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帶領波克夏高飛,為何還有股東想把他踢下董座?

2022-05-05 12:00

? 人氣

巴菲特已經高齡91歲,接班問題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焦點。波克夏未來的治理方針會怎麼改變?值得繼續觀察。(AP)

巴菲特已經高齡91歲,接班問題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焦點。波克夏未來的治理方針會怎麼改變?值得繼續觀察。(AP)

4月30日星期六,一年一度的波克夏股東大會隆重登場,「股神」巴菲特在這場投資圈盛會的發言吸引無數人目光,儘管寶刀未老,但在此之前,卻有股東提案撤掉巴菲特董事長職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身為波克夏股東之一的非營利機構「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NLPC)日前提議,波克夏的董事和執行長不該由同一人擔任,必須另設獨立董事長職位。而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夕,持有23億美元波克夏股票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表態支持此案。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根據NLPC的主張,CEO兼任董事長,將對董事會和議程有太多影響力,削弱董事會的管理和監督能力,「董事長應該領導董事會,董事長和CEO間應該有明確的分工。」這份提案如今獲得CalPERS響應。

CalPERS是美國最大的退休基金,管理總資產4,500億美元,也是最早把投資和社會實踐連結的公共退休基金之一。

CalPERS會透過撤資制衡有人道疑慮的投資,例如1980年代的種族隔離、2001年的911事件、以及槍枝菸蒂相關的交易。不過,這種手段也因造成虧損而引起爭議。

此外,CalPERS也會試著影響被投資公司的內部治理。例如2012年,因為認為蘋果董事會不夠透明,對其施壓要求把董事選舉改成多數表決​​(在蘋果,原本只要有一張贊成票就可以當選)。

巴菲特則持完全相反的立場,認為不該讓政治立場左右投資決策,2018年波克夏年會上,巴菲特表示拒絕從與槍枝相關的投資中撤資(當時佛州剛發生校園槍擊案)。另外,巴菲特也不贊同設置獨立董事。因此,兩者間的矛盾是有跡可循的。

《華爾街日報》原文:美國最大公共退休基金支持罷免巴菲特波克夏·哈薩威董事長職位

「分權治理」的另一種思考

近來,分權治理似乎成為趨勢。2021年,標普500的公司中,有59%把執行長和董事長職位分開,2020年這個比例是55%,10年前只有41%。

不過,「分權」真的對企業比較好嗎?富比世新聞作者Robert Zafft提到,「分權」概念來自政治,目的是避免權力壟斷,但企業重視的是績效,而績效取決於公司和董事、代理人是否追求共同利益、履行職責。因此,公司治理是否該分權,視情況而定。

例如,如果企業空降新CEO,董事會可以派任非常務董事來帶新CEO進入狀況。另外一例是,比爾蓋茲在微軟經歷技術快速發展的階段,主動把CEO讓位給 Steve Ballmer,自己則跳下去擔任軟體架構師。

但是,巴菲特經營波克夏57年,自己的大量財富也投資其中;創造優異績效、而且仍在不斷成長,這種情況下,要求分權,對於推進公司的績效似乎沒太大助益。Robert Zafft比喻,這就像「當你的球隊裡有麥可喬丹,然後他要進攻得分、叫你傳球給他,傳就對了!」

2022年,巴菲特帶波克夏起飛

2019、2020年,波克夏表現都低於大盤。2021年,波克夏多數時候都在觀望,沒有做出重大投資。不過,今年的幾項大動作,讓波克夏在美股震盪同時,一舉上漲超過10%,重新打敗大盤。

今年3月,隨著石油漲到睽違多年的高價,波克夏陸續買入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超過1億股,使該公司股價一週內大漲45%,如今持有超過14%西方石油股份。巴菲特早就看準石油上漲的趨勢,從2019年開始,就投資100億讓西方石油收購安達科石油公司。

上個月,波克夏買進惠普​​將近1.21億股股票,還宣布將以 116 億美元收購保險公司Alleghany,使波克夏股價在今年3月首次突破50萬美元。

波克夏的新挑戰:ESG

即使表現亮眼,股神的老招牌受到越來越多挑戰。

近幾年來,股東質疑波克夏對於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相關資訊的揭露不足。去年,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股東之一的貝萊德,對波克夏的氣候風險資訊揭露表達不滿;CalPERS和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提出要求波克夏揭露氣候風險管理、公司多元化經營;路伯邁(Neuberger Berman)則對幾位董事投下反對票,認為董事會不夠獨立。

以上提案都沒有通過。波克夏的雙層股權結構設計,加上巴菲特握有32%的表決權,讓經營權難以被撼動。

但可預見的是,在未來,機構投資人對波克夏治理的監督將不減反增。另外,巴菲特已經高齡91歲,接班問題也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內外因素影響下,波克夏未來的治理方針會怎麼改變?值得繼續觀察。

★母親節限時活動★ 加入風傳媒訂閱會員,版面零廣告、閱讀更專心,前100名立贈AHC煥白保養組!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林彥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