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在挑戰我,還是霸凌我?別人不喜歡你,才不是因為你不好

2022-05-30 08:40

? 人氣

別人不喜歡你,才不是因為你不好。(示意圖 / 取自Unsplash)

別人不喜歡你,才不是因為你不好。(示意圖 / 取自Unsplash)

早上起床後,看到事業卓然有成的老友在臉書留言,他說:「幫助過一百個人,至少有五個會背叛你;所以如果你沒有被背叛過,其實是你幫助過的人太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了解人性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成熟!」這句話深得我心,我既認同,也被療癒......

初入社會時,一直以為跟學校一樣,只要我努力自然就有好成績;我對同學好,同學就對我好。但在社會上打拼,卻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做事情難,做人更難。職場上的評分不是考卷的成績,它是三百六十度的評量。如果若秉持初心、堅持著我從小受教育的理念在職場打拼,挫折感一定很多。所以,職場歷練,是從家庭、學校的養成期後,邁向社會熔爐的過程。當我們歷經複雜、度過、成長了,就從職場「小白」到職場「明白人」,也就成為能力強的高手。

成為職場「明白人」的關鍵,其實也在於「了解人性」,而「了解人性」後,你會擁有「強大的內心」,遇到挫折打擊時,你不會拘泥於痛苦糾結,反會尋找新機會及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鍛鍊「內心自洽」能力

若說得更白話一點,「內心自洽」就是「讓自己臉皮厚一點」的能力。年輕時的我是個愛面子、臉皮薄的人,所以面對外界批評指責時,總感到痛苦不已,甚至會特別想要反駁,證明自己......

光是他人刻意的「批評指責」,也不論是否公允,就足以讓我心裡受傷。

心理受傷讓人容易做出不理性選擇或輕易交出資源。所以,邁向職場的成熟第一步,就是要鍛鍊「內心自洽」的能力。

「內心自洽」能力就是面對批評指責時,保護自己內心不受傷害的能力。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和長久職場觀察周遭的人,那些學業成績相對好,或是一開始的職場走得順利的人,反而「臉皮特別薄」,遭遇指責時特別容易受傷,故而很容易被有心人牽著鼻子走......!這可能是青少年時期一直取得好成績,「缺乏外界的批評歷練」所致!

我稱這個特質為「好學生症候群」的症狀。

有「好學生症候群」的人,因為過往的學習成績好,受到老師的重視,有可能習慣於褒獎,甚至對他人的誇獎上癮,於是總想得到大家的稱讚,這其實是一種被過去的成功養成的心理狀態。之後進入職場,可能過度追求掌聲,反而不容許自己有一點點的失誤,他們可能過度在意他人指責,也很容易自責,所以總讓日子過得很累。

一旦感到被人誤會或批評,「好學生症候群」者的內心可能會立馬受傷或急著想解釋,替自己平反,有人甚至會在遭遇失敗時,直想著要趕快透過某種方法,馬上翻身......

因為心裡痛苦,反而忽略了發起攻擊的對方,可能是藉此「刻意操弄」或懷抱「惡意動機」,希望受害者自投羅網或棄械投降。像是有人只是看到網路的匿名惡意攻擊,就情緒崩潰,甚至自殺!

延伸閱讀:上班遇到難搞的同事怎麼辦?從電影中學會4招職場生存術,保證他們不敢找你麻煩

但是這些匿名者到底是誰?

他們或許只是在隨意抒發情緒,也或許就是要刻意傷害你。若這些不明究裡的評論就足以打擊你,你其實就是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這些評價可能是隨意且不負責任的,也可能是對手刻意帶風向,甚至懷抱著高度惡意。

因為人一旦被潑髒水,就難免受傷,而受傷了就比較可能被擊潰,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但想想,值得嗎?

所以,你若太過認真看待外界的批評指教,你就已經輸了!

在工作場合,不管你是多麼英明神武,沿途遇到許多批評指責,在所難免。這些批評指責,有些是真的值得參考,有些則是聽聽就好。

太過在意心中的「關鍵人物」

初入職場時,工作上會有很多不熟悉、不上手的地方,判斷也未必精準。這時候,如果我們做得好,可能會得到褒獎;如果做得不夠完美或不竟如人意,也可能會有批評責難。這時你一定要知道,在職場上,不是一次的得失就定生死,它是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大小戰役後所組成的過程,要在戰場上「活得久」,其實是最難的。所以,經歷批評指教,可以檢討改進的方法,但不需要看成生死攸關。而你需要重視的只是「關鍵人物」的看法,因為他才是真正的評分者。

「關鍵人物」通常是決定你升遷或獎勵的上司。「你必須參考關鍵人物」的意見,但請注意:不是一次的批評,就會讓你的職場天崩地裂。遇到「關鍵人物」批評指教,請記得:

消化完畢後從中獲取教訓,找到新的方法,也就可以重新出發了。在職場越久,你越會感受到,很多批評指教來自四面八方,它們不一定是真的!

往往,它們只是「不喜歡你」的人特意用來打擊你的工具。

有「好學生症候群」的人會過度在意他人的喜歡與否。你必須明白,別人是否喜歡你不在於你「好不好」,而在於你「是否讓他滿意」。若你的存在激起他的忌妒或威脅,對方是不會對你感到滿意的!

若你無法被他操控,對方對你是不會滿意的!

了解了這些,你就知道,你的「內心強大」遠比被人喜歡重要多了!

如果你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興起「大不了重新來過」的念頭,輕易放棄手中已經累積多時的資源及職位,那就很可能是著了別人的道,實在太可惜了!

年輕時的我,太在意清白無辜,也太在意我心中的「關鍵人物」,所以當我認為的「重要他人」誤會我,一旦心生委屈,我就會有「不如離去」的念頭!後來發現,「重要他人」可能是因為誤信他人誣陷而誤會我,或「重要他人」只不過為了節省公司成本所以才刻意貶低我的努力及貢獻!這時,我所信任的「重要他人」已經站在「對立面」......這時候他說的話,值得相信嗎?

他的話也可能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而來的,例如降低營運成本,這其實很常見。即使員工對組織是充滿善意並努力付出,但公司也可能考量自身利益,當公司需要裁減人力,節省成本時,毫不顧及你的感受及過往付出的努力!這時候,若能理解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立場,你就可以放下憤怒與痛苦,不再糾結於當下的情緒,反而應該立即「調整視角」,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去努力,看看能否拿回更多補償。

這才是最有意義與實質幫助的事情!

糾結於「你怎麼捨得我難過?」,你就輸了!

很多時候,你執著於「你怎麼捨得我難過?」其實這種心理狀態,是來自於你已經付出的「沉默成本」。

「沉默成本」何意?

其實指的就是你過往已經付出的成本。你過往已經付出的成本,包括時間、經力、勞力、心力及感情。這些過往的努力及付出,都會讓你對於某些事情執著而不肯放棄!而且,付出越多,你越捨不得離開!這不但會發生在私人感情上,對公司的付出也是如此。當你沉溺於一件事情越久,付出越多,你越容易因為被獲得反饋而受傷害!因為投入的「沉默成本」已經太高,為了想要讓事情往你要的方向走、你越有可能執著於此,可能會付出越來越多。

說白了,不能正視這件事情已經無可挽救,反而越陷越深,可能是因為太心疼自己已經付出的成本,產生的自我欺騙。但如果你冷靜下來,看清楚對方(或是舊東家)對你已經毫無價值了,這時,果斷離開認賠了事,反而對自己越好。

離開時,如果能「替自己爭取到最有價值的報償」,是「值得做」的事情。雖然那個過程,可能讓你悲傷難過,或許也因此承認了自己的視人不清,或是不夠聰明等等自己原本不能接受的自我形象,當夢醒時分,能「替自己爭取到最有價值的報償」,不失為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不夠成熟,下手就「不知輕重」

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一直在學習如何面對外在挑戰!

「欺凌」到處都有,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發生。以前的卡通影片、童話故事是給兒童看的。那些知名的兒童讀物,像是「哆啦A夢」中,就有欺負人的角色技安(編按:胖虎);白雪公主中也有壞心的後母。所以我想,可能從我們小時候在閱讀童話故事的當下,就已經開始在學習「怎樣抵禦外侮」。

進入校園中,「校園霸凌」時有所聞。我甚至發現,發生在校園中的霸凌手段,好像比大人的世界更加殘酷?

原因是甚麼?

其實,不夠成熟,下手就「不知輕重」。

職場的互相鬥爭,除了忌妒的心理因素,還是有「原因」或「目標」的,例如為了爭取稀有的「好職位」,或是獲取金錢、利益等,因為是「有目標」的競爭下所產生的手段,是為了達到目標的霸凌,這時若加害者順利得手,霸凌行為可能就會停止;此外,具備豐富「社會經驗」的成年人也會害怕若做過頭,可能會遭受反噬報復,故而會相對理性地適時收手!

而未成年人(校園)之間的爭鬥,就不一定有甚麼實質上,有價值的原因......,可能只是單純看對方不順眼或源於忌妒,他們也未必知道之後會產生何種後果!所以,未成年人欺侮他人時,下手反而不知輕重......也就是過激行為者反而變多。那些個子小、成績差、愛哭、不會反擊、沒有朋友的未成年人(學生),就比較可能是校園中被欺凌的受害者。

這樣看來,人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在學習怎樣面對外在的挑戰的。被欺負的原因,很可能還是你看起來「比較弱」或「不懂反擊」。但即使如此依舊要注意:大多數時候,挑戰與霸凌只是一線之隔,關鍵在於你自己!再者,職場上的「不順心」其實很多。如果把所有的「不順心」都視為「被欺負」,那也大可不必。甚至將所有的「不順心」擴大,把工作上遭遇到的「指導」或「責備」都當成是自己「被欺負」,那麼,你可以留下來的地方一定越來越少。

當你選擇變少,前途也就會受到侷限,最後還是會變得鬱悶又無計可施......

我要講的是,職場上「不如意的情況」跟遇到「職場霸凌」不一樣!有時你感到職場上氣氛緊張,或許只是周圍的環境不夠友善,或競爭壓力太大而已。環境不友善絕非霸凌,你依舊有機會為自己創造有利情勢。

作者介紹:邱文仁

職場專家、行銷人、曾出版二十餘本暢銷書的作家、圖文創作者;職場、心理領域電視評論員、藝人、跨領域數百場演講者……擁有斜槓多元的職場經歷!

政治大學社會系風雲校友、西雅圖藝術學院榮譽學生畢業;中年後,進入清華大學研究心理學。曾任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雄獅旅遊品牌總監、東森TV「求職all pass」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廣播主持人等,並於2013年前進大陸,擔任大型時尚互聯網企業市場部總監,及擔任跨國機能布料大廠的僱主品牌行銷總監等職務,曾在《經理人月刊》、《30雜誌》、《經濟日報》、《自由時報》、《ELLE》及《Bella儂儂》等知名媒體擔任專欄作家多年。

她認為:每個人在職場都不會白白受苦!但必須要擁有多種武器及強壯的身體、心理素質,才能把「職場修羅場」變成美麗的「職場伸展台」,並持續贏得掌聲,及擁有金錢、物質、影響力等實質收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要敢撕,才能活:升職調薪不是夢,職場魯蛇發達啦》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