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與金融風暴同年誕生,絕非巧合!中本聰挖出首個比特幣後,留下帶有玄機的訊息

2022-10-26 14:05

? 人氣

比特幣與金融風暴同年誕生,絕非巧合!(圖/Pxhere;作者/bitcointere)

比特幣與金融風暴同年誕生,絕非巧合!(圖/Pxhere;作者/bitcointere)

編按:金融風暴在2008年爆發,但比特幣也在那年誕生,《以太奇襲》一書指出,比特幣在當年誕生絕非巧合,從中本聰挖礦後留下的訊息可以看出端倪。

區塊鏈出現,人人可以自己開銀行?

加密龐克不斷改良之前的開發,到了2008年10月,終於出現重大突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某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人士,發了一封電郵給加密龐克的電郵討論群,信件一開頭就寫道:「我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P2P,不需要信賴的第三方。」

信中有個連結連到一份九頁的PDF檔,說明該系統如何運作。他建議使用「一個P2P網路,把交易連到一個不斷延伸的鏈條,藉此為交易附上時間戳記,而該鏈條是以雜湊函式來證明工作量」,如此一來,「一幣多付」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中本聰在名為〈比特幣:P2P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中,提議使用一種電腦組成的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每台電腦都為網路保存整個交易史的副本,那是記錄每個人資產的帳本。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載那個帳本到自己的電腦中,並加入這個網路。所有人都能看到完整的交易史,但交易背後的用戶都是匿名的,只能透過公鑰(由一堆字母和數字混雜組成)識別身分。只有用戶才能掌握取得比特幣所需的私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們真的可以成為自己的銀行。

每當執行一筆交易,資訊就會傳到該網路中的所有電腦,讓它們更新帳本。交易是綁在一起,形成一個資料塊。一旦那塊空間用完(現在是1MB),那些電腦就會馬上解一個複雜的數學難題,以驗證交易、在資料塊上加上戳印,並記錄在它們的帳本上。

這是使用加密雜湊函數完成的,它的運作方式就像一台神奇的亂數機,輸入任意長度的資料,都會吐出一組固定長度的字母與數字組合。電腦(或節點)使用所有最近、未確認的交易做為雜湊函式的輸入,想辦法把它們與任意資料組合起來,以得出開頭是「特定數量的零」的結果。

這是一種非常密集的電算運作,非常耗電。不過,一旦其中一台電腦得到答案,其他電腦就很容易檢查了。他們只需把答案輸入雜湊函數中,並驗證其結果是否包含特定數量的零即可。一旦節點同意那個戳印,資料塊就會計入帳本,並使用雜湊函式連到前一個資料塊,形成一鏈資料塊,因此名為「區塊鏈」。

所謂挖礦,就是解題

解開問題的電腦可以得到貨幣與酬金做為獎勵。交易費大都低於一美元,但最高曾飆至四十美元。這個解題過程稱為「挖礦」,在比特幣區塊鏈中,每個區塊大約需要十分鐘。

「新幣以穩定的數量持續增加,就像淘金客投入資源挖黃金以增加市面上的流通量一樣。以數位貨幣來說,投入的資源是電腦中央處理器(CPU)的時間與電力。」中本聰在論文裡寫道。

若要修改帳本,必須所有「礦工」都同意才行,這是這種系統很難駭入的原因。

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在於創造出一種由分散式參與者所組成的網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一個系統(所謂的「共識演算法」,在比特幣中就是「工作量證明」)來驗證交易,不需要第三方。已確認的區塊將包含前一區塊的加密雜湊函式,該函式把兩者串連在一起,使人幾乎不可能修改那個鏈結。

比特幣是這方面的第一個應用,但同樣原則也可以用來創造不同類型的網路。以比特幣來說,「比特幣」同時是這個區塊鏈及其加密貨幣的名稱(以首字母大寫的Bitcoin來指區塊鏈,以小寫的bitcoin來指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則是在以太網(Ethereum)區塊鏈上運作。有些區塊鏈沒有自己的加密貨幣。此外,區塊鏈也不是只有一條,每條區塊鏈都有獨一無二的特點,這就是為什麼一提到「在區塊鏈上」,有人會馬上反問:「是哪一條區塊鏈?」

為了響應開源碼的精神,比特幣是採開放協定,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修改,甚至複製以開發自己的版本。不過,想修改協定比較難,那需要協定的開發者把改變加入軟體實作中,而且大多數的節點與礦工都要執行新版軟體。

這是加密龐克給傳統金融系統的戰書

比特幣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於2009年開挖,此後這條鏈持續成長,每十分鐘就會確認一個新區塊,並隨著開採難度的增加,減少比特幣的發行量。比特幣的總發行量是以兩千一百萬個為上限。

參與研究「工作量證明」的哈爾.芬尼(Hal Finney)也是加密龐克電郵討論群的一員,他收到中本聰給他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程式設計師拉茲洛.漢耶茲(Laszlo Hanyecz)在2010年以一萬個比特幣買了兩片披薩,這是目前所知第一次使用數位貨幣購物(截至本文撰寫之際,這兩塊披薩的價值高達八千五百萬美元)。

比特幣誕生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並非巧合。在美國經濟陷入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衰退後,大家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和信任開始惡化。在腐敗的評級機構及積弱不振的監管機構縱容下,銀行對無力償還債務的人放款,再把貸款重新包裝成他們可以做空的複雜衍生性商品。等到金融體系崩潰,多數銀行又獲得政府的紓困,繼續營運。

中本聰在開採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中留下一則訊息,內容如下:

《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報導,英國財政大臣即將對銀行進行第二次紓困。

這則訊息是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證明第一個區塊是在那天或之後開採的,但這也提供了一條線索,說明這種P2P數位現金的靈感來自何處。這是加密龐克對其眼中具有嚴重缺陷的系統,做出的反叛行為。

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們能在幾分鐘內跨洲轉帳,不需透過中間人,也不必受到審查。沒有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主導貨幣政策,不必開設銀行帳戶,交易過程中也沒有處理者收取高額費用。沒有貨幣管制,只要能連線上網就能交易。貨幣價格是由自由開放的市場來決定。

作者介紹|卡蜜拉.盧索

加密科技內容平臺The Defiant創辦人,曾長期任職《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先後派駐布宜諾斯艾利斯、馬德里、紐約等城市,主跑新興市場、歐洲股市、數位資產等路線。她曾在智利最大報《水星日報》(El Mercurio)工作,並榮獲巴西證券交易所(BM&F Bovespa)頒發的「線上新聞寫作」首獎,是加密貨幣圈最多產、最受肯定的媒體工作者之一,常受邀在業界大會上演講與接受媒體訪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早安財經文化《以太奇襲:一位19歲天才,一場數位與金融革命》(原標題:加密龐克的狂想)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