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慘遭性侵、她從小失去家人保護…少女勇敢舉報強姦慣犯,為何竟被所有人說成女騙子?

2019-10-04 17:06

? 人氣

案發當天,瑪麗打電話通知了她的養母佩吉。佩吉後來對媒體表示,接到電話後,她隨即趕赴瑪麗公寓。但當瑪麗對她陳述事發經過時,她感覺這一切「真的很奇怪」。佩吉說自己是個法律迷,平時熱衷鑽研各種法律案件,而當下她所面臨這樁、由自己養女親身經歷的強姦案,「聽起來就像是某個法律教育故事的範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隔天佩吉匿名致電警局,告訴負責此案的警官梅森:「(瑪麗)曾用誇張的方式吸引別人注意,我懷疑這『強姦案』是否真的發生過。」

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你,你該相信自己嗎?

隔天,瑪麗被叫進警局做筆錄,如本文開頭所示,她說詞反覆,講了一個與先前陳述不一致的版本。

許多人看到這裡,也不免疑惑瑪麗為何言詞反覆:如果一件事確實發生,難道不是該記得每個細節,並堅持還原事情真相嗎?

但性侵受害者所受的身心靈傷害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接受訊問時必須一遍遍訴說可怕回憶,對被害者而言彷彿噩夢重演。偏偏當人們面對超出負荷的事情時,出於自我保護機制,往往容易將記憶模糊;因而當警察及細節,如打電話求救時雙手有沒有被綁著,瑪麗出現說法不一的情況,甚至在警方一再訊問之下,對於性侵害有沒有發生都開始不確定。

瑪麗翻供的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養母佩吉打給警方的匿名電話,讓警方對瑪麗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加上瑪麗在細節上說詞反覆,已經有預設心理的警方因此對瑪莉誘導、威脅、嚴加拷問,瑪麗不願再反覆詳述痛苦遭遇,內心崩潰之下只好放棄追究。二方面則是鑒因於瑪莉特殊的童年背景,她從小住在寄養家庭,曾經遭受過虐待與性侵害,不幸的過往導致她性格畏縮、怯懦,習於迎合他人的瑪麗遇上對他處處懷疑的警察,自然是更加不敢袒露真相,緊張與恐懼也讓她看上去像是說謊。

當全世界都在懷疑她的時候,就連她也開始懷疑自己;明明確信一切發生過,仍不免想著,會不會是自己記錯了?而當她意識到「記錯了」可以讓警方不再拷問她、她也不用受痛苦折磨,這樣符合所有人期待的選擇使她選擇推翻自己的供詞,改稱只是「夢見被性侵」,甚至在警察的脅迫下進一步寫下撒謊自白書。

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成為拉住他們的手

瑪麗的故事在2011年暫得結束,2019年由Netflix製作成迷你影集《難置信》。她的遭遇的確就像影劇場景,但現實對被害者的偏見其實無所不在,人們通常預設受到性暴力的人會沉溺在悲痛裡、和加害者老死不相往來,表現不如預期的人就會被視為「不合格的被害者」,甚至被質疑事件的真實性。

「調查數據顯示,大約只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強姦案會報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被害者害怕警方不相信他們。」

面對性侵案件時,大家多半期待受害者表現出痛苦、受創的樣子,忽略了他們內心的複雜糾結;有時人們並不會只有一種情緒表現,崩潰、自責、怨恨對方、抽離無感、懷疑事情真假、試圖愛上加害者……都是創傷後可能出現的反應。甚至壓抑太深的人還會看起來若無其事,就像事件中瑪麗告訴養母自己被性侵時一樣。

瑪麗的遭遇實在令人不忍,但其實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倘若我們放下先入為主的論斷,願意去傾聽他人的說法,或許在他們千瘡百孔的時候,我們也能成為拉住他們的那雙手。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