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人會買自己的基金?這位與巴菲特對賭的男人,透露自己私下的投資原則

2022-09-29 09:40

? 人氣

基金經理人私下的投資方式,與操盤基金的方式並不同。(圖/Unsplash)

基金經理人私下的投資方式,與操盤基金的方式並不同。(圖/Unsplash)

泰德.塞斯:

特許金融分析師。2016年,他創辦資產配置者有限公司(Capital Allocators LLC),目的是以資產持有人、資產管理人與其他相關人士的角度,探索資產管理業中的最佳典範實務。他創辦了播客節目《資產配置者》(Capital Allocators),是該節目的主持人,也在節目中為資產配置者與資產管理人擔任顧問。

在這之前,泰德是門徒有限公司(Protégé Partners LLC)的創辦人,也是該公司的總裁暨共同首席投資長,他在這間公司工作了11年。門徒有限公司是業界首屈一指的另類投資公司,公司價值數十億美元,主要業務是投資與設立避險基金。

他的職涯始於耶魯投資辦公室(Yale Investments Office),在大衛.史雲生(David Swensen)手下工作了五年的時間。後來他離開商學院,花了兩年時間對耶魯的兩位主管做直接投資。

泰德曾參與《頂尖避險基金投資人》(Top Hedge Fund Investors: Stories, Strategies, and Advice)一書,也是《所以你想成立避險基金》(So You Want to Start a Hedge Fund: Lessons for Managers and Allocators)的作者。他和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進行了為期十年的慈善賭局,打賭避險基金與標普五百哪一方會表現得比較好。

我的投資啟蒙教育來自我父親和我的第一任老闆―一位名叫大衛.史雲生的傢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的祖父、祖母在父親的青少年時期與二十多歲時相繼離世。他們家並不富有,他靠自己念完了大學與醫學院。他的幾位世交在逝世前跟他談到了股票,於是他在1959年買下的股票。每當他覺得生命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轉瞬間被奪走時,他都會知道自己還能依靠這些股票。時至今日,他依然保留著這些股票。

我們家過的一直是中上階級的生活。我覺得我們家還算有錢,總是告訴別人我們家是中產階級―我那時並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差別。我們會在假日前往波科諾山(Poconos)的分時度假房產,在冬天滑雪,在夏天打網球。我的父母替我和兩位手足支付了大學與研究所的學費,讓我們在畢業後開始新生活時沒有負債,不但如此,我們的戶頭裡還有一些錢。我還記得兒時總是覺得非常安穩、無憂無慮,我並不在意生活中沒有富裕的裝飾品。我認為那就是滿足的感覺。其實我們家擁有的財產算不上非常多,儘管我年輕時沒有這種印象,但我父親總是在為錢煩惱。他從來不會直接提到錢,取而代之的,他通常會建議:「不要當醫生,世界上還有更輕鬆的謀生方法。」我知道他在說的是錢,我一直到進入商學院之後,才初次聽到「追求你熱愛的事物」這句話。或許我會進入金融產業也算不上預料之外。

我在遵照父親的指示時,遇到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父親其實不太了解金融知識。雖然他知道要如何平衡收支,但我最近發現,他過去使用信用卡與仲介的利率貸款時,其實明明可以把這些債務轉移到利率較低的學生貸款與房貸上。雖然他提供的財務建議指明了正確方向,但細究之下,你會發現這些建議其實不可行。

我在耶魯為大衛.史雲生工作的那五年,他就像是我的第二個父親。我們發展出既像兄弟又像父子的關係,我獲益良多,也一直非常珍惜這樣的情誼。我在他那裡學到了我父親不知道的各種投資知識。大衛也同樣不喜歡購買奢侈品,我很快就從他那裡學到為未來儲蓄的基本概念。

大衛在私底下就像在公眾面前一樣,是個非常有效率的人。他在我發展出投資的壞習慣之前,就教會我投資的第一守則與好習慣,我對他的人生智慧深感共鳴。無論他說了什麼話,我都奉為圭臬。

我離開耶魯後的那幾年,應用從大衛那裡學到的知識,服務各式各樣的機構客戶,創造十分成功的事業。我一路上犯過許多錯誤,每次我都會試著回到大衛的第一守則,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我在經營公司的十年半裡賺了許多錢,再也不必先小心翼翼的思考才能花錢在我想要的事物上,而且我想要的事物其實也不多。

在我離開門徒公司後,我的經濟狀況出現很嚴重的問題。我的收入大幅下降,同時我離了婚,我的個人資產負債表也迅速縮水,與先前相比只剩下一小部分。我過去一直習以為常的穩定生活消失了,這樣的變化撼動我的世界。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經濟上,我都沒有預料到會遇到這種事,因此我毫無準備。許多人都經歷過像我一樣的艱困階段,而且我比多數人還要幸運,我手頭上還有足夠的錢能允許我停下來反思,不會因為反思而必須承受嚴重的後果。

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擬定過任何理財計畫,如今我對此感到非常惋惜。我在離婚後才意識到,我的生活型態非常昂貴,我有三名孩子要養,此外還有一匹很難賣掉的馬。我必須做出我從沒想過的調整。要是當時我有一份理財計畫和一位出色的理財規畫師的話,我就能在這段時期靠他們的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保持心靈的平和。我至今依然需要理財計畫,我也終於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理財計畫了。

我認為,「滿足」代表的是,我與我愛的人感受到的穩定感、我們一起分享的快樂經歷、以及在購買必需用品時無須再三考慮。我希望我的孩子、家人都能擁有這種基礎。我的幸福不需要太多物質,我已經找到了一生的摯愛,也十分確定我在建立新家庭之後,未來的財務狀況會是什麼樣子。

我在擔任機構投資人的過程中學到的許多知識,其實都不適用於建立我個人的滿足感。在管理避險基金投資組合的那段時間,我因為種種限制而無法做太多投資,只能把多數資本都投資在和客戶相同的投資組合上。那些投資對我來說只能算是次佳的。避險基金的稅務效率通常不高,承擔的風險也小於我想要投資的標的。儘管如此,讓客戶知道我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並且會專心管理他們的資本,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為何投資賠錢容易,想賺回來卻很困難?專家用「比例」概念讓你秒懂

在離開門徒公司後,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找到我身為個人投資者的立足點。在那之後,我有了以下這些領悟。

在我的現金流充足時,我會預留一些緩衝的現金來預防收入不佳的時期,這樣做能帶給我穩定感,也讓我得以把剩餘的錢拿來做長期投資。股市的波動不會使我不安,我也不相信有進場時機這種事情,所以我的錢一直都放在市場裡。

我在持續利用我的優勢時總是表現得最好,我會謹慎評估我要如何以個人投資者的身分利用這些特質。我是個優秀的逆勢投資者,同時也是個平凡無奇的短線交易人。我不喜歡賣掉資產,我在面對起伏多變的市場時總是態度平靜。我也熱愛用投資支持傑出的人,去追求具有附加價值的策略。總的來說,我的投資舒適圈是買入並持有我喜歡的基金與股票,我希望我持有這些資產的年限和我父親持有一樣久。

我擁有的全球股票大多分布在主動與被動混合型基金中。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我會持有指數或因子(factor ETFs),但我比較偏好主動管理。這些偏好來自我在職業生涯中和主動投資管理人來往時,獲得的良好經驗。

在主動與被動投資的爭辯之中,完全沒有人提到情感關係的價值。與主動投資管理人合作能讓你認識很多人,也能學習新概念並獲得新機會,投資指數基金則沒有這些優點。這樣的情感關係能帶來無可估量的知識與選擇,這是令人受益無窮的禮物。

除了基金之外,我也投資一些股票,這些股票通常都符合我對投資世界的非典型觀點。我在投資組合中買進的這些個股,大多都是我從資產管理人的投資模式那裡複製過來的。舉例來說,在2018年12月的股市大跌期間,我買進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BAM)。我不會假裝自己比其他投資人還要更了解股票,我也不會追蹤他們的季營收報告,但我知道這間公司的投資策略、他們與股東在哪些方面意見一致,以及他們的基礎設施與信貸投資是否適合我的投資組合。

由於我的價值觀通常和資產管理人的偏好不太一樣,所以我也買了幾支成長型股票來平衡風險。我購買的都是我認為遠景尚佳的公司股票,我有自信我會持有五到十年的時間,這些股票包括亞馬遜(股票代號AMZN)、字母控股(Alphabet,股票代號GOOG)和Shopify(股票代號SHOP)。

在我的股票投資組合中,有一小部分是機會主義的風險投資,部分原因在於生物科技等波動較大的產業,會出現選擇權式的上漲,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說實話,我對這些股票的了解甚至比其他股票還要少,所以我會跟著曾做過相關工作、說服力高而且我又熟知的資產管理人做這種投資。

有時候,我會因為聽過我尊敬的資產管理人提過某支股票而買進,完全不管這支股票其實既不符合我複製的資產管理人投資模式、也不符合長期成長型股票或風險投資股票。通常我在買進這種股票的一、兩個月內會注意到可能賠錢的徵兆,我很快就會意識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接著我就會把它們賣掉。過去這些年來,我一直對我雇用的資產管理人保持著各自堅守崗位的態度,但我總是要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我也必須認清自己的崗位。

當市場出現像是2018年12月與2020年3月的震盪時,我會在我的投資流程中加入「稅收損失收割」,我一點也不在意我的專業職涯中出現這種波折。能夠在市場動盪時把一支ETF換成另一支類似ETF的來達到目的,其實是一件很棒的事,在遇到困難時能獲得稅收損失也算是一種安慰。

雖然我非常熟悉與避險基金相關的各種知識,但我自己並沒有投資避險基金。我知道在一些稅務豁免的機構投資組合中,傑出的避險基金能帶來可觀的利潤。但身為必須繳稅的投資人,我很難在不付出成本的狀況下獲得那些利益。

除了公開市場外,我也和幾位資產管理人一起投資一些私募股權基金,這些管理人採用的都是異常吸引人的策略。過去由於我的播客節目〈資產配置者〉建立起一些不錯的人際關係,最近也為節目做了一些調查,因此輾轉獲得幾個很棒的機會。我很幸運能遇到這些願意提供機會給我的資產管理人。

綜上所述,我結合了現金平衡與股票投資組合,藉此達到我希望的穩定性,這樣的穩定性將會在未來複利出更多穩定性、樂趣與美好的生活。

作者介紹

喬許.布朗(Josh Brown)

黎索茲財富管理(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黎索茲財務管理為獨立投資人、企業退休計畫、福利基金與基金會管理13億美元左右的資產。他同時是《華爾街幕後》(Backstage Wall Street)與《金融權威的衝突》(Clash of the Financial Pundits)的作者,也是流量極高的部落格「被改造的營業員」(Reformed Broker)的創立者,該部落格成立至今已有12年。

過去十年來,他時常出現在美國CNBC的每週節目上。他的社群媒體帳號是金融證券業中追蹤數量最高的帳號之一。目前和妻子、兩名小孩住在紐約州長島。

布萊恩.波提諾(Brian Portnoy)

形塑財富(Shaping Wealth)平台創辦人,形塑財富是協助個人與組織做出最佳財務決定的財務健全平台。他出版過兩本備受推崇的行為金融書籍《投資人的矛盾》(The Investor’s Paradox)與《財富的幾何學》(The Geometry of Wealth)。在這兩本書中,他闡明我們如何做出更好的財務決定,並釐清如何在賺錢的同時過著幸福的生活。他擔任過主題演講人和研討會領導人,也曾以導師的身分教導數千名投資人認識各種主題,從投資組合策略、到金錢與幸福的關係都包含在內。

布萊恩曾在避險基金與共同基金行業中工作20年以上。他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證書,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也是決策教育聯盟(Alliance for Decision Education)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他和妻子、三名孩子現居芝加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從《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開始,解構25位專家如何用自己的錢投資》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