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課、聽完講座,內容就忘了一半?因為你還沒學會這3種筆記寫法!

2017-07-18 17:06

? 人氣

編按:你是否有過剛聽完一場講座、或剛看完一本書,卻對內容沒什麼印象的經驗呢?為了幫助記憶,許多人會做筆記,但你一定也曾忙著做筆記、卻錯過講者的某些重點;又或是還沒抄完筆記,講者就跳到下一段了。其實,也許你只是還沒學會最適合自己的做筆記方法!

開始之前

一直以來一直有人問我要如何製作筆記,從小到大,做筆記這件事對我至關重要:我利用筆記術讓自己從班上最後一名在考前半年進步到班上前三名,也利用樹狀圖筆記讓自己從工學院畢業後,一舉錄取台大錄取率不到 3% 的商科研究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重要的是,做筆記這件事讓我內化知識的速度能夠不斷提升,強化我的心智模型和思考能力,甚至因為我在做筆記這件事上明顯優於身邊朋友,無意中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甚至我連實習工作都是因此得來,或許也是如此才有了寫這篇文章談談「做筆記」這件事情的機會。

「做筆記」這件事情總結來說分成三個很完整的面向,而我當然不是第一天就運用那麼完整的架構,事實上只要掌握其中一個原則,可能就對於讀書或者是吸收知識有莫大的幫助。像我考研究所時運用最多的其實就僅只是課後筆記的「製作樹狀圖筆記」,但其功效卻已對我人生有莫大的助益。

課前筆記|製作目錄筆記

課前筆記的目的在於讓你對於整個情境有所瞭解,這個方法適用在有教材(書或講義)的學習情境上,透過製作「目錄筆記」,抓住整個脈絡。當你完成目錄筆記,相對於其他沒有做此準備的學習者而言,你就像是一個有備而來的玩家,能夠在寶山中清楚知道自己要拿走什麼,自然擁有了學習的莫大優勢。

要製作目錄筆記首先很重要的就是「略讀」,打個比方就像是一位將軍上到戰場,他不必掌握整個細節,卻要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整個戰場的情勢,抓住大方向。

「略讀」這件事非常的重要,可以讓你避免見樹不見林的謬誤,這正好是大多數認真卻沒有方法的學習者常會犯的錯誤。略讀這件事有三個最重要的原則,其他細節則是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去做調整。

「略讀」的三個原則:

1/ 如果整本書有目錄一定要先看目錄

簡單來說,目錄就是作者幫你整理好的略讀的重點,根本沒有不讀的道理。但事實上很多人幾乎是跳過目錄不看的,只要我們能善用目錄,稍微花些時間想想看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編排章節的順序,往往就能抓到作者的目的,讓略讀這件事情容易許多。

2/ 快速讀完整本書,且不要因為看不懂而停下來

「略讀」最大的重點就是要一次的把整本書讀完,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地方不懂就停下來,你要做的是先快速把整本書看完,把你能夠快速看得懂的地方讀懂,抓出整本書的邏輯脈絡,並且對整本在說的東西有個粗淺的認識,再會為你蓋起認知第一層的地基。

3/ 看完整本書後,闔上書本用自己的話說/寫一遍

在看整本書時,切記要隨時保持清醒,思考你現在看的字句的意思是什麼,看完整本書後,把整本書闔上,用簡短的一句話寫下這本書的重點是什麼,並且用你自己的方式重新為這本書的各個章節簡短摘要,並且用你自己覺得邏輯通順的方式自己排序ㄧ次個章節重點,製作出屬於你自己的「目錄筆記」。

(圖/張柏崧提供)
目錄筆記範例。(圖/張柏崧提供)

課中筆記|製作方格筆記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本書叫做「方格筆記本」,基本上研究過全世界所有的筆記專家,就會發現他們都在運用這套方法,或許形式有所差異,但是核心精神基本上是相同的,就是要讓你能夠在上課當下,能夠架構化吸收那些一閃即逝的知識,加速你大腦的處理速度,甚至是讓你腦內建立一套方便歸納的資料庫,方便事後內化這些知識。

基本上方格筆記本的方法就是運用「黃金三分割法則」,你要將筆記平均分成三個區塊,最左邊記下你聽到的事實跟數據,中間則是記下這些事實和數據推導出來的結果,並且在這間這塊寫下你對些結果的一些延伸思考和疑問,最右邊的區塊則是讓你在回去時自己回答自己的延伸思考和疑問,並且用自己的方式歸納出整個內容的結論,還有自己反覆縝密思考後得出的收穫。

「方格筆記術」的也有三個大原則,其他的同樣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去做調整或者慢慢加上去,戒忌一開始操之過急想要運用太多原則,一開始只要遵守這三個原則即可。

1/ 運用黃金三分割原則的架構

一開始時,請運用書中已經建立好的架構,我們沒有必要重無到有創造一套自己的方式,需要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更上一層樓,所以請大量重複的運用這個架構,然後從中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運用方式。

2/ 不要用抄的,用聽/看的然後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這是方格筆記術最重要的重點,台上的老師可能會把筆記寫在黑板上,切記不要用抄的,而是看一眼以後記在腦內,然後直接用自己記下來的寫在你的黃金三分割筆記中。剛開始可能會有點辛苦,因為看完就忘記了,但是運用這個方式長期來說會讓你在瞬間內化知識的能力進步,也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用自己的方式輸出知識,簡單來說就是你大腦的神經元運作的速度提升了。

3/ 盡可能運用箭頭和圖像化,清楚展示邏輯關係。

盡可能不要用呆板的一行一行抄寫的方式去做筆記,而是將所有的筆記內容視為一個個區塊,然後運用箭頭將不同子區塊連接起來,建立清楚的邏輯關係,讓筆記成為你大腦思考的具象化,將發生在你的大腦中的思考移植到筆記本上,並且不斷補充優化他,也盡可能讓筆記的內容圖像化,在思考該如何圖像化的過程中,會深化你的思考,並且讓其能夠快速被記憶,因為根據研究,人腦更習慣用圖像來吸收並且記憶知識。

(圖/張柏崧提供)
方格筆記範例。(圖/張柏崧提供)

課後筆記|製作樹狀圖筆記

最後但卻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運用「樹狀圖」製作出整個學習的系統。這個步驟可能會是整個學習最關鍵的一個步驟,你必須要完成了這一步,才能把它你在學習旅途中收納的眾多知識,變成一顆知識的大樹種在你的腦中,方便你隨時取用。

很多人常常讀了一堆書,要用時卻半點也想不起來,往往就是少做了這一步,要完成課後筆記可能會花你不少的時間,但是一但你完成了它,你心中就有了一個堅固但有機的系統,它能夠靈活的發展隨時補充進新的知識,並且靈活調整自己生長的方向。

以筆者自己的經歷而言,在考研究所時,就將整個經濟學的龐大知識系統整理在十張 4K 的白紙上畫成樹狀圖,前前後後花了將近半年,剛開始做時覺得進度落後,因為身邊的人似乎都已經讀完好多遍開始做題目了,我卻還在整理架構筆記;但是當越來越接近完成後,心裡卻越來越有底氣,但完成樹狀圖筆記那一刻,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基本上我都能馬上從心裡的那棵知識樹的枝幹上找出解答,而且很難忘記。

基本上「樹狀圖筆記」有相當多的重點,但筆者照樣只整理出三個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希望大家能夠透過這些原則入門,漸漸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也讓自己在學習上能夠更加精進。

1/ 版面要夠大,一個主題就一張

上面提到,我那時候只用了十張紙就近乎將所有經濟學的系統整理進去,因為我是用最大張的 4K 圖畫紙,但版面還是幾乎不夠用,這個原則可以說是樹狀筆記圖中最重要的原則了,版面一定要夠大,不要讓你同一個主題的筆記分散在不同的頁面內。

因為在製作樹狀圖筆記的過程中,你會有很多觸類旁通的機會,但你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看到同一個主題內的不同子內容,才能隨時讓你的的橫向思考是開啟的,這也是運用人類擅長圖像化思考的原理,唯有將你完整的思考放在一個版面中,你的思考才能是連續且不中斷,而且彼此能互相整合,簡單說這張紙有多大,你一次思考能打開的心智地圖就有多大。

2/ 樹狀圖架構要獨立且不遺漏

由於樹狀圖筆記雖然成效巨大,但其建立耗日費時,基本上就是在你腦內建立的一個長期的思考模型,因此務必確保樹狀圖的架構是獨立且沒有遺漏的,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來舉例吧,金跟木本身就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彼此獨立,而整個架構如果只有金木水火,這個架構就是有遺漏的,因為要加上土整個架構才是沒有遺漏的。

這個原則很重要,只要你謹守這個原則建立「樹狀圖筆記」後,以後遇到這個主題下的新的知識,你都能整理加入在這棵大樹的軀幹下,而不是砍掉重練。

3/ 盡可能見林不見樹

樹狀圖筆記雖然已運用大版面來做筆記,但是若是你的主題很複雜,底下的內容絕對還是很多,版面可能還是不夠寫,因此要儘量寫出整個主題的大架構和精華,而不要把所有細節都一股腦地寫進去,除此之外,過多的細節也會讓版面非常雜亂,以至於找不到真正的重點且妨礙思考。

(圖/張柏崧提供)
樹狀圖筆記範例。(圖/張柏崧提供)

結論|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筆記術

雖然以上已經說了那麼多做筆記的方法,但是做筆記的方法還是無窮無盡的,所謂俗話說的好:筆記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最重要的還是發展出自己的方法,我自己也還在持續優化學習中,但筆記做得好,無庸置疑會大幅度的提升你的思考力和邏輯的縝密度。

如果想要看更多實例,則歡迎到我的臉書個人版面,裡面有超過 100 本書的閱讀筆記,超過 50堂課的上課筆記,跟超過 30 場演講的學習筆記,可以在臉書上搜尋張柏崧(Boison Chang),歡迎跟我討論交流你的想法跟問題。

本圖/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原標題:做筆記的技術

作者/張柏崧

非典型商管人,非典型工科人,精通樹狀圖筆記術,策略思考方法,長期經營推廣知識社群「書旅:讀書交流社群」,歡迎多多交流。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