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顧問解密:人類決定買什麼,真的是理性的嗎?

2017-08-21 06:00

? 人氣

假設你對這家店的其他品牌不感興趣,有意從這兩個牌子當中挑一款,那麼吸引你到安德瑪區而不是耐吉區的,會是什麼因素,或反之亦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得先澄清,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有太多事情可以影響你的決定,而決策科學能發揮的實在很有限。說不定你最近看到最愛的足球員身上就穿著其中一個牌子,也或許你有個朋友穿其中一牌看起來很帥。也許某一牌在特賣,或是推出你愛得不得了的顏色,又或者你剛好先看到了某一牌的陳列。你甚至可能兩個牌子都試穿,看看哪一牌最合身、感覺最棒。誰知道呢?

然而,從無意識的某個層面來看,你大概已經對這兩個品牌各有一些根深柢固的感覺,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你會對這兩個牌子的精神、訴求的對象,以及是否符合你個人的需求有個概念;這些想法雖然都沒有進入你的意識,但是它們還是一直在幕後操縱你。

在這個例子中,也許你早就很想去試試看新的高強度訓練課程,因緣際會之下,安德瑪似乎是比較符合你需求的選擇。也有可能對你來說,這個牌子感覺起來更強悍一點,比較生猛,似乎跟翻輪胎和上坡衝刺更搭一些。這份對品牌的感知,大概是從你過去多次與品牌的小互動當中建立起來的,但你從不曾放太多心思在那些互動上,眼下也想不起來其中任何一次互動,但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就讓你把安德瑪的汗衫放入了購物籃。

你對安德瑪那微微的感覺,即直覺反應和「品牌體質」,讓該品牌感覺起來更適切,也造就它脫穎而出。這就是品牌幻想發揮的效果──有一連串無意識聯想溜進你的心,你多半無從察覺,但那些聯想主導了你對那個品牌的感覺。

這可以視為中度涉入的購買行為。那不是一大筆你需要大費周章去研究的投資,但或許也不是你會毫不考慮就衝動下手購買的東西。這種程度介於其中的購買,你還是會花一點時間思考,然後再選一個牌子。

有趣的是,同樣的流程也會發生在低涉入、甚至是高涉入購買行為上。

低涉入購買行為大概會更明顯一些。例如你在排隊結帳時,剛好瞥見在唾手可得之處擺著糖果棒和口香糖,亮眼的陳列十分吸睛。你突然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些口香糖,就抓了一包傲白(Orbit)(冬青薄荷口味,因為你想享受一下)。可想而知,這個決定基本上並沒有經過一定的深思熟慮,你十之八九是跟著感覺走。這又是「本能反應」的傑作,它引導你到幾個選項上,讓你從中挑一個。小事一樁!

不過,如果是買車子、房子,或甚至是該挑哪所大學就讀的高涉入購買行為又怎麼說呢?這些狀況都所費不貲,可能也得賭上多年人生,茲事體大,勢必需要更仔細又嚴謹的考慮才對。但你絕對想不到,即便是這種超高涉入的選擇,人往往還是會受到本能和直覺的支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