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讀書、會議筆記,要能幫你快速抓出重點!4大步驟打造高效率知識系統

2023-04-09 09:10

? 人氣

你做的讀書、會議筆記,要能幫你快速抓出重點。(示意圖/取自Pexels)

你做的讀書、會議筆記,要能幫你快速抓出重點。(示意圖/取自Pexels)

為引導讀者了解第二大腦的建構過程,我發展出 CODE 這套簡明且直覺的方法,當中包括獲取、組織、萃取、表達這四大步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不只是打造第二大腦的首要步驟,也是後續運用第二大腦的關鍵要點。當中每個步驟都代表人類史上發現的一項恆久原則,其時間跨度從最早期的洞穴壁畫時期,穿越藝匠工作室盛行的文藝復興時期,直到最先進的現代。對於任何專業、角色、職業以及筆記方法或平台來說,這些都是靈活且獨立的步驟。而且我敢打賭,不論你有沒有意識到,都已透過某種形式實行過這些步驟。CODE 是我們日常面對無止境的資訊流的導航圖,也是創造現代手札、適應資訊時代需求的一種方法。

就如同決定身高和眼球顏色的基因密碼一樣,我們的想像力也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密碼。它形塑我們思考以及與世界互動的方法。它也反映於我們用來處理資訊的軟體程式碼。它亦是歷史長河裡的一組密碼。如今,揭示其運作方式的時機已經成熟。

我們先預覽一下 CODE 法的四大步驟,然後再於隨後的章節深入詳述其細節。

C 獲取:儲存引發共鳴的資訊

每當我們啟動智慧型手機或電腦,隨即會沉浸於川流不息、有聲有色的內容。那些資訊多半既有用又有趣,它們有的是關於如何提高生產力的指南,有的是專家在播客節目分享的得來不易經驗,有的是旅遊景點令人心動的照片。

問題在於,我們無法消化龐大資訊流的所有內容。如果我們嘗試這麼做,很快就會精疲力竭並且不知所措。我們必須採取策展人的觀點,退一步思考源源不絕的資訊流,並著手就所需內容做出有意識的決斷。

我們要仿效只捕捉最稀有蝶類帶回實驗室的科學家,僅獲取真正值得我們保存的想法和洞見。即使我們想置身事外,周遭環境始終充斥著不斷累積的各式內容,當你閱讀本書時,電郵收件匣可能已被塞爆,社群媒體更新訊息蜂擁而至,手機上的新通知更是應接不暇。對於這些,我們頂多只能隨意看看。

或許你會把速成的筆記用電郵傳給自己,或就某個構想集思廣益,或在某本書上標示重點,而這些資訊最終可能分散各處,以至於無法相互連結。於是,你精心發掘的洞見可能仍擱置在早已遺忘的資料夾或雲端硬碟裡。

這類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於,只把激發共鳴的資訊保存在你信任且可掌控的地方,並且忽略其餘的資訊。

能激發共鳴的資訊會使你仰仗直覺。通常是最別出心裁、饒富趣味、能派得上用場的想法最有共鳴。你不必為它們進行分析和採取決斷,也無須多想它們為何能觸動你的心弦,只須在內心尋找滿足感、求知欲、驚嘆或興奮等信號,以確認資訊獲取的時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