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建築知多少?護龍、銃眼、劍獅、過水亭等23種特色一次看懂,講出來長輩都佩服你

2022-02-01 10:00

? 人氣

台灣最初的古厝建築延續了閩粵移民的風格,從隘門到石敢當等設計,皆展現了傳統文化的樣貌。(圖/取自準建築人手札網站Forgemind ArchiMedia@flickr)

台灣最初的古厝建築延續了閩粵移民的風格,從隘門到石敢當等設計,皆展現了傳統文化的樣貌。(圖/取自準建築人手札網站Forgemind ArchiMedia@flickr)

宅院內外的空間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家庭生活的需求,內部通常依照主從與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來配置,以中軸線為主,正廳最為尊貴,故愈靠近正廳的房間地位愈高,而左邊(龍邊)比右邊(虎邊)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間」為衡量建築面寬的基本單位,每兩根柱或兩面牆身之間的距離為一「間」。居最中者稱「明間」,明間兩側稱「次間」,再向外稱「梢間」與「盡間」。

「間」多為奇數,如一、三、五、七、九、十一開間。院落規模的深度則以「落」或「進」稱之。例如,正立面第一組建築稱為第一落(進),其前院稱外埕,其後院稱內埕或天井,第二組建築則稱為第二落(進)……,依此類推。

古厝的空間配置

門樓:前埕外另建的獨立屋舍,有的設二樓,門樓兩側與圍牆相連。

(圖/取自Wikipedia)
桃園蘆竹德馨堂的門樓。(圖/取自Wikipedia)

水池:位於住宅前方,通常為半月形,除了風水的考量外,主要為防火、防禦、供水、調節氣候與養魚之用。

埕及天井:又稱「庭院」、「中庭」或「天井」,為屋舍之前或屋舍內所圍成的空地。內埕與天井是各廳房的光源,也是家居的重要活動空間。埕分內外,用途不同。外埕通常是曬稻、晾衣或農事工作的空間;內埕的私密性較高,多半是婦女操持家事或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門廳:為宅第的門面。院落的第一進通常會設門廳,供主人接待賓客之用。

正廳:又稱「正堂」,為民居建築組群的主體,位於正身中央的明間,是祭祀祖先、供奉神明以及接待賓客之處,裝飾較講究,也是全宅空間最高敞的一間。客籍人將廳稱為「堂」。

護龍:閩南人習稱「伸手」、「護室」、「室仔」、「間仔」,客籍人稱「橫屋」,金門人則稱「櫸頭」,位於正身左右,與正身呈垂直之長條房屋。

房間:位於正身兩側或護龍間內,主要作為起居或寢室之用。

廚房:俗稱「灶腳」,通常位於屋後側或邊間,可兼為用餐處。

步口廊:位於正廳或護龍屋簷下的走廊,為串連合院的半戶外環狀廊道。(參上頁圖)

軒亭:外島地區習稱「抱廈」,為正廳前出抬樑式構架的屋簷,突顯正廳的重要性,亦是良好舒適的遮蔭處。(參47頁圖)

過水廊:有稱「過水亭」,為聯繫正廳與護室之間的廊道,多見於多院落式的民宅內。若有隔牆,則稱為「過水廳」。

防禦設施

昔時墾拓,不但漢人時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漳、泉、客等漢人族群之間也常為爭奪土地而械鬥,再加上治安欠佳、盜匪出沒,同籍移民唯有彼此結社並互相機動支援求生存,私人宅第建屋時亦特別加強防禦設施,以抵擋攻擊、防範入侵。另外,除了防禦可見的敵人之外,對看不見的無形世界,如神鬼邪祟等無法解釋的現象,以及大自然的災害等,亦都需要防禦,因此居民設置各式辟邪物來撫慰恐懼無助的人心。

有形的防禦

刺竹林:台灣人的村落和住宅多半都以竹叢環護,並特別稱之為「竹圍」。

圍牆:圍牆在民居建築中具有多重功能,可用來劃分空間、連接建築、防禦外敵入侵,同時還有美化環境的效果。

銃眼:有稱「銃孔」或「槍孔」,即在外牆上留設一些孔洞,洞口內大外小,以利從內射擊,外部卻不易覺察其位置。

銃樓:有稱「望樓」或「銃櫃」,多為二層樓,可供瞭望與存放兵器,並有銃眼以利射擊,多見於偏遠山區的宅第或是官紳豪宅。

栓杆:為防門被輕易推開,故在實心板門背面再加上幾根橫木或豎木,以便將門牢牢頂住,稱為「栓杆」。而在門板下的地面相對位置鑿插孔,則稱為「伏兔」,以利豎栓杆上下槽對插。

隘門:於巷弄出入口所築的門,入夜或盜匪入侵時可閉門防守,主要為了防禦。

(圖/取自Wikipedia)
彰化鹿港後車巷隘門。(圖/取自Wikipedia)

無形的防禦

八卦:常置於門楣,將八卦或太極圖刻於石、磚或木材之上,不只是一種圖形或符號,也被民間視為可辟邪納福的守護神。

照壁:又稱「照屏」、「照牆」或「影壁」,即一片設於出入口正對面的獨立牆壁,主要作用是擋住視線,使人無法一眼望盡內部。朝內一面多寫有「對我生財」或「天官賜福」,乃對自我祈求福庇。朝外做獅子銜劍圖像,以屏除外界干擾。

石敢當:「石敢當」三字刻於石上有厭勝辟邪的作用,以防制路沖或風水沖,多設於牆身、巷口,或對著丁字路口處。

風獅爺:亦即「石獅爺」。金門的先民為求禳禍避凶,始於村口迎風處聳立一座似人、似獸、又似神的風獅爺,藉以「鎮風止煞」,是金門當地最特殊的人文景觀。

(圖/取自Wikipedia)
金門風獅爺。(圖/取自Wikipedia)

劍獅:有稱「獸牌」,置於牆門或門楣上,獅口所含的劍在民間信仰中,屬道教張天師斬妖捉鬼的七星寶劍。劍獅都置於內外空間交接之處,一方面可以抵擋由大門入侵的邪煞,護佑居家平安,又可藉這種神祕色彩來嚇阻陌生人入侵家園的意圖。

(圖/取自Wikipedia)
台南安平萬氏宗祠旁的阿福劍獅。(圖/取自Wikipedia)

守護神:即各路神明,有供奉於廳堂內的觀音菩薩、媽祖等,亦有供於室外的天官、村頭村尾的土地公、村落四隅布置的五營兵將等。

作者介紹|康鍩錫

文史工作者、社區大學講師。1985年起從事台灣古建築田野調查研究至今。曾任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

有多種古建築及裝飾相關著作:《台灣古厝圖鑑》《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鑑》《台灣門神圖錄》《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以上均為貓頭鷹出版),及《摘星山莊》《雕刻之美——林本源園邸》《桃園景福宮大廟建築藝術與歷史》《板橋接雲寺建築藝術與歷史》《泥塑剪黏之美——林本源園邸細賞系列》《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新竹市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

曾參與古建築調查研究:

《台北市傳統民居調查》《嘉義縣歷史建築調查》《台閩地區近代歷史建築調查》《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 《馬祖大埔石刻調查研究》《金門提督衙振威第修復工程》《梅鏡傅芳—台中大甲頂店梁宅研究與修護計劃》《走入老房子的世界》《桃園守護網桃園民居組調查研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貓頭鷹出版《空中看古厝(從建築格局到裝飾工法,空拍照、透視圖、紅外線攝影,深度導覽68棟台灣經典古厝)》(原標題:古厝的空間結構)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