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十年內,職場將會改變

2016-10-05 11:07

? 人氣

對於你、你的孩子以及別人的孩子而言,知識工作的大幅自動化,已是必然的發展。即使是需要最高深教育、最讓人渴望的工作, 也無法避免大幅度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無論是什麼辦法。隨著人類周遭環境出現愈來愈多的機器,你必須調整,必須去做電腦不擅長的事,或是為電腦大幅度取代的工作創造更多價值。如果你了解自己帶著哪些相對優勢進入職場,比較可能找到一份喜愛的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到頭來,人類擅長什麼?

最重要的問題是:你的工作有多少部分是機器無法做得更好的? 對於真正需要你的部分,你應該如何加強自己的能力?如同之前的討論,在大部分知識經濟工作中,難免還有需要特定人類技能的部分。但是,這些部分可能跟你想像的不同—無論是就比例或內容而言。為了找出有價值的剩餘部分,你應該了解人類比機器擅長的地方,以及預期這些地方不全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你必須接受,這些優勢只能暫時維持;隨著機器愈來愈擅長某些任務,今日的安全地帶可能很快從你腳下流失。

自從機器開始出現「智慧」的跡象以來,眾多思想家已經思考過人類擅長之處為何。1950 年曾出版《人作為人的用處》(The Human Us e of Human Be ing s )一書的傳奇人物諾伯.溫納(Norbe r t Wiener),為這個問題的討論建立了起始點。他的目標主要是顯示自動化的演進,應該讓人類進一步擁抱人性,雖然他並未嚴格界定人類的特性,但他確實指出創造力與靈性是機器缺乏的人類要件。與其他動物和機器相比,他發現人類在適應性的範圍與速度上具備了優勢。

近年來,經濟學家法蘭克.李維(Frank Levy)與理察.莫奈恩(Richard Murnane)對這點做出進一步研究〔發表在他們充滿說服力的著作《勞動的新分工:電腦如何創造下個工作市場》(The New Division of Labor: How Computers Are Creating the Next Job Market )〕, 指出人類最大的優勢在於進行專業思考與複雜的溝通。大腦對於辨識模式的天分,是他們所謂「專業思考」的關鍵,這項人類獨有、但是電腦並不具備的能力,讓人類想像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換句話說, 是那些尚未被發現以及被點明步驟的方法)。至於複雜的溝通,代表能對狀況進行廣泛的解讀,而非只是經由傳達特定資訊進行了解。舉例來說,醫師想在年度健檢時從病患身上得到更多資訊,就是一套複雜的程序。如同李維 2010 年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撰寫的工作論文所述,醫師不僅要傾聽病患的話,還要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語調、目光接觸以及欲言又止的話。他提到:「對於看診過程中有名的『最後一刻』,醫師必須特別留意,因為正在走出門的病人會在這時轉過頭來,說道:『對了,我太太說我應該跟你說我胃不舒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出版《下一個工作在這裡!智慧科技時代,人機互助的5大決勝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