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何劉真會需要裝葉克膜?心臟名醫詳解6大手術常見問題

2020-02-20 16:47

? 人氣

【心臟權威名醫詳解6大常見問題】:

以下是有關主動脈瓣膜狹窄臨床常見手術進行、風險評估、意外併發症等6大問題,來聽心臟權威名醫詳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一/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有可能發生手術中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的併發症風險嗎?

《回答》: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表示,任何手術都有一定適應症與風險,但是,當患者面臨不開刀危害性命健康風險大於開刀可以挽救性命健康時,開刀就有其必要性。傳統開心手術的方式是全身麻醉需切開胸骨、暫時停止心臟跳動,而由體外心肺循環機維持心肺功能,卻之後發生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的併發症情況,在臨床上屬於少見、機率很低。大約有10%的機率有可能在此相關手術後發生心臟傳導的問題,例如可能出現心跳較慢等。

手術後出現急性心衰竭的人無論裝上的是葉克膜,或是心室輔助器,都是希望還能有心臟移植的機會,以爭取續命。(圖/華人健康網)
手術後出現急性心衰竭的人無論裝上的是葉克膜,或是心室輔助器,都是希望還能有心臟移植的機會,以爭取續命。(圖/華人健康網)

問題二/為什麼選擇開刀手術,而沒有選擇其他例如經導管瓣膜修補/置換手術呢?

《回答》: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表示,每一種手術在進行之前,主治醫師都會與患者和其家屬詳細溝通過,並評估患者的狀況,最後才會決定以最適切的手術方式進行。一般來說,傳統的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居多,尤其是患者年齡比較輕、沒有肺功能缺損等問題,可進行傳統手術;而近年比較新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修補/置換術,不適合血管鈣化脆弱、瓣膜開口過小的患者。雖然比較傳統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等優點,但是仍然有可能發生房室傳導阻礙等術後併發症。

問題三/瓣膜置換選擇金屬(機械)瓣膜?還是生物性(組織)瓣膜比較好?

《回答》:

因為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可分為:瓣膜修補與瓣膜置換,當患者原本的瓣膜已經無法修補時,可能就要置換掉。目前可選擇的瓣膜種類分為:金屬瓣膜及生物性組織瓣膜,生物性組織瓣膜又分為:健保給付(舊型豬心瓣膜)及自費瓣膜(新型豬心瓣膜及牛心包膜瓣膜)。

如果換的是金屬機械瓣膜,原則上可終生使用,但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瓣膜栓塞。需要注意,抗凝血劑本身有潛在出血與中風的風險。但是,生物性瓣膜的好處是不需終生吃抗凝血藥,但有使用年限,平均約5~20年後必須再次手術更換。如果以年齡像劉真40多歲的女性患者來說,一般壽命可活到至少超過80歲以上,一生中就可能再經過至少2~3次以上更換手術,尤其再更換手術風險仍然存在。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希望未來能解決生物性組織瓣膜的使用年限問題,以及二度置換的困難性,才是患者之福。

儘管裝葉克膜可以減輕患者心肺負擔,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但是,葉克膜也不是無限期的裝下去。(圖/華人健康網)
儘管裝葉克膜可以減輕患者心肺負擔,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但是,葉克膜也不是無限期的裝下去。(圖/華人健康網)

問題四/手術發生併發症,必需裝上葉克膜(簡稱ECMO)搶命時,對患者來說還有未來治療的機會嗎?

《回答》:

當患者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像是急性心衰竭,要看心臟受損的情況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如果屬於暫時性可以裝上葉克膜,希望心臟功能有機會回復;如果是永久性表示預期心臟功能恢復不理想,而是裝上心室輔助器,會比裝葉克膜造成可能的損害來得少一點。手術後出現急性心衰竭的人無論裝上的是葉克膜,或是心室輔助器,都是希望還能有心臟移植的機會,以爭取續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