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和你的生活習慣有重大關係!醫師公布2種最糟糕的飲食方式

2021-03-25 11:57

? 人氣

胃食道逆流是不少人的夢魘。(圖/取自pakutaso)

胃食道逆流是不少人的夢魘。(圖/取自pakutaso)

究竟哪些人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呢?簡單來說,就是胃酸分泌多,以及經常逆流的人。胃酸分泌多以及經常逆流的人,通常受到各種要素所影響,例如飲食習慣、年齡、姿勢、體型、壓力,再加上目前的疾病、過去的疾病等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高齡者

上了年紀之後,胃酸分泌量會減少,但在另一方面,食道與生俱來防止逆流的功能會變差,吞嚥食物的功能也會衰退,因此逆流物會變得很容易停滯在食道。

2.生活習慣有問題的人

飲食習慣1:攝取不好消化的食物

長期以來攝取不好消化的飲食,很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

最具代表性的食材,就是脂肪多的食物,因為在胃部滯留的時間很長,會促進胃酸分泌。會對胃部造成刺激的辛香料、咖啡、酒,也是同理可證。

飲食習慣2:飲食方式不容易消化

飲食方式也會造成影響。吃東西不會充分咀嚼的人,也容易罹患胃食道逆流症。只要吃東西,胃酸就會分泌,因此「大胃王」也很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還有邊走邊吃,或是吃完東西習慣馬上躺下來的人,都會妨礙消化。

體型:過胖或過瘦

一般來說,「體重過重的人容易得逆流性食道炎」。當腹部長滿內臟脂肪(並非皮下脂肪),胃就容易受到壓迫,所以容易引發胃酸逆流。事實上,BMI(表示肥胖度的身體質量指數)高的人,都有容易罹患逆流性食道炎的傾向。反之,非糜爛性胃食道逆流症的人,與BMI之間並沒有明確的關聯性。

並非起因於生活習慣,但是腹圍同樣會變大的孕婦,通常也容易得到胃食道逆流症,原因是隨著子宮容積大幅增大,腹部壓力急劇升高。

在另一方面,雖然看似十分矛盾,但是據說BMI低、過瘦的人,也容易患上胃食道逆流症。瘦子大多都會胃下垂,可能是將食物送至胃部的速度太慢所導致。此外,身材愈纖瘦的人,胸口灼熱的情形愈多。

姿勢:駝背、前彎

後背或腰部一旦彎曲,施加在腹部的壓力就會變大,因此胃液會變得容易逆流。

此外,會駝背的人只要一仰躺下來,胃就會高於食道,所以逆流物會無法回到胃部,而停滯在食道。

經常呈現前彎姿勢的人,施加在腹部的壓力會變大,所以也會出現相同情形。

順便提醒大家,一直將皮帶束緊或是穿著束腹的人,同樣會在腹部施加壓力。

健康狀態:容易便祕

經常便祕的人,也會有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的傾向。因為便祕導致腹脹後,胃會受到腸道壓迫,容易引發食道逆流的現象。

3.壓力大的人,務必減少攝取以下4種食物

另外,精神壓力大的人,似乎也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

其中一項原因,據說是因為壓力會導致「食道黏膜變敏感」。

另一項原因,則是壓力導致「大腦會變得想吃刺激性強的食物」,飲食習慣會改變。辛香料多的食物、鹽分高的食物、油膩食物以及酒類等等,都會對胃造成刺激,讓人開始喜歡吃不好消化的飲食,最終才會演變成胃酸增加。

一旦感染幽門桿菌,恐罹患胃癌

缺乏幽門桿菌的人

胃一旦感染了幽門桿菌,就可能罹患胃癌。但在另一方面,感染了幽門桿菌的胃,黏膜會受損而變得不健康,胃酸分泌會減少,即使收縮食道的肌肉鬆弛了,也不容易引發逆流。就算發生逆流了,胃酸的酸度也不會太強,因此才會不容易發炎。

所以,為了治療胃潰痬等疾病而消除幽門桿菌的人,在胃酸分泌變活躍之下,容易罹患胃食道逆流症。

食道裂孔疝氣的人

一部分的胃跑到胸部,有「食道裂孔疝氣」的人,同時併發逆流性食道炎的案例並不在少數。有此一說,食道裂孔疝氣本身就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症。

會誘發逆流性食道炎的是「內臟脂肪」還是「皮下脂肪」?

「內臟脂肪」是長在腹部臟器周圍的脂肪,「皮下脂肪」則是長在皮膚底下的脂肪。男性多數屬於內臟脂肪型肥胖,女性則有皮下脂肪型肥胖較多的傾向。

會誘發逆流的是內臟脂肪,因為內臟脂肪增大後,胃內壓力就會上升,所以皮下脂肪並非誘因。

內臟脂肪太多,會導致各式各樣的疾病,但內臟脂肪也有一項特徵,就是比皮下脂肪更容易消除。

感染「幽門桿菌」的日本人變少,「胃食道逆流症」的人卻增加了

胃食道逆流症的患者,近年來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幽門桿菌(正式學名稱作Helicobacter pylori)的感染率下降了。幽門桿菌會導致胃癌,近十幾年來,感染人數的比例驟減許多。

驟減的背後因素,在於衛生環境的變化。過去日本到處都設有水井,鄉下地方有農田及堆肥,這些都是幽門桿菌的溫床。

在農田裡遊戲的孩子們,就會感染幽門桿菌。家裡有一個人感染的話,只要一起吃火鍋,或是父母嘴對嘴餵食幼兒,大家都會全部感染。

這樣的環境減少後,日本人整體的幽門桿菌感染率才會大幅下降。此外,因為大家開始了解「感染幽門桿菌的時間愈長,罹患胃癌的機率愈高」,所以接受幽門桿菌「除菌治療」的人也增加了。

愈來愈多人沒有幽門桿菌,擁有健康的胃之後,反而出現了胃食道逆流症增加的矛盾現象。

依據統計結果發現,幽門桿菌感染者從70.5%(1998年)持續下降至52.7%(2005年),反觀逆流性食道炎卻從1.4%上升到6.6%,也就是增加了4.7倍(男性為6.6倍、女性為2.7倍)。

作者介紹|李龍騰

現職:臺北仁濟院總院長/臺大醫學院兼任副教授/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家庭醫學會副理事長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博士/臺灣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碩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民《快速入門!臺灣人不可忽視的百大病症》(原標題: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的人)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