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與疫情恐成新常態 富邦金控:要學會與風險共存

2021-08-13 09:40

? 人氣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民眾與企業該如何因應挑戰,降低風險?(資料照/盧逸峰攝)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民眾與企業該如何因應挑戰,降低風險?(資料照/盧逸峰攝)

受氣候變遷影響,洪災、旱災在全球世界各地出現頻率愈來愈高,2021年初,台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多個地區面臨限水、停耕等情況,不僅對民眾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更導致農民、店家生計受到影響;而六、七月南台灣大雨不斷,河水暴漲、土石流災情頻傳;加上新冠疫情升溫,對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無疑是雪上加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過去被大家認為是『百年一遇』,但其實極端氣候的發生,未來恐成為『新常態』。」台灣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文科指出,氣候變遷引發的天然災害不僅造成生命及財產損失,極端氣候還可能導致缺水、缺電危機,甚至加速傳染病的擴散。

面對氣候變遷與疫情的雙重衝擊,民眾與企業該如何因應挑戰,降低風險?

當災害已成事實 你我的巨大挑戰:適應氣候變遷

「在管理風險前,應該先學會辨識風險,才能提前做防範。」許文科指出,氣候變遷造成的風險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實體風險(Physical Risk)」像是淹水或強風摧毀措施,這類型因為極端氣候事件所造成的損害,一般民眾或企業都可能面臨這類風險;第二類「轉型風險(Transition Risk)」則是因應政策法規或社會氛圍改變所衍生的營運風險,例如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可能就會遭到淘汰,企業為朝向低碳轉型而使得營運成本增加;第三類為「責任風險(Liability Risk)」,隨著國際上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未善盡氣候風險的管理而導致的風險,像是企業形象受損,甚至可能面臨訴訟究責、求償的風險。

這三類風險各有不同的因應做法,許文科表示,針對「實體風險」,可透過減量和調適來降低風險。例如富邦金控響應政府環保政策,持續推動節水、節電,並訂定2025年用水減量10%、用電減量12.8%的目標。透過各項措施,往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

「目前極端氣候已成為新常態,既然無法克服,就想辦法與大自然共存。」許文科指出,比如預估某些地區有土石流發生的可能,先將民眾撤離,或在颱風來臨前做好防災準備;另一方面民眾或企業也可透過購買天災保險,將風險轉嫁,讓災害降至最低。

針對「轉型風險」,低碳已是潮流所趨,企業如果能夠險了解消費者需求,就能掌握機會。舉例來說,台灣空氣污染嚴重,而空污最大來源是汽機車排放,因此有保險業者推出UBI(Usage-Based Insurance,使用基礎計費保險)保險商品,根據汽車行駛里程來計算保費,使用越少保費越低,既對環境友善,也能擴大商機。此外,如富邦持續因應氣候變遷作出具體承諾,針對電廠、煤礦業、水泥業、石化業及鋼鐵業等五大高碳排敏感性產業擬定准入及撤資標準,運用金融業的資金優勢,促成各產業永續經營發展。

至於「責任風險」,近年來,國外企業面臨氣候訴訟案例增加,若透過ESG資訊揭露,溝通企業因應氣候風險的計畫以及調適作法,以強化外界對企業的瞭解,例如富邦金控2020年度CSR報告書便首次導入「永續會計委員會(SASB)指標」,更在今年率先發布金融業第一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瞭解組織重大風險,並可評估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

富邦金發布金融業第一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圖/富邦金控)
富邦金發布金融業第一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圖/富邦金控)

風險模型、損害防阻, 帶動價值鏈永續轉型

隨著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及本土疫情肆虐,不少民眾及企業都遭受嚴重的財務損失,例如最近南部暴雨,百餘戶民宅淹水及膝,家具及車輛泡水損失慘重,或是企業因災情、疫情停工而影響財務表現,造成投資人慘賠;金融業也是一樣,例如2005年重創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的卡崔娜颶風,造成高達1250億美元的災難損失,其中半數即是由保險公司支付。

金融業不僅是穩定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更扮演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的推手。金融業該如何做好自身的風險管控?進而協助客戶轉型?

富邦金控以構成氣候敏感性三大因子:「暴露度」、「危害度」與「脆弱度」,進行相關業務的氣候風險評估與鑑別,透過系統化的評估流程,同時配合氣候情境分析,作為公司未來策略規劃及投融資組合的評估資訊,像是針對電廠、煤礦、水泥、石化及鋼鐵業等高碳排敏感性產業,擬定准入及撤資標準,推動綠色授信、參與綠色投資、發行綠債等行動,全力支持綠色企業,帶動價值鏈永續轉型。

此外,也攜手產官學共同面對氣候變遷,例如富邦產險與工研院綠能所、國際巨災模型領導者RMS、台灣風險管理公司合作開發風險評估模型,以及與全球領先的災後復原公司德國BELFOR合作,建置具體的損害防阻措施,協助客戶災後快速復原,並利用地震險、颱風險、洪水險、營運中斷險等多元保險商品,提供企業與社會大眾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也首度計算投融資創造的價值,以2020年來說,下游投融資活動共帶動產業鏈新台幣6兆元產值,創造133萬個就業機會及6775億元薪資收入,所產生的影響力占整體價值鏈影響達95%以上,充分展現金融業的正向力量。

富邦產險與全球領先的災後復原公司德國BELFOR合作。(圖/截取至富邦金控官網)
富邦產險與全球領先的災後復原公司德國BELFOR合作。(圖/截取至富邦金控官網)

攜手產官學、做好準備,共同面對氣候議題

除了協助客戶減緩實體與轉型風險,金融業本身也會面臨營運的風險,氣候風險的衡量就至關重要。許文科坦言,氣候風險基本上都是偏向未來氣候的評估,加上過去沒有足夠的資料,只能做定性風險分析,評估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但隨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針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綜合評估報告(AR6)的出現,以及科技部推出的「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提供民間企業做進一步的加值及應用,定量風險分析可以做的越來越好,讓企業對未來風險的面貌更瞭解,從而做好準備。

儘管受到氣候變遷與疫情影響,富邦藉由風險管理機制、永續金融評估程序及因應措施,相關風險仍在可承受範圍內,持續朝永續金融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協助利害關係人(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轉向低碳經濟、支持相關基礎建設。雖然減緩全球暖化不容易,但誠如富邦在TCFD報告書中承諾,「氣候議題是全球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也沒有人能獨力應對,我們將積極並串聯產官學各界共同面對氣候議題,與國際攜手並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