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會考》面對「落落長的」素養題怎麼辦?學生應養成9大閱讀能力,才能輕鬆戰勝大考

2022-05-20 16:47

? 人氣

為什麼要有素養導向試題?有些家長認為是「硬為素養而素養」,擔心孩子不會做該類試題。(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為什麼要有素養導向試題?有些家長認為是「硬為素養而素養」,擔心孩子不會做該類試題。(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我們來看一下這題組的一部分:

「口罩實名制」實施之後,每人可以購買成人口罩三個,另外最多可以持三張兒童健保卡代購買兒童口罩,每卡可購買五個。今天快樂藥局排隊買成人口罩的共有60人,其中有8人各持有3張兒童健保卡代購買兒童口罩,請問快樂藥局今天賣出的成人口罩和兒童口罩共是多少個?(4分)

口罩實名制2.0上路了,自3月12日至18日開放民眾網路預購,為期一週。本 次預購僅開放成人口罩,每人7天內可購買3片,每片5元,但是每筆訂單(每人)另需自付7元處理費,3月26日起憑證前往超商門市領取。陽光國小有15位老師上網預購,請問老師們這一週內網路預購口罩共花多少元呢?(4分)

別說孩子了,爸媽如你我,看完這落落長的題幹後,你理解題目到底在問什麼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要有素養導向試題?

單純的乘法計算、容量或時間換算,對很多孩子不是難事。「操作型」技巧,完全難不倒平日大量練習的亞洲學生。但是,孩子以後要面對的世界和挑戰,卻不僅是操作能力就可以勝任。

更需要的是具備大局觀、清楚方向,也懂得如何拆解任務、歸納分析,這才是新課綱推動的重點,也是所謂「素養教育」的核心。所以,老師父母指導孩子的根本,其實是正確理解問題首要之務,得看得懂題目在問什麼。

回歸到閱讀理解的養成,這遠比「讓孩子愛看書」困難。因為,「喜歡看書」,與「知道如何把一篇小短文拆解、理解」,是屬於完全不同層次的能力。

但在學習「怎麼教孩子看懂、拆解、分析並歸納出問題」之前,父母的轉念很重要。

我聽過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麼解一道數學,需要落落長的題目?不是應該語文回歸語文、數理單純數理嗎?甚至有的家長感受是「硬為素養而素養」,彷彿套入生活場景,就成了素養導向的試題。

其實不如這樣想,未來純操作的工作極大比例會被AI取代。需要人力的專案,將不是依「學科/領域」來劃分,而是圍繞著「實務面的挑戰」所形成,那麼,現在開始讓孩子有「主題」跟「整體」的概念,是父母和教育者的責任。

舉例來說,一個專案經理,可能要理解法務、撰寫文案、閱讀數據、行銷管理、讀懂報表、熟習機臺、清楚趨勢和生產鏈等。可能還要懂談判心理、分析產業趨勢……。應徵職務時,他可以說自己只有一項專業嗎?或許這位專案經理有一個團隊可以討論或提供諮詢,但還是得有跨領域的涉獵,才能做出合適的判斷和決定。

結合和跨域能力,不但逐漸在教育現場被重視,也是孩子進入職場時,所面臨的選才標準之一。

所以不如將「素養導向評量」時代的來臨,視為孩子對未來的準備。單純的計算能力,已經不足以應付數學科了。僵化的知識背誦,愈來愈不易在大型考試中取得優勢。

如何養成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逐漸形成不分學科不可忽略的重點。

若能從國小開始打下閱讀理解基礎,國、高中之後才容易深化。否則在新課綱裡,甚至全世界教改的脈絡下,讓孩子感到辛苦的,將不只有國語(國文);素養導向題目勢必出現在各科的評量裡,孩子將面臨因閱讀力不足所導致的學習挫敗。

每年五月全國國中畢業生要面對的教育會考,早早就揭示大型考試命題方向了:內容多元化、形式多元化。

「具備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是新課綱推動後,大型評量所要檢測的重點。

「長文本」和「多文本」的閱讀力,是值得推薦的策略。前者培養閱讀長題幹的耐性、後者訓練各領域知識內容融合雜揉的能量。

循序漸進的幾個能力,從單純的讀字,到能建構自己觀點,甚至拿來解決生活問題, 這才是素養導向教育(同時也是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想帶給未來國民的能力。

長年的教育現場觀察,以及因從事教育行政工作對新課綱的理解,我認為關於閱讀理解,有幾個循序漸進的能力:

1、能看字:對字詞有基本的理解和知道如何使用。

2、能看很多字:有耐心看長文,並從中查找訊息。

3、能看不同類型內容組合起來的字:可閱讀不同主題的文字並了解文章意義。

4、能說出看了什麼:在閱讀之後,能用自己的話語表達。

5、能評價看完的字:能對看過的文章提出評價或批判。

6、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評價之後,也能建構自我觀點。

7、能試著找出不同的觀點:除了文章和自我觀點,可以理解其他不同的討論視角(例如新聞事件、歷史事件等)。

8、能比較各種觀點的差異:具備歸納或推導能力,知道各種觀點的論述角度和優劣。

9、這些觀點,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素養教育的目的就是任何的學習和吸收,都要回到生活脈絡運用。

教育當局確實盡力透過各種計畫培訓老師增能,也期待老師在教學上引導學生逐步發展出成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面對素養導向評量,父母可以做什麼?

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家裡擔任孩子的學習引導者和最溫暖的陪伴者,一面鞏固每個學習階段該基本學會的,一面慢慢帶入閱讀理解的掌握:層遞性的鼓舞孩子,從「我愛看」、「我看得懂」、「我說得出」,到「我知道哪裡不一樣」,最後進化成「這可以解決我的什麼問題」。

家長都期待孩子可以「享受閱讀」,甚至「大量閱讀」,這些都還不是「閱讀理解」。但所有長久的閱讀活動,都是奠基在孩子的「喜歡閱讀」上。

而「閱讀理解」,比引導孩子「喜歡看書」更講求方法的運用,從家裡的閱讀環境塑造、氛圍營造,到依照孩子性情的引導、尋求其他家庭成員的協助等,這部分我們在第4章會分享實例。

戰勝素養導向評量,不管哪科,都從「讀懂字」開始,「找到解決方法」為中繼,到「提出觀點來解決問題」做結束,貫穿頭尾的唯一武器,真的就是閱讀力了。

作者介紹|顏安秀

● 現為國小候用校長及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宣講講師,教學年資二十二年

● 曾任基隆市政府教育處課程督學及國民教育輔導團輔導員,現任職於基隆市閱讀教育資源中心

● 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特殊優良教師等獎項

十八歲離開家鄉臺南,遠赴花蓮求學。畢業後到基隆市小學任教及完成碩士學位。經過教學實務與行政職務的豐富歷練後成為候用校長,擔任教育處課程督學,協助新課綱於教學現場的推動。

身兼「媽媽」、「教師」與「教育行政工作者」,充分理解家長在時代變動下,對孩子未來的期許與擔憂。二○二○年成立臉書粉專「顏安秀‧素養旅行」,並同步在教育媒體平臺發表,不只是用文字記錄孩子的成長,更期許自己能成為政策與家長間的橋梁。

本於分享與交流的初衷,左手書寫教育趨勢與學習策略,右手描繪家庭內的愛與陪伴;而貫穿其中的,是對閱讀的相信與熱愛。

擔任教職二十餘年,深知一線老師的兢兢業業與努力,和不能停下腳步的學習。在知識迅速迭代的今日,期待能與爸媽們互勉:「教育從家裡先啟動,更為深化而溫暖。」孩子的根本與基礎,在家庭;父母帶給孩子的,才是最深厚扎實、得以陪伴一生的「素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家庭裡的素養課:資深名師的48堂親子課,從生活到學習,爸媽教素養的第一本書》(原標題:知能成長與學習素養3戰勝素養導向評量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