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壯大,是個美麗的意外!張忠謀採用晶圓代工模式,竟是因為政府預算不夠

2022-12-21 09:40

? 人氣

也就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讓台積電一開始就擁有一般新創公司沒有的條件,站穩了發展的腳步。

雖然歷經 2022 年全球政經情勢的大變局,幾乎絕大多數科技企業都被掃到,台積電跟美歐跨國科技公司一樣,股價直直落,台積電在這樣的惡劣大形勢下,卻仍然維持高成長、高毛利的良好營運狀況。俄烏戰爭、糧食危機、疫情延續、供應鏈失序等重大事件都不是單一企業、抑或單一國家可以搞定,當 2022 年這一連串事件漸漸底定之後,全球經濟、物價、消費恢復穩定後,台積電這樣有優越競爭力的企業,必然是股價比多數公司回復較快的企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話說 1986 年,張忠謀一手籌備台積電的創設時,可沒有國內大企業或大老闆對它有信心,覺得它是一家發展有潛力、可以捧著大筆鈔票去投資的公司。我們這裡講的大老闆在 1980 年代,都是台灣產業赫赫有名的人士,他們包括台塑王永慶、大同林挺生、東元黃茂雄、台橡、聲寶陳茂榜等企業,政府財經科技首長為了邀集他們投資,出面餐敘、親自打電話懇切說明拜託,努力的動作不一而足,這些大老闆還是存疑而裹足不前。誰會想到 34 年後,這家半導體公司會產生這麼令人震撼的發展,這麼龐大的成就!

就拿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來說吧,一開始張忠謀在引介下去拜訪王董作簡報後,沒動靜,接著經濟部長李達海親自打電話拜託,王董仍不為所動,後來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再親自打電話,跟王永慶說這是政府重大政策,請他務必支持。要知道,俞國華接中風的孫前院長運璿之前,可是有個綽號:「國民黨大掌櫃」,老蔣總統對他充分信任與倚重,所以除了擔當中央銀行總裁外,當時所謂「黨庫通國庫」,國民黨所有黨營事業與財務支出都是由俞國華拍板決定。深諳政治情勢的王董與幕僚團隊,當然了解這個道理,俞院長親自出馬,一定要給面子,最後,台塑才很勉強的投資了將近 5%的金額,並且,在台積電成立沒幾年之後,就把擁有的台積電股份統統賣掉,另外成立了南亞科電、華亞科兩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南亞科專做記憶體 IC,市場演進起伏很大,賺的時候,賺很多;虧的時候,也虧很大。有陣子曾經成了台塑集團相當大的包袱,虧損了數百億元,有人統計,若是台塑不把它當初的 5% 股份賣掉,留到今天,母股配子股,至少市值上千億元以上,這大概是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始料未及的事吧。

所以,台積電創業當初,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變數,過程還頗有些曲曲折折呢。筆者當時在《工商時報》負責科技相關領域的採訪,對其中籌資創辦過程印象特別深刻,也陸續做了許多相關報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