營運體質、產業面、基本面、國情差異做出發,如果你問我說金融股怎麼下殺?那就是外資對市場判斷及市場資金輪動的議題了,不在本次討論範疇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玩股網(原標題:台灣金融股從2020年就慘到現在!還在持續存股的到底是天才或阿呆?)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