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跟陌生人聊天?試著用這5個練習鍛鍊說話技巧,培養好人緣!

2016-11-28 07:00

? 人氣

從小媽媽都會對我們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因為他們會傷害你,但真的是這樣嗎?為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我們得先了解它是在什麼時空背景下說出來的。

這得追溯到原始人的時代,當時食物非常有限,「自己人」都吃不夠了,根本不可能再分給其他人。所以除了「我們」以外的的陌生人,都是「敵人」,一不小心,「他們」就會把食物搶走,這才需要警戒陌生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了現代,先不說犯罪的成本相對以前非常高,我們可以從別人手上搶到的利益,也不像以前那樣誘人。以前搶別人雖然有可能被打死,但不搶會餓死,既然兩邊都是死,自然得搏一搏。現在壞人雖然依舊存在,但好人的比例更多,如果因為一部分人,就放棄認識更多人的機會,無疑是非常可惜的。

為了親自體驗跟陌生人聊天會發生什麼事,《每一天的街頭冒險》的作者綺歐.史塔克(Kio Stark)放下預設立場,主動接觸陌生人,卻意外的發現與陌生人相處,如果話不投機,就直接說再見,所以不會有平時「擔心說錯話」的心理負擔;同時,許多發自內心的故事和心有靈犀的接觸,也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出現。

為了鼓勵更多人主動接觸陌生人,她統整出五個練習,希望每個人都能輕鬆與陌生人聊天:

1. 看人:仔細觀察,從細節找出「話題」

帶上一本筆記本,跑到不容易遇到熟人,又可以逗留、悠閒觀察人的地方,像公園、咖啡廳、廣場,坐下來,好好觀察各式各樣的人。

首先試著形容周遭的環境,你在哪?這裡最有趣的地方是什麼?這個場地是做什麼用的?人們會做哪些感覺跟場地不搭的事?哪些人會來這裡?記錄人們的長相、穿著、做哪些事與不做哪些事、大家如何互動。

如果人很多,也可以聚焦觀察幾個人就好,寫下那些你覺得可能有值得發掘故事的陌生人,並附註這樣想的原因。例如,你認為某個人很有自信、很有錢、無家可歸,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因為他們的姿勢、膚色,還是穿著?試著了解自己的假設從何而來。

仔細記錄這些問題,它們會變成以後你遇見陌生人的開場白和話題,甚至讓你稱讚的更具體,使人更願意跟你聊天。

2. 眼神接觸:排除「不想跟你聊天的人」

有的人不敢跟陌生人交談,是因為擔心打擾、侵犯到別人。不知道要怎麼傳達「自己是願意交流」,也不知道該怎麼確定對方也願意交談。

其實,只要看對方的「眼睛」就好。知名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如果願意互動,他會在兩人走向彼此時,把目光短暫移到潛在的互動對象上,然後暫時停留。這個凝視本身傳達了兩個意思:「你是友善的人嗎?我是。

了解後就是開始練習,選一個人多的地方走走,像是有小徑的公園。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空間,走路時間至少要五到十分鐘,然後和途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打招呼。試著看對方的眼鏡,他們沒聽見或忽略你也沒關係,把它當作熱身就好。

仔細觀察每一次微小互動過程中的關係變化。這樣的實驗會讓你在公開場合的行為看起來有點古怪,所以要特別注意別人的反應。有的人可能感覺不自在,但因為你一直在行走,這種尷尬彼此都只會經歷一下下,所以盡情嘗試吧。

了解別人的反應,像是微笑、大笑,嚇到?還是看起來很尷尬?累積經驗後,就能在任何場合找到願意跟你交談的陌生人摟!

3. 迷路:練習要電話,鍛鍊「厚臉皮」

希望你成功完成上述兩步,接下來準備紙和筆,準備進入下一步。

找到一個肯跟你交流的人,跟他說你迷路了,然後詢問他是否願意幫你指引方向。如果他願意,請對方幫你畫一張地圖。如果他願意幫你畫地圖,就再問對方的電話號碼,並跟他說如果你還是找不到目的地就可以打電話問。

這個方法有兩個困難的地方,一個是地點,要慎選起點和目的地。如果目的地太容易,就不需要畫地圖了;如果太難解釋,對話會很難繼續下去。

第二則是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有的陌生人可能會叫你自己查地圖。你必須表現出非常需要手繪地圖,或各種實際指示,才知道怎麼走,或乾脆說你的手機沒有WIFI。

花時間畫地圖或寫路線其實非常煩人,但這項測驗就是要逐漸提高煩人的程度,來強化你的臉皮厚度。

4. 問問題:藉由「私人問題」,練習「聆聽」

如果你給別人機會,人們就會願意說話。只要你聆聽,他們就會開口。

這次的任務是要你想辦法讓陌生人卸下心防,讓你問一個私人的問題。「讓人卸下心防的私人問題」就是出乎預料的真實、牽涉到個人的問題。這個問題會直接打中人心,這個問題應該是不需要經過特別思考,是一般人可以立即、坦承地回答的問題。

史塔克最喜歡的問題是「你最怕什麼?」有些人會說蜘蛛或老鼠,不會分享更深層的恐懼。但多數人會真實說出自己深處的害怕,害怕死亡、失敗、孤獨和失去親人。這樣的分享非常珍貴,你可以自己嘗試看看。

方法是這樣的,你可以帶個錄音、錄影設備,或智慧型手機,說明你現在正在做實驗或計畫,讓對方比較容易同意你問問題。接下來就是問「私人問題」拉,如果對方希望你說具體一點,就在不提供任何標準答案範例的前提下回應對方。

你的任務就是「聆聽」,如果這個人很健談,你可以繼續多問點,但不要過於急躁。讓對方自己填補沈默,這種瞬間,通常都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

5. 優雅脫身的藝術:「肢體動作」與「避免」眼神接觸

離場可能是所有互動中最尷尬的一件事,尤其是與陌生人互動時。因為大家都希望能自然地結束對話,不要冒犯到對方。

高夫曼研究美國人的互動發現,互動中的兩人距離不會少於0.45公尺,不超過1.35公尺。靠得太近,兩人很難直接對話,也不知道看哪裡,動作該怎麼擺,讓人很不自在,因而從互動中退出;靠得太遠,互動又難以啟動。

所以想離場時,你可以以肢體動作釋放訊號。一開始先用一些小動作,像是往外踏出互動範圍,或是避免眼神接觸。當你送出訊號時,理想狀況是對方確實收到了,他就會終止互動,或是做好劃下句號的準備。

但有些人總是少根經,所以你只能直接開口,通常只需要一個理由或是友善的說詞,像是我趕時間、你知道附近哪裡有廁所嗎、很高興跟你說話。這些都是合理的脫身理由,而且通常有效,你只要盡可能真誠、溫暖地終止對話就好。

另外,也必須考量互動中哪一方有比較強的「抽身權」。一般來說,開啟對話的人比較會有優先終結對話的權力,因為先開啟對話的人,通常會有互動的理由,所以由他來終結對話會比較禮貌。

如果單純出於好奇或友善找另一方互動,就不一定要由他終結互動。但如果主動方有明確的目的或想討論的議題,那麼理論上應該由他們來喊卡。畢竟,提問方一般會希望問題能夠獲得解答,所以我們通常會確保開啟互動的人有達到原先的目的。

文/高士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原標題:不知道怎麼跟陌生人聊天?五個練習鍛鍊你的說話技巧,培養好人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經理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