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蔡英文要在國慶酒會嗑粄條?50年來的國宴,看總統怎麼詮釋心中「台灣味」

2016-10-14 18:15

? 人氣

美味龍蝦大餐。(圖/taki Lau@flickr,圖為示意圖)
美味龍蝦大餐。(圖/taki Lau@flickr,圖為示意圖)

扁把台灣小吃端上台面

陳水扁則是第一個把台灣小吃端上國宴殿堂的重要推手,2000年陳水扁的就職晚宴中,特別把台南小吃碗粿、虱目魚丸湯端上了台面,由於國宴需顧及回教信仰的外賓,慣例上不能用豬肉,但碗粿一般都需要用豬油爆香油蔥來提味,當時圓山飯店特別改用雞油,至於虱目魚丸湯的湯頭,師傅也煞費苦心研究許久,最後才決定用昆布熬湯,還刻意將魚丸做得小巧精緻,配以綠竹筍的筍尖、嫩地瓜葉來點綴,才讓台灣小吃在外觀上「符合國宴標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台灣小吃端上國宴的作法令人耳目一新,自此之後,台灣小吃與台灣在地食材成了國宴中的主角。

台南碗粿。(圖/Sinchen.Lin@flickr)
台南碗粿。(圖/Sinchen.Lin@flickr)

馬國宴禁用魚翅鮑魚

馬英九時代特別重視環保與節能減碳,國宴用酒必用馬祖老酒(過去以花雕、陳紹居多),食材不但要強調台灣本土食材、計算食物里程,國宴還負有推廣台灣農產品的任務,每次菜單中必定要有米食料理,魚翅、鮑魚絕對不可以上桌,以2012年馬英九就職國宴上的冷盤為例,就有雲林口湖鄉的烏魚子、宜蘭三星鄉的櫻桃鴨、嘉義縣鹿草鄉的黃地瓜及屏東東港鎮的櫻花蝦。

近年來,台灣小吃逐漸成為國宴主角。(圖/Wei-Te Wong@flickr)
櫻花蝦炒飯。(圖/Wei-Te Wong@flickr)

有趣的是,國宴菜單的設計,不同總統也有不同的風格,老蔣時代的菜單大如公文卷宗,材質用金黃色的緞布,封面上印有國徽與梅花,顯得雅緻大器,但是菜單字體用的是篆體,讀起來相當吃力;小蔣時代雖然沿用過去設計,卻把開本縮小,字體也改為易於辨認的楷體;到了李登輝時代,前期承襲舊制,後期則把材質改為銅版紙;陳水扁執政後,特別把菜單設計成卷軸樣式,強調創意。

銀製餐具累倒工作人員

圓山飯店特別設立了「圓山文物館」,陳列了過去國宴用的銀製餐具與日本骨瓷,最受矚目的是一套碩大的銀製魚翅盅及冬瓜盅;從兩蔣到李登輝時代,國宴場地只在總統府大廳或陽明山中山樓舉行,總統民選之後才逐漸多元化改至各縣市或其他飯店,因此舉辦國宴經驗豐富的圓山飯店,常常成為其他飯店尋求器具、設備、經驗支援的對象。

圓山飯店工作人員回憶,過去舉辦國宴最頭痛的地點是在陽明山中山樓,不但要像搬家一樣把所有裝備器具搬上陽明山,而且中山樓地處硫磺溫泉區,連空氣中都有濃濃的硫磺味,偏偏當時國宴用的都是銀器,銀器一遇到硫磺就會變黑,所以當時只要碰到在中山樓舉辦國宴,圓山的工作人員除了事先打包好餐具隔離空氣之外,還得在逼近國宴開始前,以最快速度擺好餐具,更令人頭痛的是,國宴開後得六分鐘就更換一套餐具,一個多小時的國宴,工作人員經常收拾到清晨四點才能下班。

從舉辦場地、菜色食材、菜單設計、服務接待到餐桌擺設,歷任總統的國宴所呈現的不同風格,也代表著台灣社會生活型態的轉變。

文/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吳燕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原標題:台灣來鴻:台灣小吃已成國宴主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