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劣愛挑釁的「壞小孩」怎麼教?心理師:與其怒斥大罵,用這種方式面對孩子效果更好

2019-11-03 08:00

? 人氣

教室裡的氣氛有些緊張,所有的孩子都盯著這場戲怎麼演下去。我需要打破僵局,於是趕緊宣告下課休息一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什麼讓這孩子沒動手打人?

這孩子一溜煙地跑出教室,應該是去抽煙了。回到教室時,休息時間還沒結束,他再度拿起手機,玩起手遊。我走到他身旁的空位,坐下來。

「你可以理解,剛剛我要你把手機收起來嗎?」

「嗯!」他繼續埋首在手遊中。

「你剛剛很想打我,是嗎?」

他愣了一下,然後回答:「沒有啦!」他可能沒料到,我會這麼問。

「剛剛,當我要求你收起手機時,我看到你很生氣。我相信,你當時是真的很想狠狠地揍我一頓的。」

他抬起頭來看著我,說:「對啦!就是想揍你,怎樣?那你還一直煩我。」

「可是,你忍住了,你沒有出手,儘管你真的很不爽,你還是忍住了!」我停頓了一下,接著問:「是什麼讓你願意忍住、不出手?」

「沒有啦!警告你一下而已。」他皺起眉頭,又再把注意力放回手遊中。我們的對話到這裡為止,沒有機會再繼續。我想起,下課時,其他在場的同學問我,怎麼不罵他、不兇他?

我不是脾氣好,我也一肚子火;但我知道,我必須保持穩定,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挑釁。我也不能討好他,縱容他違反上課規矩。我想帶給他的,是一個有別於以往的情感經驗。

打破慣性的期待與行為反應

這群孩子看似自我放棄,實則,他們也努力地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只是方法不對,常常傷害自己或他人,與師長對立衝突,這往往為他們帶來更多麻煩。所以,在他們的人生中,受到斥責、數落、責難、威嚇,甚至羞辱的經驗,應該是不可計數。

當他們發現,用挑釁或威脅的方式回應師長,有時候能換來師長的退讓、妥協,甚至看到對方屈服的樣子,感覺到自己瞬間掌握到人際關係的主導權,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於是,這些挑釁或威脅的言語與神情,就會一再出現。

對這些孩子而言,他們就是要挑起衝突,看你怎麼處理;他們就是搞出亂子,看你如何收拾殘局。他們早就預料得到,師長會如何反應——要不是大發雷霆,不然就是無力退讓——這就是他們生活中的日常,每天都會上演的情節,再熟悉不過,也習以為常了。

我就是要試圖打破這慣性的期待與行為反應。

所以,我當然不能大聲喝叱。用威逼的手段,無助於我們之間的交流,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我想更進一步理解他,與他互動,因此,我需要堅持原則,但又不能複製過去他們時常被對待(或傷害)的方式。

這就是提供替代性的情感經驗,透過有別於以往的回應方式,引發一個人在人際互動中新的情感體驗。於是,他能感覺到,自己是被當個「一般人」看待,而不是「頑劣的人」。這需要師長能給予十足的尊重,但又能堅持規則;願意表達理解,也看見他的努力。

這孩子沒多說什麼,所以我不知道他感受到了多少,但至少在接下來的課堂活動裡,他是配合互動的。而在我開車離去前,我聽到他從遠處高聲大喊:「老師再見!」

我轉頭看到他爽朗的笑容,以及正在揮舞著的手,此時,他和幾個同學,正躲在校園的一隅抽著煙。

(本文撰寫於2019年10月16日,文中案例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原標題:我選擇不怒斥,是想帶給你不一樣的情感經驗)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