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把黑歷史告訴對方真的好嗎?托爾斯泰把嫖妓、得淋病誠實告知後,得到這樣一段婚姻

2020-10-06 11:44

? 人氣

68歲的托爾斯泰(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68歲的托爾斯泰(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一八六二年,就在三十二歲的里奧.托爾斯泰(Leo Tolstoy)與年方十八的索妮雅.裴爾斯(Sonya Behrs)要成婚的數日前,男方突然決定兩人之間不該有任何祕密。而為了身體力行這種想法,托爾斯泰把日記交到了未婚妻手中,但他沒想到女生這麼一看,竟然又是啜泣,又是生出止不住的怒氣。

在這些扉頁裡,托爾斯泰寫到了他之前的諸多情史,包括跟他曾生過小孩,還有至今仍讓他念念不忘的鄰家農婦。他另外還寫到自己是窯子的常客、他得過的淋病,還有他一貫堅強的賭性。索妮雅在同一時間感受到強烈的嫉妒與反胃。為什麼要逼她讀這個?她指控托爾斯泰猶豫不決,而且是因為不夠愛她所以才意志不堅。被這種反應嚇了一跳的托爾斯泰也反過來指控她一樣的罪狀。他自認是想與她分享自己的過往,好讓她知道自己有多愛她,才願意為了與她的新生活而捨棄以往種種。他明明是想與她坦誠相見,她為什麼要這麼嗆?她很顯然不如他想的那麼愛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她在婚禮前與原生家庭告別會那麼痛苦?她愛家人超過愛我嗎?這兩人最終達成了和解,婚禮沒有告吹,但一種會延續四十八年的相處模式,已然有了雛形。對索妮雅而言,雖然兩人吵吵鬧鬧,但這場婚姻還是慢慢找到了一種相對舒適的模式。她成了他最信賴的助理。除了十二年幫他生了八個孩子,五個活下來以外,她還精心為丈夫謄抄作品,包括《戰爭與和平》跟《安娜.卡列尼娜》,替他打理出版書籍的所有事宜。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順利,繼承的家產加上賣書的所得,讓托爾斯泰一點都不缺錢。他有個對他疼愛有加的大家族,他在文壇的名聲顯赫。但突然之間,以五十歲的年紀,他覺得自己不快樂至極,包括恥於面對自己寫過的書籍。他一下子弄不清了自己是誰。他開始在精神面歷經深刻的危機,為此他發現東正教信仰太過嚴峻而教條,沒辦法給他幫助。

他的人生必須有所改變。於是他打算封筆不再創作小說,從此把生活過得像個平凡的貧農。他打算放棄家產,釋出所有書籍的著作權,並要家人加入他以助人跟修心為本的新人生。但讓他大失所望的是家人在索妮雅的帶領下,反應顯得非常憤怒。但這也可以想像,畢竟托爾斯泰提出的要求,是要大家放棄現有的生活,包括一切的榮華富貴與下一代未來的遺產。索妮雅絲毫不覺得他們的人生需要如此急轉彎,而對於丈夫指控她抗拒是因為善惡不分且耽溺物慾,更是令她恨得咬牙切齒。他們為此有吵不完的架,而且雙方都不肯讓步。

由此托爾斯泰眼中的妻子,成了一個只為了名利而跟他在一起的女人。他覺得她會嫁給他,擺明了就是在利用他過好日子。反過來在索妮雅眼中的托爾斯泰,此時則成了一個臭不可聞的偽君子。他固然放棄了家產與著作權,但日子卻仍過得像個大老爺,而且還為了改不了的惡習跑來向她要錢。他或許把自己打扮成小農,但身體不舒服時卻會大手筆搭私人火車到南部的別墅靜養。他口口聲聲說要禁慾,卻還是一直讓她懷孕。

托爾斯泰渴望簡單而靈性的生活,由此索妮雅成了他眼前的一塊大石頭。他覺得家裡有這個女人,壓迫感好重。由是他給她寫了封信,並在結尾提到:「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妳提到了很多原因,但妳唯獨漏掉了一樣沒講:不知不覺中,妳成了我受苦的原因。我們之間的爭鬥,至死方休。」由於對她追求物質享受的反感日益加深,他寫出了一本短篇小說《克萊采奏鳴曲》(The Kreutzer Sonata)。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講的是他的婚姻,而他也在書中對以索妮雅為原型角色極盡詆毀之能事。對索妮雅而言,這種種事情都讓她感覺自己瀕臨崩潰邊緣。最後在一八九四年,索妮雅終於理智斷線。她打算模仿托爾斯泰筆下某個故事人物,以步行到雪中凍死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所幸家人及時趕上,將她死拖活拖帶回了屋內。她後來又嘗試了第二次跟第三次尋死,依舊以失敗作收。這之後,這對驚世夫妻的相處模式變得更加劍拔弩張與暴力相向。

托爾斯泰會刻意踩她的雷,而她則會在失控中恣意妄為。托爾斯泰會對自身的冷漠感到懊惱,懇求她的寬恕,由此他會在某些問題上對她讓步,包括讓家族保他早期作品的著作權。但過沒多久,她又會天馬行空地胡作非為來讓他後悔。她會不斷地挑撥子女與托爾斯泰之間的感情,設法讓他們對立。她堅持要讀遍托爾斯泰的日記,她會把被托爾斯泰藏起來的日記翻出來偷看。她會監視著托爾斯泰的一舉一動,而他則痛斥她不該干預自己的生活,有時甚至為此積怨成疾,托爾斯泰因此氣得病倒,她又會後悔自己的行為。

這樣的一對怨偶,是怎麼能如此持續交惡又撐了這麼久而不分手?這兩人都渴望對方的愛與接納,但就雙方的互動看來那已是痴人說夢。在掙扎了這麼些年後,時間來到一九一○年的十月底,托爾斯泰終於受夠了:在一名醫生友人的陪伴下,他趁半夜偷溜出家裡,並決心離開索妮雅。在翹家的途中,他一路顫抖,因為他生怕自己的太太會出其不意地追上來,唯最終他總算成功搭上了火車,逃離了索妮雅。索妮雅得知消息後,第一個反應又是自殺,這次她選擇跳家附近的池塘,但又被及時救下。她寫了封信給托爾斯泰,求他回來。沒錯,她說她會改,她說她會放棄所有的物質享受,會改而追求精神生活。她說她會無條件地愛他,因為沒有他,她活不下去。

對托爾斯泰而言,自由只有很短暫的賞味期,他拋下妻子逃跑的消息已在報紙上傳得沸沸揚揚,火車所到之處都有記者、書迷、好奇的群眾在等著包圍他,同時火車上又擠又凍的環境也讓他快要忍不下去。很快地他就陷入重病,而不得不被扛到一個偏僻的村子裡,因為車站站長在那兒有間蓋在鐵軌旁的小木屋。躺在病榻上,顯然已經回天乏術的他聽聞索妮雅已經來到村內,但他覺得自己實在沒有勇氣見她。家族成員讓她待在門外,但她還是持續透過窗縫瞅著奄奄一息的丈夫。

最後,等他失去意識進入彌留狀態了,索妮雅才獲准進屋。她跪在了丈夫身邊,在他額頭上不住地親吻,然後在他的耳邊呢喃說:「原諒我,請原諒我。」他隨即死去。一個月後,有人在造訪托爾斯泰家時聽得索妮雅說:「我到底是怎麼了?我怎麼會這樣鬼迷心竅?我怎麼能做出這種事情?⋯⋯你知道,是我殺了他⋯⋯。」

大師解讀

深度自戀者會有的症狀,托爾斯泰一樣都沒少。母親過世的時候他才兩歲,而這在他心上留下了終其一生固然到處留情,卻依舊填不滿的大洞。他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他以為那樣可以讓他有活著跟完滿的感覺。他時時刻刻懷著對自身的厭惡,也參不透自己究竟是誰。他把這種懸在空中的感受灌注在小說中,把對自身的不確定性化為他筆下的一個個主人翁。

五十歲那年,他終於因為支離破碎的自我意識而陷入深度危機。索妮雅在自我中心的量表上,也肯定非常高分,她也是那種滿腦子只想著自己的人。但在看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過度強調他們的個人特質,而忽略了在一段關係當中,兩人會彼此不斷相互雕塑的複雜過程。一段關係,就跟人一樣有獨立的生命與個性,也跟人一樣有深度自戀的能力。這樣的關係,會帶出當事人兩造的自戀傾向,並使其獲得強化。一段關係會出現自戀屬性,一般都是因為缺乏同理心讓交往雙方不斷退縮到自我防線的大後方。

以托爾斯泰為例,這幾乎是以讀日記為起點,一下子就開始了的事情。這兩人有各自分歧的價值觀,也用這種各自為政的方式去觀察對方。對成長在傳統家庭的索妮雅而言,托爾斯泰的行為代表他對求婚一事後悔;對托爾斯泰這名以破除傳統為職志的藝術家而言,女方的反應意味著她看不進他的靈魂深處,也無法嘗試了解他對於新婚生活的渴望。他們從誤會走到僵局,然後就這樣水火不容地對峙了四十八個年頭。托爾斯泰的精神危機,就是這種自戀動能的縮影。要是在問題的一開始,這對怨偶可以嘗試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彼此的行為,或許結局就會有所不同。

果真如此,托爾斯泰將能準確地預測到她的反應,而她則會一輩子過得更舒服些,進而讓她不必頻繁的懷孕與扶養眾多孩子責任壓得那麼喘不過氣。她一向不是個很追求精神層面的人;他們之間一直是種比較具體而現實的結合。他怎麼能期望她一夕改變呢?他對她的要求根本是虐待。他其實大可以把自己的心態解釋清楚,但不強求太太追隨自己,甚至於他可以表達自己理解太太的立場與需求。如此一來,他的精神面就真正展現出來了。太太不會老覺得丈夫虛偽,反而可以理解丈夫之所以老是不快樂,是因為他從小沒有被真正愛夠,所以此刻才會陷入這樣的中年危機中。果真如此,她當能用愛去支持丈夫想追求的新生活,但又能委婉地拒絕與他一起這樣過日子。同理心的這種用法,有與這種雙重自戀正好相反的效果。來自其中一方的同理心,往往可以軟化另外一方,讓他或她的同理心也開始蠢蠢欲動。

當對方能看到你的內心,理解你的內心,並進入你的內心時,你就沒那麼容易可以繼續堅壁清野,死守住原本的精神防線了。你會收到一股召喚要比照辦理。嘴巴上不說,但人都偷偷地想要棄守自己,停止抗拒。老是提防著人,懷疑著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要在交往關係中使出同理心,其關鍵就在於理解對方的價值體系,而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對方的價值觀肯定與你不同。他們對於愛、關懷或慷慨的解讀,很可能與你既殊途也不同歸。而他們的價值體系,大致上形成於幼小的童年時期,那不是某人有意識的作品。

把他們的價值體系牢記於心,你就能在本來會跟他們槓上的時刻扭轉想法,從而進入他們的心靈與視角。就算是深度自戀者,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法,被你拉出他們的高牆,因為這樣真正看到他們的人,真的太少了。你所有的交往關係,都該拿去自戀的光譜上剖析;需要調整的不會是關係裡的其中一個人,而是作用在你們之間的那道動能。

作者介紹|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

古典學系畢業,多本國際暢銷書作家,畢生致力研究權力法則,成名作《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全球銷售逾一百二十萬冊,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包括各界領袖、名人、權威人士等均爭相向他請益。他的洞見屢獲重量級媒體爭相報導,包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富比士》、《赫芬頓郵報》等;也曾上《今日秀》、ABC廣播、CNBC衛星新聞台,以及Impact Theory、Valuetainment等YouTube熱門節目分享研究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茲文化《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原標題:自戀型人格的四種類型和實例 三、自戀的情侶檔)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