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園辦過釣魚比賽?湖心亭其實是為他蓋的?這些「公園」小秘密,台中人都不一定知道

2018-02-05 17:04

? 人氣

圖片-1-264.png
1900年臺中市區計畫圖,來源:〈三十三年告示第五號臺中市區計畫〉,《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94冊,第4-2號,1900年2月5日。(圖片:故事提供)

至於公園內,除了於 1911 年興建神社之外,亦將劉銘傳興建的北門遷入公園內保存,同時設立後藤新平、兒玉源太郎等人雕像,頗具教化意義。1908 年為了接待來臺主持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大典的載仁親王,還特地興建了「御休憩所」作為休憩場所,這裡後來被稱作「池亭」,也就是現在的「湖心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片-1-265-768x546.png
山崎鋆一郎編著,《臺湾の風光》,和歌山市:山崎鋆一郎,1938。(圖/故事提供)

臺灣總督府銳意經營臺中市,多次實施都市計畫,重整並擴大了臺中市的規模,使臺中市變身成一個現代之都,特別是縱貫鐵路通車後,臺中市不僅成為農產品(例如稻米和香蕉)的運銷中心,甚至成為中部的商業中心。受益於此,臺中市人口快速成長,在 1905 年到 1943 年之間,由 15,003 人增加至 102,083 人,足足增加了 6.8 倍。人們豐衣足食之餘,漸有閒暇時間從事休閒活動,當時的臺中公園正好提供人們一個休閒的好處去。

臺中公園裡有一大水池,水池能做什麼呢?不外乎釣魚和划船吧!

水池內原本已就有鯉魚、鰻魚等魚,當時或許是有人見著一堆魚在水池裡游來游去,一時手癢開始偷偷釣魚,漸漸地釣客越來越多,最後政府禁不住這陣釣客潮,終於在 1919 年起正式開放民眾釣魚。當時的收費是開幕的五天內一小時收費 50 錢,開幕的一個月內降為每小時收費 25 錢,七個月後又再降至每小時 10 錢。隨著釣客逐漸增多,政府甚至還在 1929 年舉辦了釣魚比賽,可見當時盛況。

此時,眼尖的人見有利可圖,於是動了做生意的腦筋在此地設立養魚池,目的在出租魚池讓民眾釣魚,甚至還有一家料理店向臺中市役所租用水池,除了用來養魚外,也供民眾付錢釣魚,而釣來的魚也可以到這家店進行料理,又可再賺一筆料理費!如此一來,可養魚、又可賺小錢,可說是一兼兩顧,摸蛤仔兼洗褲,跟臺北外雙溪的那堆釣蝦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片-1-266.png
1929年臺中公園內的抓魚盛況。〈臺中公園の替へ堀〉,《臺灣日日新報》,10349號,1929年2月10日,第5版。(圖/故事提供)
圖片-1-267.png
這老兄抓了一條長四尺的草魚。〈臺中公園の替へ堀〉,《臺灣日日新報》,10349號,1929年2月10日,第5版。(圖/故事提供)

至於划船約莫始於 1927 年,該年已有業者與政府接洽,5 月 1 日起開始營業。當時準備了大、小兩種船隻,大船每半小時收費 40 錢,小船每半小時 25 錢。想像著你在船上悠閒地划著船,觀賞著這湖光瀲影,以及水下悠悠的魚兒。這般情景很容易讓騷人墨客詩興大發,1936 年一位名叫高文淵的文人便題了一首詩,「小亭休憩爽吟情,一艇悠然水上行。閒話不知歸去晚,驚看樹外夕陽明。」

除了釣魚和划船之外,許多公共活動也會借此地舉辦,像是類似臺灣夜市的「納涼會」,年之初在公園內的神社舉辦「新年祭」、紀念天皇誕生的「天長節」,紀念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臺灣神社祭」等等,舉辦的活動相當多元,可看出日治時期的臺中公園在臺中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特別是 1926 年時舉辦的「中部臺灣共進會」,這個用來展示臺中市政成果的活動,將第四會場的「林產館」設於臺中公園,當時還在園內興建「演舞場」,以供表演者跳日本舞蹈或者演一些臺灣傳統戲劇。

若走入現在的臺中公園也許會發現,日本的印記已因政權更替而淡化許多,一些象徵日本的名稱、雕像和碑文都已被改名、更換或撤除,化為歷史的一部份,唯一不變的是當時刻意營造的休閒與教化功能,從戰後的幾次更名、拆換可看出,對統治者來說教化功能也許是最重要的,但對人民來說,休閒才是公園存在的本質吧!

13999003438_90ad9cf462_k.jpg
臺中公園(圖/Ken Wang│故事提供)
圖片-1-268.png
現在的臺中公園導覽圖(圖/故事提供)

 

文/阿綸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原標題:【故事臺中】可釣魚、可划船!臺中公園什麼時候開始這麼好玩?)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