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投資型保單,能投資、保險雙面獲益?專家揭6大風險:解約成本很高

2022-09-22 09:40

? 人氣

投資型保單有6大風險。(圖 / 取自Pexels)

投資型保單有6大風險。(圖 / 取自Pexels)

之前曾經提到,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保戶,不用擔心萬一保險公司倒閉,所投資的金額及保障會「消失不見」。所以相對來說,買投資型是要比傳統保單來得更有保障些。只不過,投資型保單仍有一些風險,還是值得保戶特別注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解約成本過高風險:投資型保單結合了保險與投資,因此,跟保單以及投資相關的所有風險,都會發生在購買的保戶身上。在保險部分,最主要是「保單解約成本過高」的風險,不管是前收或後收型都一樣。

二、保障中斷或是日後無法投保的風險:解約後拿回來的保費事小,但該有的保障也可能因為保單解約而中斷,萬一發生意外,或是身體健康變差,日後想再買保險都會變得困難重重,不論是被保險公司加費,或是拒保等情況都極可能發生,建議三思而後行!

三、中途提前贖回風險:贖回風險,又可以稱為「解約風險」。一般來說,當要保人在契約有效期間內,申請部分提領或解約時,投資標的如果是國內外共同基金時,由於其流動性佳,通常贖回基金時,不太會有折價的情形。

然而,假設投資標的流動性不佳(例如債券)時,持有的債券易受到利率變動,或其他因素而影響其次級市場的價格。導致經由此贖回動作,而退回的保單帳戶價值,可能有低於原始投入金額的風險。

四、匯兌風險:由於目前各家壽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標的眾多,不僅涵蓋了各種類型的股票、債券型基金,在資產配置的觀念下,也做到「以不同幣別計價」的分散目標。

然而,當投資人跨國投資之後,在既有的各項投資風險之上,就必須增加一項「匯率風險」,特別是當保單計價幣別,與投資標的貨幣幣別不同時,就會產生匯兌風險。有時以原幣別計價的投資收益,可能獲利狀況不錯,卻因為匯兌上的損失,讓整體投資由原先的「大賺」,變成「不賺不賠」,甚至轉為「大虧」。

五、轉換費用風險:雖然大多數投資型保單並沒有贖回或部分提領的費用,但是還是有些公司仍存有這類的收費標準,不可不慎!

六、投資相關風險:除了保險相關的風險之外,由於投資型保單的的連結標的包括了共同基金(股票或債券)、連動債與ETF等,所有與投資相關的風險,保戶也一個都躲不掉。

不管是投資共同基金、債券或ETF,保戶最主要面對的就是市場風險,也就是「買價高於賣價」的投資虧損。就投資學的講法,市場風險是投資人無可分散的風險,但卻可以透過不同市場之間的關聯性高低(因為各個市場不太可能齊漲齊跌),讓自己的整體投資收益,儘量做到「獲利最高,風險最低」。

事實上,投資績效不佳,是真的會讓投資型保單的保障縮水的。因為不論你買是屬於甲型(以保額或保單帳戶價值較高者計算)或乙型(保額+保單帳戶價值),保戶未來能夠拿到多少的保障,或是帳戶內有多少價值可供自由運用,都與這張保單所連結標的的投資報酬率息息相關。

延伸閱讀:保險、投資兼具,投資型保單真的好康?破解業務員10大話術:隱藏成本其實很高

整體來說,與「投資」相關的風險,會有以下幾種(內容來自於投資型保單的商品說明書):

一、價格風險:投資型保險連結標的中,最常見的是共同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等商品,由於其市場價格,會受到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影響、全球景氣、各國經濟與政治狀況等影響,也就是說,該類商品價格是波動的,因此當價格下跌時,保戶將遭受投資損失。而這部分的最大損失,可能是投資本金的全部。

二、利率風險:固定收益證券的價格,直接受到市場利率波動而產生反向變動。當市場利率下降、證券價格上升,保戶會有投資利得;反之,當市場利率上升時,證券價格下跌,保戶將會產生投資損失。其中,特別是高收債商品,受利率風險的影響最大。

三、信用風險:當投資標的的發行機構發生財務危機時,投資人有可能求償困難。因此,為了降低投資人遭受這種信用風險的可能性,監理單位在「投資型保險投資管理辦法」第13條就規定:投資型保險投資標的只限於以下幾種:

(1)各國中央政府發行之公債、國庫券。

(2)銀行發行之金融債券。

(3)公開發行之有擔保公司債,或經評等為相當等級以上之公司所發行之公司債,或外國證券集中交易市場、店頭市場交易之公司債。

(4)金融機構發行或保證之結構型商品。

(5)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及美國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所發行或保證之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

且上述投資型保險投資標的,必須經由主管機關認可的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以上,才可以開放給保戶進行投資連結。

四、流動性風險:投資連結標的所投資的部份國家或地區,也可能會因為證券市場尚屬初期發展階段,或政經環境較不穩定,而產生流動性不足的風險。此外,部份市值較小的投資標的,也有可能因為欠缺市場流動性,導致投資標的無法適時買進或賣出,進而造成實際交易價格,與標的資產本身間產生一定的價差,相對影響基金的淨值,甚至會延後買回價金的給付時間。例如今(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之後,基金公司及金管會因為考慮流動性問題,宣佈暫停16檔相關境外基金的申購及贖回。

五、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商品所投資之標的雖經挑選分散適合之基金組合,但仍不排除存在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

六、產業景氣循環風險:受產業景氣循環波動特性的影響,當產業景氣趨向保守時,企業盈餘及成長性將受到抑制,連帶牽動股市表現,可能影響基金表現。

七、通貨膨脹風險:通膨降低金錢的價值,因而減低基金的未來投資回報的實質價值。

八、投資地區政治、經濟變動風險:全球政治情勢、經濟環境及法規變動,也將對基金所參與的投資市場及成份股投資的報酬造成影響。

九、信貸風險:基金的價值,受到因相關投資信貸能力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影響。

十、投資新興市場風險:新興市場一般為比較貧窮或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其經濟或資本市場發展水平也較低,使得股價及貨幣匯價波動較大。

十一、清算風險:當本商品連結的基金或投資帳戶規模低於一定金額,不符合經濟效益時,該標的即終止並將進行清算。

十二、法律風險:投資標的是發行機構依其適用法律所發行,其一切履行責任是由發行機構承擔,但要保人必須承擔因適用稅法法令或其他法令變更所致的稅負調整、變更,以及其權益發生變更的風險。舉例說明:投資標的可能因所適用法令的變更而導致無法繼續投資、不能行使轉換或贖回之權利、或不得獲得期滿給付等情事。

十三、其他投資風險。

重點提醒:切忌對投資型保單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並且在正式投入前,一定要徹底了解清楚它的各種風險。投資型保單雖然是結合「保險」與「投資」的商品,但它畢竟還是保單的一種,千萬不要對投資型保單抱持著「它完全可以當做投資工具操作」的不切實際想法。

特別是每一張投資型保單的設計內容與費用,都有滿大的差異。一般大眾在購買前,應該特別了解清楚,所繳的保費之中,到底有多少比率是用於投資?或是扣除附加費用、危險保費?日後才不致於目標與預期不符而失望。

重點提醒:確定瞭解所買商品的內容,包括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的費用結構、投資連結標的、相關費用的收取,以及可連結標的等項目。如果看不懂,務必請業務員或保險公司解釋清楚。

最好請各不同家的業務員,分別列出各家保單20(或30年)的保費(附加)費用率。然後選擇總附加費用率最低的那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標準僅限於「前收型」保單,並不包括「後收型」保單。此外,也順便請業務員做一份包括了「-5%、0%及+5%」預期投資報酬率的試算表,供自己參考、決定。

重點提醒:不論是為了投資或退休規劃之用,標的選擇正確很重要。

近幾年,各壽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單,普遍吹起一股「類全委保單」的風潮,號稱選擇「類全委帳戶」的保戶,可以享有「投資專業機構代操」的優勢。

然而,保戶通常忘了,類全委帳戶並無法「保證獲利」,而且,仔細比對各壽險公司推出類全委保單的不同帳戶內容,除了發行幣別不同外,包括股債比(例如股債各半)、投資區域(例如專門投資在台股,或是佈局全球)在內的投資策略(有些只能做多,有的則是多空皆做),也有滿大的差異。

個人曾經再三提醒:選類全委帳戶,其實選的是代操機構的投資策略,以及個人對此是否認同,或是個人需求是否與代操策略相符?

舉例來說,假設是已經退休的保戶,希望獲得穩定資產撥回的現金流,選擇「穩定配息」投資策略(例如RR2、RR3)的類全委帳戶,當然比較容易達到個人的期望與需求。但是,假設是進行長期退休規劃的保戶,不但不適合選擇資產撥回的類全委帳戶(配息型),還應該選擇「撥回再投資」的「累積型」,且是投資策略應該更為穩健,甚至積極(RR4)的類全委帳戶。

保戶千萬不要以為,選擇「固定撥回(類似基金的固定配息)」的類全委保單,或是直接選擇「月配息基金」,就真的可以讓自己「高高興興地每期領取高配息」。

作者介紹:李雪雯

現職《聯合新聞網》專欄作家,專職財經與醫療保健相關寫作。曾任《錢雜誌》、《商業周刊》主編、聯合理財網eMoney製作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資深撰述、《iThome》電腦週報「CIO觀點」專欄特約撰述、《康健雜誌》、《商周財富網》、《Yahoo奇摩》專欄作家。主跑個人投資理財新聞20年,路線包括:銀行往來、股票、外匯、期貨、保險、基金、房地產、節稅、個人綜合理財規劃,以及醫療保健等議題。

擁有壽險、信託業務、理財規劃人員、投資型保單、產險、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外幣保單等相關證照,目前擔任多家財經雜誌的特約撰述,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並獨立經營「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臉書粉絲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