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總是叫錯名字、忘記常用詞?心理師提醒:可能是失智、憂鬱求救訊號

2020-01-18 08:00

? 人氣

忘記別人名字這種事,對一些人來說是工作失誤,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能是求救信號 (圖/すしぱく@pakutaso)

忘記別人名字這種事,對一些人來說是工作失誤,對另一些人來說,卻可能是求救信號 (圖/すしぱく@pakutaso)

朱丹又上熱搜了。這回是因為9日開直播,她在裡面鼓勵自己說:「天下我最棒」。算是對之前連續口誤事件的回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前,她因為叫錯「古力娜扎、迪麗熱巴、林允」的名字被網友群嘲。在之後幾個公開活動中,她又陸續叫錯了陳立農、馬思純(後工作室回應此視頻為拼貼)的名字……被不少人質疑「作秀」、「拿不專業當有趣」。

一句「騷凹瑞」(sorry),成了人盡皆知的梗。朱丹在《吐槽大會》中說,我現在最怕聽到的就是「騷凹瑞」。

部分網友覺得,一次兩次的還好,但事情的走向漸漸有些奇怪了。知乎和微博流傳一則帖子,認為朱丹頻發口誤,並非不專業這麼簡單,而可能是因為「心理問題、藥物作用」:我們搜索發現,2016年朱丹的確在微博上承認:曾有憂鬱傾向。網友們甚至懷疑,她生了別的病。研究腦科學的@ 屠龍的胭脂井說,觀察了朱丹一段時間,這真的可能是早發性阿茲海默。

我們想說,工作不專業,沒有任何藉口辯駁。不管是抑鬱症,還是阿茲海默,也都不能隔空診斷。對於朱丹口誤這件事,上述的言論未經證實。兩者是否存在關聯,我們無法得知、不作討論。不過,如果一個人頻繁忘記別人的名字,經常性出現「記憶空白」,有沒有可能真的是某些疾病的表現或前兆?我想與你不帶偏見地談談這個問題。

「我憂鬱,忘了班裡大多數人的名字」

許多人並不知道,憂鬱症的確會導致注意力和記憶喪失。忘記名字、忘了一本書放在哪兒、忘記約了朋友去打球——這類事情,常常在憂鬱症患者身上猝不及防地發生。

就在上個月,有個患有憂鬱症的twitter網友說:「剛剛被朋友拉黑了,因為我忘了之前我們聊了什麼。」我想對朋友說:憂鬱症、焦慮症、PTSD患者常有短暫的記憶喪失。如果我忘記了什麼事情,請再耐心一些。這不是我的錯,我也在努力。

這段推文得到了5萬多次的點贊,人們在評論裡分享著自己相似的經歷:

「我總是忘記一些常用物品的叫法」

「大部分班上同學的名字都模糊了」

「朋友懷疑,我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我在備忘錄和手機提醒裡面,存了一大堆東西」

還有人留言感謝推主的這次發聲,他說:「feel like my life is a blur (感覺生命是模糊的)」本身已經足夠糟糕了。

醫學界認為,憂鬱症患者的記憶喪失存在生物學基礎,比如海馬體的萎縮 ——2001年,美國斯坦福醫學院發表於《PNAS》的一項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海馬體往往較小— —這是人類大腦中處理學習和記憶的區域。他們觀察到,海馬體萎縮,甚至可在憂鬱症得到緩解後持續數十年。它的萎縮程度,也並沒有隨著病情緩解時間的延長而減輕。

「抗憂鬱藥可以有效地減少悲傷,但在針對認知問題上則沒有那麼成功——即使患者感覺好些了,但他們在認知方面仍然表現出缺陷」,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學博士後Carrie Holmberg 說。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記憶喪失是一種真正的生物紊亂,並非病人不夠堅韌,或者意志力薄弱。

記憶喪失,的確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

對於阿茲海默病人和家屬而言,「失憶」是他們最先報告的症狀。美國前總統雷根就是一個著名的阿茲海默(AD)患者。他在晚年發病時,常用「這個」、「那個」來指代人名和物體。

@屠龍的胭脂井說,「曾有人拿雷根總統的語料庫,用自然語言理解的方法,做了一個判斷老年癡呆症狀的AI,還挺有效的。當然這個東西不能說明什麼。要真正篩查,就要去大醫院的記憶門診,做個MMSE量表」。

事實上,大多數AD患者在發病時,往往已經六七十歲。但有大約5%的人,在四五十歲時就出現症狀了,他們被稱為是「早發性阿茲海默」病人。識別早發性AD患者的難度更大。因為這個年紀的患者的症狀,容易被典型生活事件(如壓力)所掩蓋。

早診早治,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阿茲海默的發病。但2009年《中華老年醫學雜誌》所進行的診治現狀調查顯示,我國67%的AD患者在確診時已為中重度,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記憶問題也通常不是阿茲海默的唯一徵兆。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表示,在對話中無法識別諷刺、頻繁跌倒、一次又一次地詢問同樣的信息、性格變化、冷漠和退縮、攻擊性、嗅覺減退、空間熟悉度的下降都有可能是AD的信號,一些人會出現視力問題,還有一些人會因病而逐漸無法分辨是非——他們甚至會開始偷東西,出現違法行為。

「記不清」,可能沒什麼大不了,也可能是求救信號 

一個人總是喊錯別人的名字,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除了大腦能力,健康問題、藥物,甚至這個人對你意味著什麼,都會有很大影響。比如:這個人對你來說不重要;要記的東西太多,被分散了注意力;你在潛意識中不喜歡他們。

然而,有一種「記憶斷片」的情況,我們人人都可能遇到——「腦霧(brain fog)」:一類感覺混亂、迷惑,決策變慢,理解力、記憶力跟不上,「大腦裡好像蒙了一層霧,混混沌沌」的狀態。

它並非一種疾病名稱,而是一種認知上的障礙。記不起人名,只是其中一種症狀。發生「腦霧」時,人們還可能無法很好理解一段信息;無法很好地繪製、識別形狀;或者在組織、解決事情方面出現問題。

「腦霧」的發生有多種原因,包括壓力太大、酗酒、飲食不良、失眠、睡眠不足、頭部受傷、激素變化(特別是在懷孕時/更年期),以及使用某些藥物。輕微時,它可能沒什麼大不了,調整睡眠、恢復健康飲食就行。但嚴重的時候,它也可能是一種潛在健康問題的跡象,比如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POTS)、阿茲海默症,或者甲狀腺問題,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醫學干預。

當你發現自己、周圍的家人、朋友,出現了總是叫錯名字、忘記常用詞、無法順利描述一件事的情況,必要時,需聯繫專業的醫療救治和心理諮詢。

忘記別人名字這種事,對一些人來說是工作失誤,對另一些人來說,也可能是求救信號 ——我們要做的,是接住這個人,說一句比嘲諷更溫暖的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朱丹口誤)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