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無法做決定,還是根本不想做選擇?心理師揭「選擇困難症」的4大特質

2020-11-11 17:22

? 人氣

許多人在面臨選擇時會出現猶豫不決、選擇困難的狀況。(示意圖/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許多人在面臨選擇時會出現猶豫不決、選擇困難的狀況。(示意圖/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為何你無法做決定?其實,也許你根本就不想做選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幾天,我朋友和我抱怨,她好心沒得好報的事情:

她的年輕同事問她工作裡有個新機會,但喜憂參半,該選擇哪個呢?然後我朋友就告訴了這個姑娘她的分析和想法。後來,這個姑娘選擇之後後悔了,就埋怨這個朋友,嫌都是因為她出主意,結果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朋友聽了幾次後也很是生氣,覺得自己只是參考意見啊,為什麽姑娘不自己決定還要埋怨別人呢?

朋友和我說了以後,我想的是朋友可能確實很冤,也許她無論怎麽出主意,這個姑娘都會埋怨她的。因為姑娘心中有個坑,無論你怎麽說,你都得掉進去。但姑娘也很無辜,因為她每一天都在這個陷阱裡掙紮,更是痛苦。

這是個什麽陷阱呢?

就是姑娘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但是她就想依賴一個人,當然,結果,永遠都是錯。

為什麽一個人無法做決定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1、在生長環境裡,從來都是父母來幫孩子決定。

這種類型的家庭鼓勵孩子依賴,不願支持孩子獨立。所以孩子長大後,對於生活中的任何問題,沒有能力來決定,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麽?

比如,一個家庭能否容忍孩子的拒絕?

在有的家庭中,孩子需要聽父母的話(很大可能是父母潛意識)。當孩子有不同意見時,父母想辦法讓孩子扭轉過來聽自己的。時間久了,孩子就習慣了沒有自己意見,凡事聽大人的即可。等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孩子頓時懵了,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做選擇,並且選擇之後怎麽辦?因為這意味著反抗父母的意見,自己還能安全嗎?

從依戀關係角度講,每一個自己的決定都意味著一個孩子的獨立,和母親的分離。但當一個人的依戀關係沒有發展到獨立的程度並信任外部關係時,做出決定確實是一個困難。

2、做出決定,意味著自己要承擔責任。

每一個決定都意味著堅持什麽並放棄什麽,比如選擇什麽工作適合自己?是否結婚?在親密關係發生問題時願意承擔責任,甚至離開關係決定離婚。

所以害怕決定後的後悔,選擇有時意味著打破平衡,很多人不做決定,寧可在痛苦裡掙紮,因為這樣就避免了關係中的孤獨感與自己成為承擔責任的發起方。

3、也許永遠糾結也是一種和他人的連接方式。

等著別人做決定,總好過自己決定再後悔。所以,當個孩子是個習慣安全的位置

4、如果決定,就意味著面對“我不夠好”的現實。

在我們迴避選擇時,也迴避著那個結果可能並非完美的結果。就如同那個姑娘,每個結果都有利有弊,選擇錯了,就需要自己來面對,這是一個感覺。就像很多人說得“我想都不敢想”,所以那個不敢想的就是令人最害怕的結果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