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晶片股,為何三星比台積電早1年崩跌?答案在這種半導體:三星出現大量庫存

2023-01-06 09:40

? 人氣

都是晶片股,為何三星比台積電早1年崩跌?(美聯社)

都是晶片股,為何三星比台積電早1年崩跌?(美聯社)

每到年底,都會有很多人要求我預測明年的市場前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做股票這段時間,所產生的想法之一就是這個。

「宏觀是糞土。」

在做股票時,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會做出各種判斷,但我認為並不太需要宏觀經濟的觀點,只有一個時間點需要,那就是指數下跌的時候。只有這一次的幫忙,能讓你守住資產,變成巨大保險。所以宏觀並非真的是糞土,而是我認為應該一年只使用一兩次左右,意思是說,每天思考著宏觀來進行交易的人,其實非常沒效率。

更何況,韓國股市雖然並非與世界市場完全一分為二,但與很多市場脫鉤。特別是大部分先進國家與美國同步運行,反之韓國與美國並無太多關聯,而是與中國更密切的運行。總之,市場本身就偏向以外資為中心,因此散戶比起依據宏觀視點來運行,更適合以題材為中心的事件驅動,而且我認為在完成累積一定程度的資產後,從上市股票轉移到基金或夾層投資商品、非上市股票會比較合適。

看流動性和業績

序論很長,2022年的市場應該如何看待呢?

不僅明年,2023年或是2024年,為了預測市場本身,而非個別標的,我認為一定要看「流動性和業績」兩種。

從2020年到2021年1月,世界股價大幅上漲,流動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裡因結構調整等,企業結構變得健全,再透過非面對面接觸等概念創造出的新需求,實際上企業的業績也變好了。此外,如果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需求獲得緩解的話,甚至還會增加對「今後業績將大幅上升」的期待感。

隨著對流動性和業績的期待感兩種同時作用時,S&P500在短期內上漲了100%以上。韓國KOSPI和KOSDAQ也在同一時期內呈現出爭奪世界第一、二位的上升率。特別是2020年,我們引以為傲的K防疫(韓國防疫)時期,由於市場預測因新冠肺炎而起的「需求放緩」,相較於其他國家會比較輕微,同時半導體的需求也增加,這些都將起有利作用。

但是這與創下新高價的美國不同,韓國股市在2021年1月KOSPI指數超過3000點後,長時間處於箱型右下方運行。

那為什麼會那樣呢?流動性和業績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是,與2020年股市上漲的支柱─個人買進勢頭相較下,機構和外資的拋售勢頭更加強烈。在提出「半導體高點論」的情況下,2021年底的賣空復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機構和外資同時進行Long(做多)和Short(做空),進行風險對沖,在只有散戶買進的情況下,外資和機構的現貨拋售和賣空交疊做,因此很難突破指數的上端。

但是在業績方面也開始出現懷疑的聲浪。實際上,雖然2021年創下了史無前例的業績,但從當年第4季度開始,市場上便不斷的出現疑問:「業績真的會這樣持續下去嗎?」

企業為了讓業績變好,什麼一定是不可少的呢?如果改善結構或利潤率,營業利潤就會變好;如果提高價格,銷售額就會提高,但是業績最基本的還是「需求」,需求會左右企業的業績。

三電海力和供給衝擊

韓國是生技、遊戲、IT強國,但實際上這近似於自我安慰的聲音。韓國指數只取決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為首的「半導體」,那麼2022年的韓國市場最終當然還是取決於半導體。

如果聽到「沒有半導體,汽車工廠就會停產」的話,股票新手就會馬上聯想到「三星電子的股票要上漲了」,但是這種「半導體不足」與三電海力(三星電子+ SK海力士)並沒有太大關聯。

這是因為半導體並非都是同樣的半導體。一直高呼供應不足的半導體不是三電海力的「記憶體半導體」,而是「非記憶體半導體」等系統的半導體。以2020年為基準,三星電子的非記憶體半導體比重為20%左右,而SK海力士是專門的記憶體半導體供應商。

當時的情況是,即使拿走三電海力的DDR4記憶體,也無法製成電腦,因為缺乏的是一個並非核心零部件,成本只需3∼5美元的零件。

另一方面,在進入2021年第4季度後,中國開始出現嚴重的「電荒」,導致無法取得一種中國製造的10美元價配件,其他生產線也全部都停止運轉,汽車也是一樣的情況。

全世界的供應鏈都陷入僵局, 這稱之為「供應衝擊(Supply Shock)」,隨著供應鏈的混亂,韓國的DRAM反而就形成庫存積累的情況。

半導體生產無法停止,但製造商無法出庫成品的情況仍然持續。三電海力庫存堆積如山,這會導致半導體的現貨價格低於固定價格(一般情況下,因為可以預訂時間和物量,銷售的固定價格會比當場購買庫存的現貨價格,更具有價格競爭力)。於是客戶們要求更低的固定價格,這就直接導致了業績的惡化。

最終,韓國半導體的三電海力,若想要2022年取得好成績的話,DRAM價格就必須上漲,為此有兩種方法─需求增加或供應減少。

延伸閱讀:華爾街日報》全球出現晶片過剩!電子產品需求疲軟,半導體公司大幅削減生產計劃

但這僅是因為沒有3美元的零部件,引發無法生產2萬美元汽車的事件,所以汽車製造業,原先依據「豐田模式」,確保1個月庫存的既有管理方式,也被轉變成一次大量訂購的方式。由於過量的延遲訂單,這次變成零部件企業的供應延遲了。

本來半導體在正常情況下單的話,6個月後可以收到,但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訂單休息了6個月。那麼,首先在這6個月內一定會出現供應困難,但是在供應休息的期間也接到了新的訂單,因此與正常訂貨相比,會出現1.5倍的訂單,那麼這次絕對會變成供不應求的情況。

事實上,非記憶體半導體不足的背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中美貿易大戰。2020年3月新冠肺炎爆發之前,美國前總統川普極力向中國施壓,以安全為由,禁止全世界盟國使用華為產品,而且也不允許向華為供應半導體。

華為預測和美國的貿易大戰將導致半導體供需不穩定,因此提前訂購了非常多的半導體,決定累積庫存。在華為的預購開始加載的情況下,因為新冠肺炎的非正常訂貨也接連不斷。

而像這樣同時出現了兩種不正常的情況,市場上也發生了恐慌。於是非記憶體半導體的世界最強者台積電,以膽識過人的經營策略,在2021年第4季度將半導體價格提高了30%。

成品企業認為,供應鏈還會出現1∼2年的問題,因此正在大量訂購零部件。在這裡也出現了憂慮,成品企業的零部件庫存確實在積累。預計到2022年,隨著被壓抑的線下需求爆發,將可能會大量爆發,但是市場上卻出現了應該降低對2022年期待值的主張,甚至有憂慮的聲音說,需求可能比預想的要少,我們所知道的線下可能不會再來了。

需求沒有預想的那麼旺盛,那如果庫存積壓的話呢? 結果當然很殘酷。

對我們來說還有不好的訊號,最近因供應鏈崩潰而引發的問題是「全球化」之下的產物,這始於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中國為工廠,韓國製造中間材料,東南亞地區提供原材料,美國負責消費和金融,歐洲負責旅遊、金融、精密製造等,全世界像一家企業一樣分工化。

但透過此次新冠肺炎暴露出了分工化的盲點,從歐巴馬任內末期開始實施的回流(Reshoring)政策,經過川普和拜登之後更加深化,半導體也由美國自行製造,汽車公司也決定自行製造半導體,就只有這些嗎?連電池也開始持續傳出消息,轉由各公司自行生產。

做為出口中間產品的國家─韓國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不是明年,而是從長遠來看,未來有點暗淡,人口也在減少,大家都知道有句名言:「人口減少的國家,不具備通貨的價值」。

王牌

整理一下的話,2022 年的市場並不容易,流動性確實正在建設中,企業的業績也不容樂觀,雖然期待值仍然很高,但很難如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以2021 年底為基準,美國一次也沒有利率上調,但韓國已經上調了兩次,如果美國開始實質性的上調利率,那麼我們手上缺乏可用的底牌,跟著美國上調利率,對於一般老百姓而言也會達到極限邊緣的。

儘管如此,引領韓國指數的半導體市場上還是有王牌的,「為了減少庫存,三電海力在2021年第 季度開始減少產量,因此DRAM的價格將在2022年第1∼2季度,從谷底回升。」這樣的故事在網路上流傳著。

我看到的王牌有兩個:

第一,英特爾支持DDR5的第12代CPU開始問世,如果從2022年開始迅速掌握市場,預計到2023年左右DDR5的需求將會增加。這就是適合當作指數上升「期待感」的材料。

第二,元宇宙不僅是2022年最熱門話題,也是繼網路革命之後的「巨大改變」,為了構建元宇宙,需要比現有雲端運算幾倍至幾十倍,那麼現在當然是需要三電海力DRAM的時刻。

儘管如此,現在有出現能說明指數的企業業績嗎? 這個我不太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韓國是無法依韓國本身來打造市場的國家,無論是被美國,還是美國企業牽著走的市場主導國家,或是依靠企業來成長,都應該更努力的具備敏銳的眼光。

在「流動性和業績」中主要談到業績,流動性方面也有值得期待的部分,但如果一直緊縮,雖然對前景會感到害怕,但越是這樣,就越應該從其他方面來看。

流動性主要有兩種,政府注入的流動性和企業注入的流動性。

雖然各國政府通過上調利率和出售資產等減少流動性,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會存在受惠於流動性的行業,這當然就是政府持續投資的產業。以韓國來說,這個行業就是車用電池,從美國等全世界性的範圍來看,則是脫碳政策,這些產業不會受限於流動性的減少,因為資金會一直持續流入。

此外,也存在由企業主導的流動性,那就是元宇宙。因為世界頂級企業都在關注元宇宙,而且元宇宙的概念自然而然的與區塊鏈連結,因此這個產業明年也只會更好,而且比起國家的政策資金,企業創造的流動性更強,因為企業會創造「革新」。

「現在可以投資嗎?」雖然今年是特別混亂的時期,但事實上這是人們每年都會提出的問題。而且提出這些問題的人不僅對股票,對房地產、虛擬貨幣、黃金、非上市,所有市場都會提出「是不是太高了?」的疑問。

這個問題其實問得不對,因為「現在可以投資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理所當然的,該問的是要投資哪裡才對。

眼下買什麼標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該投資哪個產業。

「如果好好學習這個標的並進行買賣,在10年內可以獲得10倍的收益。」

聽到這樣的話,你會有什麼想法?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會駁斥「你是個騙子」吧。這件事並非不可能,而我會這樣回答,是因為無論選擇哪個標的,能在10年內獲得10倍收益的人,其實寥寥無幾。

但是若換成下面這種說法,怎麼樣呢?

「如果好好學習這個領域,對產業進行一籃子交易(Basket Trading),在10年內可以獲得10倍的收益。」

那麼這句話的正確率就很高了。

我認為過去20年,創造了我們現今當紅的「網路」和 「行動裝置」等,而接下來強而有力的變化會來自「元宇宙」和「區塊鏈」,因此無論市場是崩盤還是上漲,我都要進一步深入到元宇宙、區塊鏈、媒體娛樂等領域,進行更深層投資。

作者介紹:遊牧民(유목민)

散戶界的傳奇人物,再次創下300億神話的投資之神。

1978年出生於首爾。重考三次,終於考進檀國大學法律學系,直到34歲為止,整整準備了12年的司法考試,但最終落榜。35歲時,以月薪100萬韓元的非兼職打工方式踏入了職場生活,但是賺的真的不多,38歲那一年2015年,正式開始投資,就像準備考試一樣,作者用心鑽研股票,他認為做好股票的第一要件是付出「別人無法比的努力」。3年後的2017年,達到30億韓元,而這是作者僅僅透過「短線操作」所獲得的收益,還曾在KB證券實戰投資大賽,創下兩次報酬率第一名的紀錄。

作者的第一本暢銷書《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主要講述以本金480萬元,如何在3年內賺到30億投資方法和獨特見解,而本書《我的投資從凌晨四點開始》則展現不同層次的投資洞察力,跳脫短線操作方式,以多元投資組合和方式,講述自己特有的方法論和觀察力,和各位分享這3年期間是如何擴展自身觀點,並以多元投資組合,達成三年賺進300億收益的不可能任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2:社畜華麗變身,用多元投資組合穩定獲利,30億變300億》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