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師怎能說身心症是「裝」的?他一句話戳破,汙名化精神疾病帶給社會的嚴重性

2017-10-02 15:34

? 人氣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政論節目被主持人趙少康問到「阿扁的病是不是裝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回答:「我來講一個笑話,我第一次去找老柯(柯建銘)就跟他說,阿扁的病不用裝,他是真的病!他一開始是裝的,後來變成真的病,台語叫做「凝」,一開始中文叫『身心症』,後來看電腦斷層真的是大腦前葉有萎縮,所以,心情不好會死人,一開始他真的有點…也不是說裝,但是後來也不用裝,所以我跟老柯說,不用裝他是真的病!」

許多媒體針對此段發言下標「柯文哲爆料阿扁裝病」,隨後,市長受訪強調,他在傳達「阿扁是身心症,一開始身體沒有病,但是心情不好,後來發現腦袋病變,心情不好會死人,器官都會壞掉。」因此讓不少人將「身心症」和「裝的」劃上等號,但事實真是如此?我們訪問到著有《失眠勿擾》一書的精神科醫師黃偉俐,針對身心症一詞做些釐清…

身心症是裝的來?

身心症的定義是:「以生理症狀為主,但其診斷與治療特別要考慮到心理因素的疾病。」廣義的說,即使發病的原因是生理上的因素,心理因素在其過程中卻具有主要意義的病例均屬於此。包括: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腸躁症、氣喘、自律神經失調症、頭痛等。

英文的原名是psychosomatic disorder,認為是情緒〈心理〉影響生理〈身體〉,心身症翻譯是比較符原意,但後來變成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兩者可以相互影響。

不管是心身症或身心症,嚴格來說都不歸屬於精神疾病“診斷”的一種,只是一種形容詞而已。更何況阿扁的腦部掃描結果確實有異常,只是症狀和檢查結果的關聯性是否一致,是否症狀真有那麼嚴重,這是柯文哲市長該講的,不是用「裝」來形容。也不該歸為身心症,有違精神醫學專業範圍,非其外科醫師所當為。

裝病是根本沒有任何生理症狀,症狀都是裝出來的,但是以現在的醫學檢查,要裝病沒有100多年前佛洛伊德時代那麼容易。柯市長完全沒有必要講阿扁是自己裝出來的,而且一些初始症狀也可能是腦部退化的先驅症狀,像手抖。講病人是裝的〈不管正確與否〉既侵害病人權益,也違反醫學倫理,該移送倫理委員會。

如何診斷「心理生病」?

基本上「心理生病」是大家一般性的用法,從精神醫學的角度,所有疾病都有其可能的致病機轉和解釋,主要是腦部的化學物質,個別區域,或整體腦細胞健康狀態出問題。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辦法檢查出來,必須靠診斷準則〈依靠大數據歸納分析〉和醫師的經驗。

必須強調阿扁的醫療假釋和「身心症」、「心理生病」並無關係,是神經檢查、腦部掃描的結論,應該歸於「神經疾病」。

很多人有身心症,卻無病識感?

主要是「精神」這兩個字太抽象,英文〈源自希臘文PSYCHO字首〉原意是靈魂,後來慢慢知道是指人思考跟情緒等高階認知功能〈感覺、運動一般講較原始,和動物一樣〉,但是翻譯成心智也很奇怪,因為心指的是情緒跟想法,又會和心臟混淆,是故有些兒童精神科改名為兒童心智科。

像過去「精神分裂」更是一個科學上、邏輯上都錯誤,卻造成汙名化跟恐慌的壞名詞,現在已改名「思覺失調症」。

相同的身心症〈精神官能症也是〉也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卻缺乏科學化、精確化的名詞,現在有更好的分類,像情感性疾患,還有焦慮性疾患,包況大家孰悉的「恐慌症」、「強迫症」,還有和身心症最相關的「廣泛性焦慮症」。

這些病人至少佔人口數的1/4以上,因為精神疾病的汙名化,造成大家的誤解、拒絕,缺乏病識感,甚至到別科各處求診,勞民傷財。

心情不好會死人,器官會壞掉?什麼情況該主動就醫?

這得看心情不好怎麼定義,但是器官壞掉是缺乏足夠科學根據的,很多都跟疾病造成的生活障礙、缺乏運動有關。至於心情不好到腦壞掉,是柯文哲講的過度誇張了。

但人體的確很奧妙,不可否認生理與心理是交互作用影響的,好比長時間處於緊張情緒裡,人會沒有食慾,因此,透過一些生理症狀表現,可以觀察到是否需要求助精神科。

例如:腸躁症、頻尿,胃脹、胸悶、心悸、頭痛,長期失眠,但經過適當科別檢查後,假如沒有異常發現,治療也不見好轉,那麼就表示應該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因為很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症〈俗稱身心症〉。

假如同時併有3-4種症狀,那麼更可能是身心症,千萬不要忌諱到精神科門診求醫,跑遍醫院各科別後,落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怎麼也醫不好的下場。

責任編輯/蔡昀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昀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