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為何屍體會發臭?過了多久全身會僵硬?專家揭開驚人真相

2021-03-28 10:16

? 人氣

人死後多久屍體會發臭?多久會全身僵硬?(圖/取自youtube)

人死後多久屍體會發臭?多久會全身僵硬?(圖/取自youtube)

屍體腐敗的過程讓人想起來就會覺得很恐怖,不過別擔心,我會盡量用歡樂灑脫的語句來描述這個過程。如果你此時正身處法醫實驗室中,建議你把手裡的解剖刀交給旁邊的專家,免得一緊張刺到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體(當然也包括大部分動物)在失去生命活性之後,即使沒有外界的昆蟲和微生物入侵,自己的內部也在醞釀著造反了。由於心臟停止跳動,人體細胞失去供血,大腦作為耗氧量最大的器官,腦細胞會在幾分鐘之內死亡,其他的細胞有些會存活好幾天,但是大腦死亡了,其他細胞也無力回天。人死後一分鐘,皮膚顏色就會因為血液不流通而變化,全身的肌肉也呈現放鬆狀態。由於沒有血流,自然也就沒有血壓,死後四五分鐘,放鬆的眼球會因此變得扁平,瞳孔擴大,此時眼睛看上去像是玻璃的「晶體」。

古代中醫經常會說某些疾病是由心火、肺火、胃火等引起,這些只有華人才有的比喻很有意思,推測人死後,這些火也都一起滅了,人體無法像之前那樣保持恆定體溫了。根據相關統計,活人「口腔溫度平均值為37.19℃,正常浮動範圍為36.7℃~37.7℃;直腸(肛門)溫度平均值為37.47℃,正常範圍為36.9℃~37.9℃;腋窩溫度平均值為36.79℃,正常範圍為36℃~37.4℃。」一般測體溫都測這三個地方,人去世後會用特殊的屍檢溫度計插在腎臟等器官上測定。有耐心的研究者測定,人去世後,由於體溫還能以傳導、輻射、對流和水分蒸發等形式擴散到外界,人體會以平均每小時0.8℃(具體還要考慮當時的環境溫度)的速度降溫,直到與外界環境溫度相等。同時,身體也開始僵硬(專業詞彙稱為出現「屍僵」),關節無法彎曲,整個體表變得像木頭或者硬橡膠一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死人手指掰不開」的殭屍階段。成為殭屍後,就算替他穿上鋼鐵俠的自動盔甲,他也無法做出正常人的動作了,更別說出現詐屍後跳著追人這類高難度動作。

一般來說,周圍溫度越高,屍體僵硬越早,之後僵硬消失得也越早,反之,僵硬出現得晚,消失得也會更晚。不同年齡的死者僵硬程度也會不一樣,老弱病殘幼的個體因為肌肉不發達,所以僵硬出現得早,消失得也早,這或許可以解釋《植物大戰殭屍》裡頭的看報老漢殭屍和小鬼殭屍為什麼跑得比較快。至於那些從來沒鍛鍊過的小嬰兒,有時在死後10~30分鐘即可發生屍僵。成熟嬰兒的屍僵較明顯,那些細嫩得如雞蛋白一般的未成熟嬰兒屍僵較弱,持續的時間也短,所以有時甚至不易察覺。而肌肉越發達,僵硬出現得就越慢,看來平時多鍛鍊身體還是有好處的呢。另外,如果是因為觸電、重病、中毒等原因死亡,由於肌肉蛋白質變性,所以屍僵會出現得更晚也更弱,但是因為上述肌肉變性而突變為超級英雄是絕對不可能的。

屍體僵硬通常從咬肌開始,通常死者的顏值在這時候就開始降低了。接著僵硬現象會逐步往下蔓延,一直到腿部。不過在常溫狀態下,屍體的腐敗還會繼續,僵硬狀態在24~48小時後會緩解,如果不加以處理,有些部位甚至會達到柔弱無骨的效果,這時候如果能動,那就可以當瑜伽大師了。三天至一週之後,屍體的僵硬現象會澈底消失。寫到這裡,我真的很佩服發現這一現象的那位科學家,能讓屍體在常溫中放一週,膽子也是很大,我真心希望他只是在觀察死老鼠。不過,其實這都是「小case」,專家更拼的行為還在後面。

真實情況是,自1971年起,為了研究屍體腐敗的過程,美國三所大學(西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和德州大學聖馬科斯分校)特地成立了所謂的「屍體農場」,以無人認領和捐助的屍體為研究對象,專門研究屍體的腐敗過程等問題。在此,非常愛吐槽的我也不好意思吐槽了,只能為那些在這裡工作的人們獻上我的膝蓋,感謝他們為法醫學做出的貢獻。

說了這麼多,好像還沒有提到屍體是怎麼腐敗的。堅實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打破,屍體腐敗並不是從表皮開始,而是從內部。死亡兩三天後,腐爛由腹部開始,而造成腐爛的元素,曾經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盟友。我們每個人胃裡都存著大約一公升的危險液體,這就是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只要你吃東西,這東西就不斷分泌,一旦胃酸罷工,你就會消化不良,胃酸連金屬都能消化(為了生命安全請勿吞鐵做實驗),但是為什麼不會消化自己的胃呢?答案就在胃黏膜,胃黏膜就像胃裡的衛兵,時刻保衛著胃囊的內壁,它們是不怕酸的,在它們的守衛下,胃酸就只能乖乖切菜(弄碎食物)了。

胃黏膜壽命很短,要經常更新,不斷由胃的內壁細胞製造新的黏膜。可是人一旦去世,胃黏膜自然也無法再生成,沒有了保全,這群危險的胃酸勞工就開始造反了,先衝破胃壁再說!

接下來的過程不用我多描述,衝破胃壁的胃酸彷彿一支超能力部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我們連鐵釘都能消化,還在乎幾塊不新鮮的肉嗎?

腸道中的消化液也不甘示弱,本來用於分解食物的消化液此時此刻全都按捺不住,胃液和腸液以及其他所有消化液的造反過程,在法醫學上有一個專業詞彙,叫「自家消化(autolysis)」。腸道中的細菌種類也十分豐富,在人活著的時候,它們可以說和人是共生關係,在幫助人類消化吸收這方面功不可沒,可是人一旦逝世,這些細菌也不再那麼乖巧,反手就開始瓜分老朋友的肉體。因此,在死後數小時,細菌就能透過分解蛋白質等有機物,產生硫化氫(臭雞蛋的氣味)、氨氣等有異味的氣體。

人口腔裡的細菌也是數量眾多,常見的就有六百多種,總數則超過了地球人口。這些細菌當然也不甘寂寞,順著口腔到鼻腔、耳咽管(eustachian tube),再和這裡的細菌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先攻下附近一顆大軟柿子再說!至於這顆大軟柿子,當然就是曾經擔任司令部的柔軟多汁的大腦。由於細菌通常分裂繁殖,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繁殖得非常快,屍體對於它們來說是絕佳的食物來源,不瘋狂擴張還等什麼呢?所以世界上不存在「殭屍吃了你的腦子」這種情況,反而是被不起眼的細菌吃掉了。

胃酸、腸液和細菌在沒有免疫系統的人體內鬧了個天翻地覆,此時身體的本質已經產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就算請神仙也沒有用了,所以說什麼還魂仙丹吃了能讓死人復活,請務必不要相信,迷信都是騙人的。

人體內的各種其他酶(也就是生物催化劑)也不吃素的。在人活著的時候,催化酶是推動各個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是人死後,它依舊活躍,為屍體的腐敗添柴加火。由於催化酶本來就是人體自己分泌的,無論有沒有細菌都會存在,所以由於它們的作用而引起的細胞溶解,被稱為屍體的「自溶現象(autolysis,俗稱自我消化)」。在人去世後,人體的所有組織都逃不脫「自溶的魔咒」,即使是八週以上的胎兒,在無菌的羊水浸泡下也會產生改變,被稱為浸軟兒。有些臟器自溶較快,比如大腦、胰腺、腎上腺、胃黏膜等,甚至會完全破壞其組織細胞。另一些器官,比如肝、腎、脾臟等,自溶比較慢,也是先變得質地鬆軟,最後細胞結構被破壞。新技能找到了有沒有?下次買豬肝或者其他生鮮肉製品的時候,那些鬆軟得有點不正常的,肯定是不新鮮的!

從生態鏈的角度說,自溶現象的存在為許多動物提供了更易於獲取的食物來源(食肉昆蟲對於死者的各種大不敬的行為我們以後再說),聽上去好像挺大公無私的。不過,屍體上的各種小動物也是法醫工作中需要用到的重要證據。

死亡三四天後,腐爛從腹部擴散,人的靜脈變得較為褪色,五六天後,由於細菌分解產生了氣體,人體會變得腫脹,皮膚會出現水泡,血沫有可能從口鼻處流出來,讓人誤認為屍體還能「上火」;八到十天後,部分人的舌頭會伸出來,這時候就算生前再可愛,也起不到賣萌的效果了。三週至一個月後,人的組織開始變得越來越軟,甚至開始液化,漸漸「零落成泥碾作塵」,牙齒和指甲也開始脫落。幾個月後,脂肪會變成綠色物質,有點像綠蠟,因此機智的專家替它取了個專有名詞叫「屍蠟(adipocere)」。最終屍體會完全看不出相貌,除了骨頭和頭髮之外,其他的東西都回歸大自然,難以維持原狀。

作者介紹|王朕乂

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心理諮商師。長期進行各類題材的寫作,曾從事過司法工作。文風不拘一格,從懸疑到幽默都能駕馭。作品涉及推理、科技、歷史、幽默故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已出版偵探小說《朱公案》系列、《心理師探案》系列等作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清文華泉《亡者來訊沉默的證據:自殺?謀殺?隨法醫的解剖刀來一趟重口味之旅》(原標題:失去生命的身體如何變化)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