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發寒的正向思考:自殺率全球居冠,為何7成韓國年輕人還說「我很幸福」?

2016-11-22 16:05

? 人氣

大學生在入學那一刻開始,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就業而「累積經驗」:求學只為了獲得學分為就業作準備,並非具有求學熱情;參加社團或公益活動,也不是在尋找自我,而是角色扮演競賽。(延伸閱讀:不工作就是廢物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句話說,所謂「具備積極樂觀的信念」,就是不管競爭有多激烈,只要比其他人多一些努力,「我就會成功」。同時,年輕人還要進行心理訓練,讓自己達到「即使別人如何抱怨現狀,『我』都可以積極正面地接受」的狀態。

在邏輯思維上,不是杯子裡「只有」半杯或「還有一半」的水,而是「即使杯子掉在地上破掉了,也要想著再成為杯子外的另一半的水」。只有積極樂觀地正面思考,才能把自己打造成「公司想要的人才」;但是這樣一來,就並非是去尋找適合自己身材的衣服,只是為了穿上人人都想要的衣服而改變自己的身形,付出心血和努力打造出「公司喜歡的我」。

如果是喜歡做的事情,寧願不支薪、或是領取較少薪資的工作叫做「熱情薪資」,但熱情薪資其實是假借「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名義,來剝削年輕人的手段。但實際上,領取熱情薪資的年輕人卻逐步把自己的低薪狀況合理化,認為「我正在做我喜歡做的事情,而且充滿熱情。所以我不是被剝削的勞工,不必主張勞動權利」,最後甚至選擇默默忍耐這種正在剝削自己權利的社會不平等結構。

這樣的年輕人雖然是社會不平等的「受害者」,同時卻也不自覺地成了「加害者」,所以,社會不平等結構的形成,也有部份是年輕人的推波助瀾。

「積極樂觀的意識形態也好,心靈導師的輔導鼓勵也罷,這些都間接讓年輕人將對社會不平等的絕望演變成毫無根據的希望,一步一步地控制了年輕世代,讓他們習慣成為不平等待遇下的奴隸,只會委屈自己,將就配合現今社會的不平等結構。」

因為對社會不平等的一切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最後成了連尊嚴也可以任意被踐踏的「積極」意識形態,再順理成章地演化成「積極樂觀的奴隸」。「積極樂觀」這個正向思考方式,把想要肯定一切的年輕世代變成了「積極樂觀的奴隸」,所以現在的年輕世代,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活得既幸福又滿足。

放棄的幸福:只要明天不會比今天還差,就該謝天謝地

第二個推理來自「放棄的幸福」。根據日本大澤真幸教授提出的說法,人們會在某個瞬間回答:「我現在不幸福」或者「我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就是認為「雖然現在不幸福,但是以後將會更幸福的」。

認為未來存在「生活好轉的可能性」,或是對將來的人生抱有希望的人,即便說出「我現在不幸福」,也不代表他們否定自己的一切 ;換句話說,認為自己「不會比現在更幸福」時,人們就只能說出「現在這一刻是幸福的」這種答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