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棍棒敲打、電擊到喝酒…麻醉技術有多狂?手術前用7張圖,搞懂麻醉師對你做什麼

2017-11-02 12:12

? 人氣

另外,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險狀況,麻醉醫生會視情況,要求患者在麻醉與手術前停止服用某些藥物,舉例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抗凝血藥,避免手術時的出血現象
口服降血糖藥,避免全身麻醉時的代謝性酸中毒現象
抗憂鬱藥物,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 MAOI)
高血壓藥物,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beta blocker)

1
 

詢問個人資料與病史

為了確認麻醉方式與用藥,麻醉醫生在手術前會先向患者詢問個人資料、開刀部位、病史等資訊。此外,麻醉醫生也會向患者與家屬說明麻醉流程、潛在風險,並簽署同意書,除了讓患者明白接下來會面臨的狀況,也可減少醫療糾紛。

麻醉前給藥

在這個階段,麻醉醫生會依患者情況給藥(例如 midazolam),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感,或是協助放鬆,待患者情緒平穩後,麻醉才正式開始。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在服用麻醉前藥物後,便會接受注射,接著失去知覺,全身麻醉除了知覺外,意識也會暫時地喪失,為了完成全身麻醉,麻醉醫生還有兩個步驟要走。

1
 

全身麻醉階段

麻醉誘導

在麻醉誘導階段,麻醉醫生會先為患者提供氧氣,讓患者在插管前仍有足夠的氧氣供給,同時將麻醉藥以靜脈注射方式,注射至患者體內,患者將在數分鐘內失去知覺與意識。當患者進入麻醉狀態,就可進行手術。

1
 

麻醉維持

進入麻醉狀態後,由於肌肉鬆弛緣故,患者將無法自行呼吸,因此麻醉醫生還會執行氣管插管,為患者暢通呼吸道。

雖然患者已進入麻醉狀態,但麻醉誘導階段的藥效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須不斷給予麻醉藥物,以維持麻醉深度,通常以藥物注射,或以氣體方式,從氣管內管送至患者體內,直至手術結束。

麻醉後的恢復與副作用

手術後,患者會被送至恢復室做進一步的觀察,待患者恢復知覺、意識後,才會轉送病房休養。

不過,麻醉藥物仍有可能造成某些副作用,患者甦醒後,可能會經歷噁心、嘔吐或喉嚨疼痛,這些症狀大約持續一天後會消失。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傷口疼痛,醫生會視情況給予止痛藥,協助患者復原。

1
 

嚴重副作用─惡性高熱

惡性高熱 (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 是麻醉藥物的嚴重副作用,誘發物主要為全身麻醉時的吸入性麻醉藥,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男女比約2:1。

出現惡性高熱時,患者會有肌肉收縮現象,並消耗過多氧氣,造成體溫上升、體內二氧化碳增加,進而造成心律不整、多重器官衰竭,嚴重時可能死亡。

但是,惡性高熱是可早期發現及治療的症狀,目前的治療藥物為 dantrolene,且麻醉醫生會全程監控麻醉前後患者的生理狀況,故不必過度擔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