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解取代批判!」靠閱讀在紛亂社會找回自我,氣質主播方念華11本必讀書單

2016-11-14 10:58

? 人氣

從小就擔任班上同學的「說書人」,方念華從書中找到生命的養分。(圖/天下文化提供)

從小就擔任班上同學的「說書人」,方念華從書中找到生命的養分。(圖/天下文化提供)

身兼人物深度訪談節目《TVBS看板人物》主持人及新聞主播的工作,忙碌的方念華,曾經在TVBS官網專區寫下一個私心夢想:「在面對奇萊山的那個陽台,一無所慮的盡情讀喜歡的小說,坐愈久愈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方念華這項閱讀的嗜好,其實最早在幼稚園時期就開始培養,這歸因於她有一個重視教育和閱讀的家庭。

五、六歲的幼稚園孩童,大部分只懵懵懂懂的初識幾個字,於是,方念華的母親為她買了以風趣漫畫為主的《淘氣的阿丹》。這是方念華人生的第一套套書,漫畫簡單配上一句旁白,她卻從此跟著大她兩歲的姊姊,走入書的世界。

在那個物質環境並不富裕的年代,雙薪收入的父母,不僅鼓勵她們買書、讀書,更訂閱了許多報紙、雜誌與期刊,如《大華晚報》、《國語日報》、《王子》畫刊、《婦女雜誌》、《電影世界》,甚至還有英文版的《國家地理雜誌》。

有時候,方念華讀到「無書可讀」時,就跑到母親的書架前挑幾本書來看。

那座書架,如同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上面擺放的許多國外名人傳記,讓只是中學生的她,跨越時空認識了許多「外國人」,包括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已故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還有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約翰‧甘迺迪,無形中開拓了方念華的國際視野。

當時家裡訂的《國家地理雜誌》,是全英文的,光是雜誌的名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方念華和姊姊一看就覺得非常困難,第一個英文字還唸得出來,第二個字就開始咬舌。

但是,母親豪爽的鼓勵她們,「看不懂英文沒關係,裡面那麼多大照片,妳們可以看看拍的是哪個國家。有些國家妳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而且妳們也不會在別的地方看到拍得這麼好、印刷這麼精美的照片。」

相信人性的力量

人人都愛讀故事,方念華由書中的故事,體會到只有作家才擁有的「心靈之眼」。

當時讀過的書,林海音、琦君與林良的作品讓她印象特別深刻。「我很幸運,在小時候就讀了這些作家的作品,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眼。」方念華說,這些作品裡有許多悲天憫人的關懷,從作者童年關注到什麼樣的人,帶出真正的人生功課和意義。

他們的書,在方念華成長的過程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是「情感的厚度」,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應的方式。

說著,方念華突然眼眶一紅,掉下淚來。淚水中,有她回想起作品仍然被感動的溫度,有她對親情的眷戀,更有她在新聞工作崗位上盡力傳播善循環的使命感。

即使已踏入社會多年,這些人道關懷的作品,無形之中仍然對方念華散發出影響力,到如今,她仍然喜歡閱讀這類書籍。

長大後,方念華接觸到楊絳的《我們仨》、章詒和的《伶人往事》、聶華苓的《三輩子》、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等,都讓她在經歷與看到現實世界的或殘酷、或淺薄、或感慨、或醜陋之際,依然能透過作者的心靈之眼,汲取到一股特殊的支持力量,那是對人性的相信。

「在一般性的人生裡,看芸芸眾生如何面對起伏波折、如何在生死關頭做出抉擇,折射出巨大的人性光華。看著書中的人生是如此,你就會相信,人性裡有某種力量,是可以被昇華、被超越的。閱讀,會強化這樣的相信,會讓你理解,人是什麼。」方念華解釋。

(圖/天下文化提供)
方念華從小就受書香薰陶,培養出自己的閱讀習慣。(圖/天下文化提供)

跟隨信賴的作者

之所以能敏銳感受到作家的心靈之眼,並且透過它看到文字深處的幽微人情,甚至擁有分析作品的獨特眼光,主要來自她「跟隨信賴的作者」的閱讀習慣。

對於自己欣賞的作者,方念華會盡量找齊他的著作,全部看遍。「流行是一時的,風格才是永恆的。就如同我習慣以演員來決定要不要看那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因為製作單位會因為市場取向或流行而改變風格,但是人比較不會,」方念華說,好的作者與演員一樣,會突破自我,但不會隨波逐流,所以可以保持一貫的風格。

逐一看遍一個人的作品,對方念華來說,就像結交一位心靈朋友,在生活起伏時,不需要臉書上的讚,只要重新拿起喜歡的書,翻閱其中任何篇章,就可以得到平靜安慰,甚至啟發,「因為讀過某位作者幾乎所有的作品,所以,任何時間重新閱讀,都像老友開啟交談,不會有遲疑或打結的時候,可以直接進入主題。」

這種跨越時空的深度心靈對話,是閱讀才能帶來的獨特經驗。

追求境界,而非成就

透過閱讀,方念華在書中角色的生命故事中探索「人是什麼」,在所主持的《TVBS看板人物》,也秉持著相同的信念,透過訪談與製作團隊的努力,希望呈現出受訪者「是什麼」,而不是受訪者「擁有什麼」或「做了什麼」。

一個人擁有什麼或做了什麼,那是成就;而如果她的人物訪談節目能傳達出「受訪者如何活出自己的意義,如何活出人是什麼」,那麼,受訪者在節目裡講的某一句話,就如同某本書裡、某個情境的某一個句子,會成為觀眾在人生路上需要做出分辨時,派得上用場的參考資料。

方念華在新聞工作崗位上所努力追求的,不是成就,而是境界:帶給別人力量、形成社會的善循環。

人生遭逢亂流

閱讀,在人生遭遇亂流時,有時會發揮意想不到的安定作用。

方念華追求境界的高標準,為她和製作團隊帶來掌聲。《TVBS看板人物》曾三度入圍金鐘獎,她更在2015年獲得第50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掌聲背後,則是高度自我要求、高度全人投入,每一集節目都必須經過前製與後製,以「預見結果」的工作方式,確保品質。這種方式,無形中成為方念華做事的一貫態度與習慣。

自一九八九年踏入電視新聞圈,歷任主播、總編輯及主持人,無論在哪一個職務,都獲得公司與觀眾的高度肯定,再加上家庭給予她工作上的全力支持,方念華不知不覺成為一個「Yes Woman」,無論公司指派多少任務,都不假思索的接下來。

敬業樂業的她,常常感覺身心疲累,卻沒有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透支。

2004年11月,方念華終於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訊,決定辭職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卻怎麼也想不到,這好不容易的幾個月休假中,她的人生遭逢許多變化與挑戰,父母相繼因癌症過世,自己也以39歲的年齡懷了第二個孩子。

就在這段身心煎熬的期間,一位醫生朋友的介紹,讓她接觸到《修練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開始修練「當下的力量」

在這之前,方念華並不熟悉這類書籍,但是讀了之後,她突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除了買好幾本送給一些正處於生命難關的朋友,自己的書架上,從此也多了一些心靈書籍。

這本超越宗教的心靈書,直指「當下」的重要性,讓當時面臨許多人生變化球的她,彷彿在心靈抹上一層薄荷油,身心安頓在平靜與感恩之中。

今年五月初,方念華出差到中國大陸西安的大涼山進行節目錄製工作。為了善用長途飛行的時間閱讀,她從書架上隨意帶走的,就是另一本心靈書,《當下,繁花盛開》。

這兩本書名都有「當下」。不禁令人好奇,專注於當下,為什麼那麼重要?

方念華體會到,不需要以過去的經驗,來判斷現在的狀態和認知;也不需要對未來感到恐懼或焦慮,並回過頭來判斷當下這一刻的感受。尤其,方念華一向重視細節,如果一直斤斤計較,等於是用過去習慣的模式,處理每一個生命情境,並沒有活在當下。

她強調,「不同的生命情境,是不同的人生考卷,應該有不同的答法。有時候其實可以輕鬆一點,把它當成是非題來答,不需要每一題都當成申論題。為什麼會覺得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重呢? 就是因為把每一個當下,都當成過去的重複。」

找回平靜

除了主持《TVBS看板人物》,方念華主播的《FOCUS全球新聞》,每次需要播報九條左右的國際新聞。由標題到敘事結構,方念華都親自操刀,目的是為了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夠了解新聞的內容,「一般觀眾不會那麼熟悉國外的人事物、地名與國際關係,收看節目的觀眾中,可能會有人第一次在我的節目聽到巴基斯坦這個國家,新聞的敘事要照顧到這樣的觀眾。」

無論是採訪人物、播新聞,方念華都格外用心,大腦和身體需要由高壓中得到釋放。不禁令人好奇,她是如何轉換的?

答案是,畫禪繞畫,以及讀食譜。

前年她特地前往紐約拜師學藝,花了十天上禪繞畫的課程。由於禪繞畫的每一筆都是不重複的,畫的時候必須非常專心,大腦很自然專注在當下,除了畫畫,不會去想別的事情。

對於腦波長期處於震盪狀態、不太容易放空的方念華來說,畫禪繞畫讓她得以盡情享受「可以很專注,又可以全然交託與放空」的輕盈與平靜。

至於食譜,則是方念華每回逛書店的戰利品之一。

她興沖沖的談起最近入手的一本日文翻譯食譜,這本食譜教讀者如何在家中廚房做出烹飪方式變化多端的義大利菜。

「書裡教的每一道菜,每一個步驟都有圖,就連只是把油熱開,也會有個圖示。油熱了之後,紅酒醋下鍋時,作者會指示你要留意聲音,翻譯成中文是趴啦趴啦;然後作者又告訴你,當聲音最後變成滋的一聲,就要趕快轉大火,加入紅酒;一直要等到嘟嘟嘟嘟的聲音出現,趕緊集中精神,當嘟嘟嘟嘟的聲音逐漸消失之後,再加水下鍋,」方念華笑著說:「我很喜歡讀這樣的食譜,因為它的文字很精準,而我喜歡準確。」

食譜帶給方念華的樂趣不僅僅是學做菜,更是工作方式的共鳴:原來世界上也有人跟我一樣,用準確和認真的態度工作著呢!

讀書讓人更寬容

閱讀,是一種無可取代、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人性對話。在不同的時代情境下,作者的書寫,因為喚起人性的共鳴,而成為現實生命的撫慰之手。

如果人生少了閱讀,會少了什麼?

人生有很多的粗糙面,當你少了閱讀,你的人生會少了安慰。閱讀,安慰了人生的粗糙。」透過作者強大的洞察力和悲憫心,方念華接收到這些書寫充滿著撫慰又提升的力量,讓她通過閱讀,相信真實世界不只是表象五感,而是透過對人性的相信和嚮往,在現實當下,珍惜並感謝降臨的一切。

方念華的辦公室大門上,貼了一張照片,那是大兒子大約九歲時,在日本某書店留下的身影。方念華的兩個兒子,從小讀的就是很重視閱讀的國際學校,幼稚園的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定時借閱。

她還記得,大兒10歲時,學校很少出家庭作業,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有20分鐘的閱讀時間,然後寫閱讀日記,長短不拘,不過得交由家長簽名「認證」。

大兒子後來進入高中,選修中文最高級班,老師非常細心的提供各種類型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詩,要孩子深度分析。方念華很高興,「因為學校教育的方向,我的孩子在青春期有詩、有文學相伴,這是一生的財富。」

至於成長在網路世代的小兒子,方念華和先生則送給他電子閱讀器「Kindle」,他們意外發現,「用了Kindle之後,比起紙本,小兒子反而能夠養成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呢!」

以理解取代批判

她觀察新世代,很欣賞他們擁有跳脫框架思考的能力。新世代生活在社群網路時代,好處是更多元的了解這個世界,但有個隱憂是不見得更寬容,因為社群就是想法相同的人聚在一起。

而閱讀,是同時既多元、又寬容的最佳解方,因為閱讀這件事,就是與不同時空環境的人展開無形的對話,如果擁有這樣的對話能力,代表至少有能力理解與自己相同時空的人。

以多一些理解,取代過度的批判,社會就邁向善循環,這是方念華對兒子們的期許,也是給下一個世代的閱讀備忘錄。

方念華的11本必讀書單

1. ⟪一瞬之光

推薦理由:白石一文都所有小說,說的都不是強者故事,描述的都是在生命多重壓力夾縫下的人,在看似波折不興的生活中,如何奮力發現生命中的一瞬之光。

2.   ⟪食桌情景

推薦理由:在庶民的選擇裡、作者自己的選擇裡,竟也包含了層次豐富的徘徊掙扎。作者池波正太郎在武俠小說外的刀光劍影,同樣精彩。

3.   ⟪父親的道歉信

推薦理由:向田邦子所有的散文和小說,都傳遞著情感的厚度。回憶清楚,卻不沉重,在憶往中,找到了現在的自己,之所以感恩能享有此刻的意義吧!

4.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

推薦理由:用「事」記註一個時代,往往太過複雜而無味。作者用「人」替時代下註腳,看得出一時一代的人,如何用人性裡的溫柔堅定,穿越變局,甚至無情的打擊,是一本保持高尚從容的大時代書寫。

5.   ⟪紫禁城全景實錄

推薦理由:到紫禁城觀光,一股讓人想了解歷史、穿越時空的衝動,讓我在紫禁城裡的書店把它帶回台灣。閱讀此時,重溫寒冬裡觀遊紫禁城,在歷史前的蒼蒼感受。

6.   ⟪三輩子

推薦理由:作家寫自己,寫寫作、寫親情、寫愛情。因為真實,所以每一個部分都像特寫鏡頭,張力十足,令人撫卷嘆息。彷彿與敬佩的大師,共遊一趟人的一生。因為太出色的寫作,讓《三輩子》行雲流水,感動極深。

7.   ⟪修練當下的力量

推薦理由:透過書中這些可以具體實踐的練習方法,人們可以試著不再加諸痛苦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真正的活在當下,並獲得充滿光與喜悅的平安感。

8.   ⟪當下,繁花盛開

推薦理由:卡巴金博士整合現代醫療與佛教禪修,以質樸的語言、具體而微的方式,揭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正念,作為自我療癒的方法和原則,並在書中飆出每個人生命中培育正念的簡要路徑。

9.   ⟪一起吃到老:澤村貞子半世紀料理日記

推薦理由:飲食李的生活態度,在最尋常、最細節裡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最真實的人生拼圖。很可愛的一本書,喜歡古典的、老派的、細細度日的態度。

10. ⟪許三觀賣血記

推薦理由:尖銳的透視最微小人物面臨的抉擇。每一個人生裡,都有迥異的情節,但是重複的,是同樣的人性考驗或試煉!為什麼重大的悲哀裡,最後竟有荒謬突梯的喜劇效果?或許悲喜同源。

11. ⟪華麗的告解:廚師、大盜、總統和他們的情人

推薦理由:就是好看。某些公眾人物的感染力,來自無言的特殊魅力。書寫公眾人物的真實,一方面除魅,一方面又挖掘出新的磁吸力:來自人格,甚至某種不好解的基因符碼。這本書是我心中,徹底跳脫框架的人物書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