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其實不是必需品!揭保險業務員不會說的背後真相,一篇文就懂為何不用買

2022-02-08 14:39

? 人氣

專家認為投保壽險不應以,「總之先保再說啦」,而是以「先以儲蓄來應對,不夠的部分才靠保險來補足」。(示意圖 / 取自Pexels)

專家認為投保壽險不應以,「總之先保再說啦」,而是以「先以儲蓄來應對,不夠的部分才靠保險來補足」。(示意圖 / 取自Pexels)

與其「預防萬一」,不如直接儲蓄

一般認為,人壽保險(以下稱壽險)是僅次於不動產的一大支出,會占據家計中一大部分的固定費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月要支付一萬日圓,一年就是十二萬。三十年的話,就是三百六十萬。要是一個月得支付兩萬日圓,三十年則為七百二十萬;一個月得支付三萬日圓的話,三十年則為一千零八十萬。雖然從每個月的支出額度來看,這筆錢好像並不多,或許有些人並不在意,但保險費用的總額,卻會在不知不覺中膨脹起來。

許多日本人並不知道,只要有繳納國民年金或厚生年金(類似臺灣的勞保),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領取遺族基礎年金或遺族厚生年金的。有些人甚至不清楚,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其實能相當程度地幫忙負擔治療費用較高的先進醫療支出。因此重要的是,首先應該仔細收集上述這些資訊。之後才來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壽險額度是多少,以及什麼時候投保、要花多少錢」的問題。

不要「總之先保再說啦」,而是以「先以儲蓄來應對,不夠的部分才靠保險來補足」當作行事的原則。

買壽險,和賭博沒兩樣?

壽險這種保險,投保後能在「要是自己有個萬一,生活遭遇到困難的時候」,領到事前設定的保障金額。

那麼,「要是自己有個萬一,生活會遭遇到困難的時候」,又是何時呢?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應該是孩子還小、配偶不太能出外工作的時期吧。換句話說,就是孩子從小孩到成人為止的二十年間。因此,如果你還沒結婚,即使自己出了什麼意外,也沒有人會因此產生經濟上的困難,所以幾乎沒有購買壽險的必要。除此之外,若另一半也在工作的話,那麼投保壽險的必要性也會隨之降低。

根據厚生勞動省於2005年公布的「生命表」所示,三十歲的日本男性能活到六十歲的概率為百分之九十一點五。也就是說,每一百位三十歲的日本男性中,有九十一人都能活到六十歲。從統計上的數字來看,「真正需要有保障的時期(孩子到成人為止),什麼意外也不會發生的可能性,其實遠高於意外會發生的機率」,因此購買壽險對一般人來說,幾乎可以說是一筆虧錢的生意。

想當然耳,保險公司會根據幾十年累積下來的資料,經過概率的計算,設計出一套能讓公司賺錢的系統,讓投保者幾乎都是輸家。日本社會存在「為自己買保險,是一家之主理應做的事」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其實是保險公司為了市場行銷,所創造出來的「常識」。

我認為,人們應該試著從「對家人的愛」這種道德感,以及「結婚後就要加入壽險」等先入為主的觀念中脫離出來。

別急著解約!風險管理評估有必要

現實生活中,我曾從認識的人那兒聽過這樣的事:一位女子的丈夫在投保壽險兩個月之後過世了,多虧這個保險,才幫她度過了難關。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曾引用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中總會遇到三種坡道:上坡道、下坡道,以及『萬萬沒想到』。」

這個「萬萬沒想到」到底會不會發生,沒有人能說得準。如果在「萬萬沒想到」發生時,有事前先做好應對的準備,就可算是做好風險管理,此時使用保險就有其意義,於理也說得通。如果是已經投保的人,可以試著精算一下需要有保險的時期以及所需的金額,然後解除沒有必要的特約項目。所需的金額指的是,孩子到成人為止會用到的生活費和學費,這筆支出需要大約三千萬到五千萬日圓(約等同七百三十萬至一千兩百萬新臺幣)。只要孩子的人數增加,負擔也會加重。

但以上我所說的這些,是以配偶不會再婚為前提的情況。如果你不幸身故,配偶會考慮再婚的話,那麼保障額度也要做改變。

有住房貸款的人,通常會選擇加入「團體信用生命保險」。因為這也可以視作壽險的一種,因此如果還要另外投保的話,保障額度可以不用設得太高。當然,下定決心把保險解約掉也是可以的,只是中途解除合約的話,就算能拿回部分的退款,恐怕也是所剩無幾。

如果目前你已經買壽險了,不妨先以繼續下去為前提來審視保單內容;如果還是覺得這麼做只是在浪費錢的話,再來考慮進一步解約。

不買壽險也活得好好的人

反過來說,這個世界上也是有不買壽險也活得好好的人。大家認為,這種人會是怎麼樣的人呢?

他們就是懷抱「我才不會簡簡單單就翹辮子呢」這種信念的人。像這樣的人,不買保險也沒關係。不會在小事上糾結,為了活下去努力奮鬥的人,是不會輕易死掉的(反之,神經兮兮的人好像比較短命)。

事實上,社會中還是有菸不離手、大口吃肉,過了九十歲依然精神奕奕的歐巴桑存在,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比起保險費,壓力管理更重要保險是為了「萬一」時所準備的安心錢,有人把萬一的發生機率看得很高,當然也有人不這樣認為。對安心錢多寡的認知,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當人們被問到「要是『萬一』真的發生了該怎麼辦」時,卻很難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在陷入停止思考的狀態下,不假思索地去買保險。當然,也有人是才剛買了保險就發現自己罹癌,結果獲得一筆兩百萬日圓的保險金。對這樣的人來說,他們肯定會認為「大家還是要買保險比較好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想法。需不需要保險是一種「主觀」的認知。本書的內容,說到底也是我個人「主觀」的陳述。但在「主觀」背後,還是需要有明確的「依據」來做支撐才行。

因此,也應該存在「我不買任何保險,而是用儲蓄作為替代」這種選項才對。這麼做的話,保費既不會占用到家計的支出,我們還能把這筆錢運用在滿足度更高的事情上。

作者介紹|  午堂登紀雄

1971年生於日本岡山縣,日本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美國註冊會計師。曾於理特咨詢公司(Arthur D. Little)擔任經營顧問,幫助國內外公司,針對IT、資訊通信、流通、金融等經營上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和事業戰略的方案,經手過多起企業併購與再生的案件。公務之餘,也不斷磨練自已的投資理論,曾在一年之內將70萬日圓的積蓄,轉化為3億日圓的資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舟文化《金錢的才能:用20萬積蓄滾出8000萬身價!窮忙族變身億萬富豪的「加速創富」投資術》(原標題:壽險不是必需品)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