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到精神病院是什麼感覺?他的答案出人意料:病友都是不願傷害別人、溫暖而善良的好人

2020-10-12 07:30

? 人氣

我覺得這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到各個病房去分發零食成了我的日常活動之一:「阿公,送你一個棗子!」「妹妹,送你一包餅乾!」「弟弟,送你幾顆栗子!」─病房裡常常飄盪著我諂媚的聲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天不從人願。每次我費盡心力送出去一點,卻老是難敵各位病友回贈零食的熱情:「謝謝!來來來,這個送你!」今天,我立志要把四顆棗子送出去。結果,又換來了一堆零食。我吃了其中一個米餅,難得地覺得真好吃。於是我跑去和送我米餅的病友說:「啊!這個米餅好好吃呀!」她很開心,於是又送了我更多的米餅⋯⋯所以,出病房時,我往往口袋只放著四顆棗子,回病房時,口袋卻扎實地塞滿了零食。零食越發「氾濫成災」了。

▍ 陽光

在陰雨連綿的大半月,陽光升值成了奢侈品。而對於被鎖在病院裡的我們來說,日光浴更是成了一種奢望。

我爸說難得放晴,要帶我去曬曬太陽。但因為病院的位置,很少有陽光臨幸。於是,我和他就踏上了尋找陽光的旅程。我們進進出出穿梭了好多病房,終於在一處找到了一小塊陽光。

我就站在這一小塊太陽底下,享受著陽光的直射,光線刺眼得很,我卻覺得美妙極了。大家在後面排著隊,只為了在這一平方公尺的「光天化日」中做一個平安喜樂的平凡人。

以前,我走在陽光下,從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一方陽光照耀著這樣的一方土地,會有這樣的一群人這樣地渴望光明。這樣熾熱的陽光,這樣熱烈的生命。

▍ 窗

病院的窗戶是雙層的。我爸說,是為了隔音。我覺得,它隔的不只是聲音,還有一種精神。在這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大人與小孩之間是平等的,男人與女人是平等的,隨波逐流和特立獨行也是平等的。

在這裡只有一件事:病患們與病患家屬們互相扶持、對抗疾病。我常常覺得,這裡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個大廳、一條走廊裡,呈現了人們最純真、最可愛的人性。因為窗外世界的冷漠,大家擠在這裡緊緊依偎、互相取暖。無論年齡、性別,大家都是彼此最忠實的朋友。

即便是手機沒有聲音這樣的小問題,也會引來大家全來幫忙;不同年齡層的人完全打成一片,老人、中年人、年輕人、小孩子一起跳著過時的舞步,一起玩著純樸的遊戲;我與幾個活潑的女孩會在走廊裡一邊跳躍一邊高歌,病房裡的人有的會直接加入合唱,有的會走到走廊上,一邊笑一邊鼓掌。大家都笑著,鬧著,品嘗著最平凡的快樂和內心最深處的感動。

在這裡,我才會覺得,原來所有的大人,內心裡也不過是一個小孩。揭下虛偽的社會面具,他們都有著天真、淘氣、純潔的靈魂。

作者介紹|左燈

左燈,90後,簡書簽約作者,4年新聞傳媒從業經驗,患憂鬱症後退化為無業遊民。目前是康復中的憂鬱症患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文化《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我們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的住院日記》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