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價這麼高,不買房生活品質更好!專家曝租屋3好處,股神巴菲特其實也曾這樣做

2022-12-06 15:53

? 人氣

在新聞上不時能看到「某地房價又漲」的消息,然而租房真的比較差嗎?(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新聞上不時能看到「某地房價又漲」的消息,然而租房真的比較差嗎?(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新聞上不時能看到「某地房價又漲」的消息,買不起房的狀況也時有耳聞,然而租房而居真的比較差嗎?華爾街美銀證券前副總裁、國際金融專家的陳思進從新聞出發,透過歐美國際角度切入,指出房屋不該成為綁架生活品質的房貸負擔,租房也能是另一種對社會和個人皆有利的選擇。

隨著畢業季帶來的大量新增租賃需求,上海房租迎來新一輪上漲。2018年6月,上海房屋租賃指數為1898點,比上月下降兩點,與同一期相比下降 0.11%,降幅較上月縮小0.1個百分點,為連續第九個月下降走勢。6月租賃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82%。全市平均單位標準租金為人民幣 64.2元/平方公尺,月房租上漲急壞好多無房族。2019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更使租戶面臨了個所稅抵扣幾10元,房租上漲幾百元的窘境。本來就生活拮据買不起房,現在租房成本又提高了,物價同時又節節攀高,這日子要怎麼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家先別急,聽我慢慢說

知識點1:租房是調控房市的其中一環

房租上漲,主要是因為許多人持幣待購,暫時租房住;與此同時,不少炒房者又在高位拋售,一時間出租房供不應求,房租自然上漲。可一旦房價跌去 20 至 25%,自然會有大批租房者購買房子。

按歐美的經驗,房屋買賣讓市場去調節,而房屋租賃市場由政府控制。政府向擁有土地房子的人徵收房地產稅,將這筆錢投入租房市場,「劫富濟貧」補貼房客。擁有房子的人享受成功的喜悅,而房客們居有定所,可謂皆大歡喜。

在歐美的諸多國家中,多少年來租房者和擁有住房的比例總是一半一半,大城市的租房比例則更高,並且還不是暫時租住,而是一種居住常態。由於歐美實行高房地產稅,政府徵收了地稅之後,便大量提供各種類型的廉租房,使大多數民眾並不需要非得購房而居。

其實在歐美,選擇租房還是買房,對大眾來說只不過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事實上,縱觀歐美近百年的房價走勢,基本上僅和通膨率持平,也就是說,房地產對普通人而言並非投資的選項。在歐美,通常來說單身者基本選擇租房,頂客家庭也多半租房而居,一般只有結婚後有了孩子,才會考慮搬到郊外甚至小城鎮買房居住,過上另一種家庭生活。比如巴菲特就一直租住一房一廳的公寓,直到生下第一個女兒後,他才購房而居,而那時他早已是百萬富翁了。

知識點2:高售租比、房產稅讓租房更為合理

眾所周知,紐約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紐約至少有一半居民選擇租房,特別是紐約最富有的曼哈頓區,更有高達90%以上的人都租房而居。美劇《六人行》裡那六個年輕人分租公寓,就是典型的曼哈頓人的居住方式。

紐約是全美住房消費負擔最重的城市。曼哈頓更是寸土寸金,凡是看得見景色的公寓,動輒上千萬美元一套。同樣一套1250平方英尺(約120平方公尺左右)的公寓,在舊金山40萬美元買一套,在洛杉磯25萬美元,在休士頓、達拉斯只需13萬美元,到了邁阿密就只有10萬美元,而在曼哈頓則至少要 120萬美元。能在曼哈頓擁有房產的,都是錢多得發霉的人。

而政府從富人的房產上徵稅,通過廉租公寓的方式「貼補」了普通工薪階層,是典型的「劫富濟貧」。

不過,曼哈頓雖然房價高,但是房租和收入相比卻不貴。我曾經在曼哈頓生活多年,一直租公寓而居,其中一間公寓每年租金 3 萬美元。有人大惑不解,每年 3 萬租金不是白扔了嗎? 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理解。因為曼哈頓的房產稅是房價的2%到3%,如果買下我所租住的公寓至少花費100 萬美元,每年支付地產稅、公寓管理費再加上水電費,甚至要超過3萬美元的房租,得不償失。這也是為何90%以上的曼哈頓人情願一輩子租房住的根本原因。除了「白扔」房租外,國內的朋友或許會感到困惑,難道就不怕房東突然毀約、漲房租或者趕走我們這些房客? 住租來的房子總是沒有家的感覺,不是嗎?

歸功於紐約健全的「商業租賃法」,房客們根本無需擔憂這些問題。紐約的法律是極力保護房客利益的。法律規定,房東不能隨意漲房租,房租每年的升幅不能超過平均工資的增加幅度和通膨幅度;房東不能輕易毀約,更不能隨意趕走房客,只要房客有正當理由,比如失業,哪怕白住3個月,也不能趕走房客;房東與房客有任何矛盾,最後得上法庭打官司,由法官判決誰是誰非;房東在更換新房客之前,必須將房屋修繕一新,由房東負責日常維修服務。當然,如果是租戶使用不善造成的損壞,一切經濟後果由租戶自己承擔。法律最大限度保障了租戶的利益,使房客享有充分的安全感。

知識點3:高租房率有助城市吸引人才

紐約政府用徵來的房地產稅建造的廉價公寓,深受中低收入人群歡迎。窮人申請批准入住之後,每年按收入的比例支付房租。就這樣,在紐約的中產階級、窮人和富人,大家都各得其所,其樂融融。

我曾居住在紐約曼哈頓的羅斯福島上,每個月支付 2,500 美元房租。而在同一棟大樓內,有些房客只交 1,000 多美元,他們都住了多年,甚至大半輩子,他們住進去的時候房租只有幾百塊,每年只能小幅上漲,甚至不漲,在通縮、經濟不景氣時,房東還必須相應的減房租。

在羅斯福島上,還另有兩類公寓:一類是政府提供給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只要家庭年收入低於規定的金額,就可以申請入住,租金比普通市面上的公寓低 30% 到 40%。

另一類公寓的租賃方式又別具一格,搬進去時,承租人只需繳納當年的薪水(按年薪計),以後無論租住多久,都無需繳納房租,只需按月繳納幾百美元的管理費。試想,這樣的買賣簡直太划算了,一旦入住這一類公寓,幾乎無人搬出去,除非老死。只有一點對不起了,因為房產不是你的,房價漲得再高也跟你無關。

在曼哈頓早就有共識:有錢人擁有住房,實現了自我價值,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買不起房子的房客住得安心放心,視租房為自己的家,照樣也享受到安居樂業的快樂。

很顯然,完善的法律和政府一系列的廉租措施,使紐約這一國際大都市吸引並留住了大量的人才,特別是收入相對較低的年輕人。而做為對比的是,上海的高房價卻嚇跑了一批國外回來的科學研究人員,新聞報導說即使補貼人民幣60萬元仍然不夠頭期款。中科院上海分院的資料顯示,2010年全院博士、副研究員級別科學研究人員的流失率達到10%,遠遠大於一般5%的正常水準。很多人正是迫於住房壓力,選擇離開上海或者投奔企業。這些人經過多年磨煉,已是科學研究的骨幹,失去他們,研究院所倍感痛惜。

由於租金和房價維持在較為合理的水準,紐約長期以來保持著「鐵打的營盤(固定的房子),流水的兵(房客)」的狀態,人口一直維持在 800 萬左右。正是人口的不斷流動,使紐約保持著城市的新興活力。這正印證了一個研究指出的結論:只有人口不斷的流動,才能保持城市的活力。一旦住房擁有率超過了70%,那麼這座城市就面臨老化的危險,也將漸漸失去生命力……

作者介紹|陳思進

集結華人思想和歐美視野的國際金融專家

紐約大學高級金融專業進修班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和納斯達克(NASDAQ)高級金融軟體開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證券投資部副總裁、美國銀行證券集團(BofA Securities)副總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原標題:沒有比較差的租房經濟學)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