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罵到大的孩子,長大後逃不過3種面貌!心理師揭錯誤管教可怕後果,自信就是被你罵掉的

2021-05-30 08:00

? 人氣

小時候常被父母辱罵的孩子,長大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示意圖非本人/toya@photoAC)

小時候常被父母辱罵的孩子,長大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示意圖非本人/toya@photoAC)

編按:「你每次都這樣,難怪成績不好!」、「真不知道你以後能做什麼」,如果以上對話你覺得似曾相似,不管你是有意或是無意對孩子這麼說,看似為了他們好,其實都會默默在他們心裡埋下自卑的種子,更會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複製你的教養模式,繼續用這種方式教育下一代。

凡是自覺渺小且無足輕重的人,會覺得其他所有的人都很厲害、很強大、很漂亮、很有成就,或很幸運。為了讓自己「覺得」可以和別人平起平坐,他們會設法讓對方感到羞愧,也就是讓對方覺得自己不重要、不優秀,或不如別人。此外,為了讓自己迴避本身的羞愧,他們還將自身的羞愧轉嫁到別人身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常羞辱別人的人,往往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造成的傷害

羞辱別人無疑是一種轉移力量(Kräfte zu verschieben)的嘗試,而且大多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這種做法其實隱含著某些對自己有利的優點:

羞辱別人可以讓我們獲得行動力,我們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也因而活躍起來。因此我們很快便覺得,自己比羞愧時(在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下)的委靡不振更加強大,也更有力量。

羞辱別人可以讓我們陶醉在自我的價值和做人的尊嚴都獲得提升的錯覺裡

羞辱別人隱含著對方承認不如我們的可能性:「是啊,你是對的。我實在不如你。」

羞辱別人可以讓我們避免內省所帶來的痛苦。這麼一來,我們不僅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羞愧,反而還可以聚焦於別人的慚愧與自卑。

以下這段節錄自法國男同性戀作家愛德華.路易(Édouard Louis)自傳體小說《跟艾迪了結》(En finir avec Eddy Bellegueule)的內容,便清楚顯示出羞愧轉移的運作方式:「那時我大概在唸九年級,不久就要從初級中學畢業。我們班上有個看起來比我還女性化的男同學,綽號叫『娘娘腔』。他從不和我交談,也不想分擔我因為女性化而受到的恥辱,所以我很討厭他。不過除了怨恨以外,我還覺得自己和他之間存在著某種連結,那其實是一種終於知道有人與自己同屬一類的喜悅......某天,他在教室外的走廊四處叫嚷,當時我因為那裡有許多同學聚集,便叫他『快閉嘴,你這個娘娘腔同性戀!』霎時間所有同學都笑了起來。他們先看著他,然後又轉頭注視我。這一次我總算在校舍的走廊上當著大家的面,把我因為女性化傾向所承受的恥辱,轉移到他身上了!」

1. 藉由負面用語而使人感到羞愧

在親子關係裡,存在著巨大的權力落差。當父母以「你很懶惰」、「你愛撒謊」、「你就是一事無成」來數落孩子的性格時,這些言語在孩子身上所產生的負面作用,已遠遠勝過在成年人身上。就連父母對事情的詮釋,也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你這麼做擺明是要讓我生氣!」「每次我想休息時,你就來煩我!」或「你只想操控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