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沒專業、以後只能當流浪漢撿回收?他一席話電爆傲慢商學院

2017-06-21 15:20

? 人氣

這就是身為人的根本價值,「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到哪?」這個問題是所有人文學科的核心,科技將幫我們運算,幫助我們生活更便利,但沒有一個技術的進步能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美企業正在找人文學科的學生

這時候可能有些反對派說:「你又在打高空了,滿嘴情懷,講一些形而上冠冕堂皇的話,好像很偉大一樣,不過讀文史出來就沒工作等著餓死,這才是事實。」

剛好我正在從事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就來說說現在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近幾年日本安倍首相也覺得人文無用,想要裁撤減少日本大學的人文相關學系,這時候國際知名的富比士雜誌卻批評安倍搞錯方向,來看看他們怎說。

「人文教育是學生發展個人哲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他們才能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為人生做決策,了解與組織的關係,培養領導才能等。日本在二十年失落後,急需啓發性的領導者,而個人哲學是重要的成分。此外,人文教育與創新也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在社群媒體產業,人文學位是熱門入場券。」

這樣還是太模糊?英國《金融時報》在2015年一則報導稱:越來越多歐美企業開始聘用人類學專業的學生,因為這個人類的學問,能比起純商學出身的畢業生更精準地抓到人類的消費模式,這些專業的學生,看到的不只是數字,而是活生生的每個個體。

在美國,有30%的人類學畢業生沒有在學術研究機構,而是以人類學專業在企業服務。英特爾、蘋果和施樂等科技公司在20多年前就開始聘用人類學家了。微軟是全球聘用人類學家人數第二多的機構,僅次於美國政府。

這些科技公司在各種不同的市場上開展業務,他們之所以求助於人類學,是為了真正貼近當地的消費者需求。他們知道,不了解文化這件事情,是很難做成生意的。

理工至上造就台灣的成就?

的確,對理工的推崇讓台灣成為科技強國,菁英人才在科技業確實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同時,對人文的輕視也讓台灣失去了許多機會。

目前台灣的產業仍以代工為大宗,從科技、製鞋、紡織,幾乎都是為歐美大品牌客戶服務,相較之下作為台灣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品牌方面,就比較缺乏,通常一個手指頭就能數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回到我們在開頭講到的故事,俾斯麥為什麼光憑日本的人文留學生較多,就斷定清朝終將失敗。因為他知道,技術不是根本,重點的是那個「靈魂」,國家要有國家的靈魂,組織要有組織的願景,個人要有個人的核心價值,這不是光學技術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哲學,需要人文的思維。

再複習一下,剛剛也提到許多歐美企業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運用人文學科的專業為公司在世界各地打天下,但是在台灣,一個人類學系或歷史學系畢業的學生,想要進入科技業可能在履歷篩選時就被以科系不符刷掉,或許這樣的不同也造就了台灣發展的路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