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人到日本總吃不慣「中華料理」? 原來有太多餐點,台灣根本吃不到

2017-05-25 15:46

? 人氣

前些日子我去名古屋出差時,發現了一家名叫「味仙」的中餐館。鮮紅的招牌散發著濃濃的中華風,非常引人注目。當時我正好想吃拉麵,就毫不猶豫地走進了店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菜單第一頁上介紹的是餐館的招牌料理—臺灣拉麵。我在臺灣住過,卻沒聽說過這種拉麵,便饒有興致地選了它。

品嘗拉麵時我發現,麵裡放了許多辣油和辣椒,味道與四川風味相近。拉麵的主要材料是和辣椒一起炒熟的肉末和韭菜。實在辣極了,只吃一口就能感覺到強烈的辣味,讓人嗆得不停咳嗽。

吃了一會之後,舌頭就感覺火辣辣的,鼻涕直流,全身冒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即使如此,我還是無法停下來,唏哩呼嚕吃完了。這碗拉麵實在太美味了,令我大飽口服。但是,我在臺灣從來沒嘗過這種味道。

一篇介紹「味仙」餐館的文章中講道:一位臺灣來的經營者將故鄉的擔仔麵的口味加以調整,把新口味的拉麵當作員工的伙食——這便是臺灣拉麵的由來。臺灣拉麵誕生於昭和40年(1965年)左右。到了昭和60年之後,激辣的食物在日本引發了熱潮,臺灣拉麵借此獲得極高人氣,成為該店的招牌料理,並被推廣到市內的拉麵店中。

在日本,許多中華料理的名稱都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天津飯:先在米飯上放一塊巨大的蟹肉炒雞蛋,在上面淋上醬料後即可食用。用中文來講,它應該叫做「芙蓉蟹肉蓋飯」。

天津飯裡面的蟹肉炒雞蛋大得能把米飯全部蓋住,非常受孩子歡迎。大部分中餐館都有這道美食。但別說是天津了,就連整個中國都不存在所謂的「天津飯」。

以下這個例子可能沒有天津飯那麼有名。在傳統中餐館中,經常能夠見到的一道美食便是「廣東麵」。做法就是在普通的醬油拉麵中加上炒蔬菜,並在勾芡之後加入醬料。但在真正的廣州菜中,並沒有這種食物。

仔細想來,在日本占據國民食品的地位、廣受歡迎的拉麵其實是名不符實的。所謂「拉麵」,就是指「拉」出來的麵。它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大受歡迎,蘭州拉麵便是其代表。這些拉麵一般都是由手工製成。

但是,日本的拉麵都是用刀切出來的。嚴格說來,它屬於「切麵」,因此不能稱為拉麵。但是,由於最初販售的餐館將其稱為「拉麵」,再加上這個名字已經普及了,現在也就沒有更改的必要。

在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發現日本中華料理的名稱與實際之間的錯位。但是,這種「錯位」本身也就是幫助我們理解日中食文化多面性的要素之一。帶著這種想法,我又來到一家拉麵館,享受了日本中華料理的美味。

作者介紹│野島剛(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讀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期間,曾赴臺灣師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1992年畢業後,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擔任駐新加坡、臺北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2016年離開《朝日新聞》開始自由作家生涯。

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兩個故宮的離合》(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聯經),以及《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故宮90話》等多部作品。目前在臺灣為《天下雜誌》、《新頭殼》、《報導者》、《轉角國際》跟《鳴人堂》專欄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野島剛由小見真的文化觀察》(原標題:似是而非的日本「中華料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