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明治維新功臣之子的他,竟與台灣有這樣一段因緣!整治宜蘭河有功的西鄉菊次郎

2018-06-08 11:38

? 人氣

宜蘭廳長官舍。(圖/想想論壇提供)
宜蘭廳長官舍。(圖/想想論壇提供)

西鄉菊次郎初抵台灣時,據說台灣還是瘴癘之地,鴉片橫行兼土匪猖獗。最初日本治台嘗試錯誤,浪費龐大國帑卻不得民心。直至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拔擢後藤新平當民政長官,才規劃出台灣近代化的藍圖。後藤主張日本本國的風俗文化不能拷貝移植台灣,必須調查台灣風土人情,再制定政策,漸次同化。當初為治理宜蘭而心力交瘁的西鄉菊次郎,深受後藤新平感召,並奉行父親「敬天愛人」家訓,為宜蘭的基礎建設展開全力。除了整治河川、擴大農地、開闢道路和培植樟腦之外,並普及教育和改善治安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西鄉菊次郎諸多政績當中,最為人稱頌的是宜蘭河的堤防工程。當時宜蘭河年年氾濫,被稱怒川。經過菊次郎和總督府戮力交涉,才得支用鉅費,花一年半時間建造長達13.7公里的宜蘭河堤防。1901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宜蘭河水患終於解決,自此不再氾濫。1902年西鄉菊次郎目睹第二期工程順利進行,才離開居住5年餘的宜蘭,卸職返回日本。

其後,西鄉菊次郎歷任第二代京都市長。在職7年間,他整治號稱「京都百年大計」的上下水道工程、發電設備和開通市內電車,給京都留下巨大的政治遺產。晚年的菊次郎因腳傷復發,歸隱鹿兒島,擔任舊藩主島津家礦山館長,著力培育當地青少年。1928年菊次郎在家鄉病故,享年68歲。

今日的宜蘭,還留有西鄉菊次郎的面影。1905年宜蘭居民共同刻「西鄉廳憲德政碑」,豎立在堤防附近。1923年並將堤防命名「西鄉堤防」,移植石碑於其上。1945年日本戰敗後,石碑一度遺失,半世紀後才再度被發現。經宜蘭文化局遷移至中山橋邊的堤防上,保留至今。碑文教人不必膜拜西鄉公,建議將此碑當成感淚碑,以紀念菊次郎德政。

西鄉廳憲德政碑。(圖/想想論壇提供)
西鄉廳憲德政碑。(圖/想想論壇提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西鄉隆盛和菊次郎父子,在日本和台灣的近代歷史,分別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雖然英雄由時勢所造,也得有過人的魄力和胸襟,平等和博愛的精神,才能教後人衷心憑弔。

作者介紹|秋禾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旅居東京多年。生活觀察兼翻譯寫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開啟宜蘭近代化的日本人—西鄉隆盛之子西鄉菊次郎)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